在与袁绍刀兵相见一决雌雄之前,曹操取得了三个阶段性成果:擒吕布,败袁术,降张绣。
张绣是盘踞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小军阀,也是曹操第一个要捏的软柿子。事情开始时十分顺利。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大军刚到宛城,张绣立即投降。实施“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不到半年,就兵不血刃大获全胜,曹操不免有些飘飘然。
结果是什么呢?
张绣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把他打得落荒而逃。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长子曹昂,最贴心的亲兵队长猛将典韦,还有侄子曹安民,都在战斗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差一点死于非命。
策划这次反叛行动的,是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据说有满腹奇谋,还喜欢多管闲事。李傕和郭汜之乱,就是他造的孽。董卓被刺后,这俩人准备解散队伍逃回老家。贾诩却把他们拦住,说你们弃军单行,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不如杀回长安,以求一逞,成了固然好,不成再走也不迟呀!
李傕和郭汜一听有理,便杀了回去,结果是国家、皇帝和人民再次遭灾。贾诩大约也觉得罪孽深重,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尽可能地遏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们的不少恶行,算是将功补过。
献帝离开长安以后,贾诩便辞去官职,辗转来到张绣军中,张绣对他言听计从。这次反叛曹操,用的就是贾诩的计谋。后来再次投降曹操,也是贾诩主谋。
不过投降之前,贾诩也教训了曹操。
建安三年(198)三月,曹操第三次南征。此前张绣已被曹操打败,南奔穰城(今河南邓州),并在贾诩的撮合下与刘表结成联盟。结果,曹操出师不利,刘表则如约出兵,曹操只好撤退。
张绣立马派兵去追。
贾诩说,追不得,追则必敗。
张绣哪里肯听,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说,现在可以追了,赶快去,必胜无疑。
张绣听得目瞪口呆。他说,刚才不听先生的话,才落得如此败局,现在败都败了,还追什么?
贾诩说,情况变了,你追就是,快去!
张绣将信将疑,收拾残兵败将追了过去,果然大胜。
这下子张绣百思不得其解。
张绣说,刚才我们以精兵追退军,先生说必败;现在以败兵追胜军,先生又说必胜。结果每次都像先生预料的那样,我实在想不通。
贾诩说,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曹操撤退,必定亲自断后,所以将军必败。然而曹操攻打穰城,既无良策又未尽力,不战而退必是后方出了问题,打退追兵后也必定放心赶路,留在后面的人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必胜。
事实证明,曹操匆忙撤退,确实是因为后院起火:袁绍的谋士田丰提出建议,趁曹操南征张绣之机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这当然是天大的事,曹操不得不放弃攻打张绣。
贾诩果然料事如神。
不过,曹操和张绣都没想到贾诩还有大动作。
建安四年(199),袁绍集结十万兵力,准备攻打许都。曹操则在八月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九月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战争一触即发。
这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场死战,因此双方都要争取中间力量。袁绍先派人来招降张绣,贾诩却自作主张对使者说,麻烦足下向袁本初致歉,就说他和公路将军(袁术)兄弟间尚且不能相容,还容得下天下国士吗?
张绣当场吓得面如土色。他悄悄问贾诩,先生一点面子都不讲,就把袁绍的使者打发了,我们今后怎么办?
贾诩说,好办得很,投靠曹操。
张绣说,袁绍强大,曹操弱小,跟我们又有前嫌,怎么还要去投靠他?
贾诩说,唯其如此,才应该投靠曹操。
接下来,贾诩讲了三条理由。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投靠曹操名正言顺,此为有理。第二,我们这点人马在袁绍那里微不足道,对于曹操却是雪中送炭,必被看重,此为有利。第三,但凡有志于王霸之业者,一定不会斤斤于个人恩怨,反倒会拿我们做榜样,向天下人表示他的宽宏大度和以德服人,此为安全有保障。
因此贾诩说,将军尽管放心。从此,张绣成为曹操麾下一员勇武的战将,贾诩则成为曹操身边一个重要的谋臣。他为曹氏集团服务多年,在文帝曹丕时期官居太尉,七十六岁去世,谥曰肃侯。
(摘自《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