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流红色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策略

2022-12-08 08:37潘树涛
电影评介 2022年9期
关键词:培育红色价值观

潘树涛

高校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主流红色电影做到了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借助主流红色电影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做到了培育方式的创新,又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主流红色电影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并运用多元化的培育策略,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培育效果。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主流红色电影价值阐述

红色电影做到了红色意识形态与电影题材二者的相互统一,有着多样性的表现对象,在主要表现对象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民族意识与革命主义精神,这就赋予了主流红色电影丰富的育人价值。红色电影中的红色意识形态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因此,主流红色电影的时代性特征,使其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做好主流红色电影的传播,既有利于红色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红色意识形态的继承与发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脉络和基调,主流红色电影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开展大学思政教育的目标存在高度一致性,在主旋律的导向下,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因此,通过主流红色电影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通过主流红色电影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大学思政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主流红色电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传播渠道,再加上主流红色电影本身的育人职能,使其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的形式可以带给大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和学习感受,这是因为主流红色电影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相比,创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培育的形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上也摆脱了教材中单一理论知识的束缚,更易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辅以必要的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增加大学生对主流红色电影事件和人物认识的同时,更好地深化大学生对事件及人物背后的思想精神及价值观念的理解,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有效的思政教育。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代表着全体国民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1]主流红色电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透过主流红色电影,大学生可以看到中华儿女用自身行动,成为热爱祖国、勇于奉献、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等精神和品质的践行人。

以电影《横空出世》为例,该片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和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科研部队,在戈壁滩克服万难,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正是因为一代代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甘于奉献,并凭借顽强的精神和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才奠定了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2]大学生在观看主流红色电影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第三,有助于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德”位列“德、智、体、美、劳”中的第一位,可见对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当下,对于大学生的培育应符合其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观看主流红色电影,不仅能够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的体会,而且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不被多元价值理念下的错误思潮所误导。

大学生通过观看主流红色电影可以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导向,树立远大的爱国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时期主流红色电影具体特征分析

主流红色电影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主流红色电影经历了初期的成长阶段、六七十年代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复兴阶段、九十年代至今的繁荣发展阶段。传统主流红色电影的背景通常放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大量真实可靠的史实为依据,在巧妙的情节设定下,对真实的人物进行艺术性的加工与创作,突出中华儿女在所生活的革命战争年代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家国情怀。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新时期主流红色电影已不局限于战争题材,还包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航天精神等题材。

主流红色电影一般有着真实历史事迹和人物原型,所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道路上,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浓厚的热爱之情,对于生命价值的探讨贯穿影片始末。虽然好莱坞“大片”在国内也备受追捧,但这类影响显然是无法与主流红色电影所蕴含的人文底蕴所比拟的。不同于好莱坞所渲染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区别于其他虚构的类型电影,主流红色电影有着鲜明的特征。

其一,真实性是主流红色电影与其他电影最大的区别。一部成功红色电影背后承载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以影片《红海行动》为例,该片根据2015年发生在也门的真实撤侨事件改编。影片强调中国军人集体的力量,体现出中国军人无畏的英雄气概,而在背后支撑中国军人的正是强大的中国。大国的尊严、大国的精神、大国的责任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观看主流红色电影,能够引发观众深入了解真实事件的想法,既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承,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

其二,主流红色电影鲜明的意识形态使其与其他电影有着本质区别。主流红色电影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在社会主义背景下讲述发生在自己国家和人民身上的历史事件。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事、出现的人物,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事件和人物,主流红色电影讴歌和弘扬了这些英雄人物、典型事件所蕴含的正确价值体系。这就赋予主流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而主流红色电影鲜明的价值导向,也使其能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其三,主流红色电影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主流红色电影侧重于描写每一个时期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艰苦奋斗及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影片配合渲染性的音效,在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主流红色电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影响力,而且是大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观众在受到情感和艺术感染的同时会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观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每一个阶段主流红色电影中都有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无论是制作方还是消费者的主旋律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这就为主流红色电影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通过主流红色电影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主流红色电影内容真实,有着鲜明的主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要运用相应的策略,充分发挥主流红色电影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主流红色电影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

一方面,主流红色电影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对此可以将主流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的专业课,尤其是渗透进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主流红色电影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系统性梳理,并找到红色电影中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素材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契合点。这样不仅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而且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其中许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被搬上了大屏幕。教师在讲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时,会涉及当时清政府签订的诸多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电影,这不仅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补充,又能带领大学生领略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家国观。新时期主流红色电影更是通过其特有的精神内涵,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体验和思想洗礼,比如《战狼2》《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一系列影片,都曾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为学生开设电影鉴赏的选修课程。一部好的电影所带来的绝不是单纯的视觉体验,其存在的意义更在于开阔人们的眼界,让人们透过电影表象去探寻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电影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交手段。因此,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开设影视文化鉴赏课程,并将主流红色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的品鉴内容。

以新中国第一部红色电影《南征北战》为例,创作团队对敌我双方的主要角色进行了细致刻画,影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南征北战》的创作可谓历经“磨难”,为保证拍摄效果,影片调配一切可调配的力量,让观众见到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片。学生透过电影语言,不仅可以重温红色经典,还能看到影片对历史内在逻辑的揭示,使学生在历史经验中得到启迪,从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理想。

通过教师从专业角度的指导,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主流红色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对红色电影进行解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实现大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举办以主流红色电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做”的统一。对此高校可以创建相应的学生社团,高校社团的组建基于社团所属成员的实际需求,是大学生锻炼自我、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不同的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比如,高校可以成立主流红色电影交流社团、主流红色电影表演社团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若想要融入其中并有良好的发挥和表现,需要观看大量主流红色电影,并对这些内容有自身的深刻理解。大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的过程,也是其接受家国情怀培育、构建自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高校要充分发挥社团在传播红色电影方面的影响力,使主流红色电影成为开展大学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尽可能多地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使观看主流红色电影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使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比如,高校可以举办主流红色电影影像展,融合多种红色元素,让学生在相应的影视场景和背景介绍中,增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高校可以邀请相关社团以话剧的形式演绎红色电影中的情节,观看的大学生可以进行投票选举,选出优胜奖和创意奖等,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还可以举办原创红色影视的竞赛等,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任何能力的培育都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高校举办以主流红色电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广泛调动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权衡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搭建主流红色电影新媒体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主流红色电影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已成为每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短视频文化迅速崛起,大学生会花费较多时间通过这类新媒体渠道来获取资讯。高校应充分把握新媒体实时性、交互性、资源容量大等优势,搭建完善的主流红色电影新媒体教育平台,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首先,高校应做好网络教育平台板块的设置,在不同板块中进行内容的细化,包括电影简介、创作历程、真实事件及人物介绍、互动交流等,让学生看到艺术化故事背后真实的人和事。在多元化的板块中,让学生感悟主流红色背后人和事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其次,创新主流红色电影新媒体平台模式,也是高校网络教育平台保有生命力的源泉。高校应不断开发和探索新的红色素材,并融入到平台的红色板块当中,通过鲜活且丰富的主流红色电影素材,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高校搭建的主流红色电影新媒体教育平台,还必须保证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大学生外,还要动员高校的广大教职员工作为主体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有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主流红色电影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行且必要的。高校和教师应看到主流红色电影对于大学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将主流红色电影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主流红色电影主题实践活动;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大主流红色电影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使学生透过主流红色电影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培育效果,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培育红色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追忆红色浪漫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