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凌云
高职院校学生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的提升路径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贾凌云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基础之上,整理归纳电信网络诈骗的在学生群体中的常见分类:冒充他人类、利益诱惑类、超前消费类。阐述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更新快、诈骗团队职业化、诈骗范围向互联网领域延伸的特点,进而从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角度分析其容易误入电信网络诈骗圈套的三点原因,最终从教育方法有效性、教育宣传深刻性、教育过程持续性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的有效对策。
高职院校;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提升路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式花样百出,电信网络诈骗案的数量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中出现的频率不断升高,严重损害着学生的切身利益。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8%和121.2%。根据市公安部门通报,今年以来针对近3000名被骗人员职业分析,在校学生被骗占比为8.3%。因此,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防诈骗意识的路径成为加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2021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示为高职院校学生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的提升路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电信网络诈骗的方式多种多样,冒充他人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种常见形式。诈骗分子通常会采用借助权威,利用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短浅、重感情、富有同情心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诈骗,一般的外化形式包括:冒充公检法、冒充家人、冒充亲戚朋友、冒充老板等。通过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命令、恐吓的语气告知学生涉嫌洗钱、犯罪等,向学生发布口头通缉令,逐步诱导学生将银行卡上的钱转到所谓“国家安全账户”;此外,诈骗分子会通过非法渠道侵入学生内部微信群、QQ群,利用学生的同情心打感情牌,降低学生防备心,在取得学生信任后,冒充朋友、家人等熟悉角色对学生实施诈骗,包括家中病人急用钱需尽快转账、话费不足急需转账、发送虚假转账记录、汇款单等套路。
面对大小不一的利益诱惑,高职院校学生往往会降低分辨是非的能力,误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常见的利益诱惑类诈骗方式有:刷单返现、理财投资、钓鱼网站等。诈骗分子通过建群、群发短信等形式发布信息找人帮忙刷单,在开始时让学生先买一件普通物品,然后连本带利返现给学生博取信任,之后再进行大额操作时,对方会以种种理由拒绝结算佣金直到最后失联;诈骗分子会通过虚构高大上的理念,骗称月收益较高,保证只赚不赔,待收到汇款后跑路;除此之外,也有诈骗分子通过钓鱼网站进行诈骗,学生手机中会收到“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中奖待领取、抽奖送百万好礼、扫二维码赢大奖、兑换积分换礼品等短信,学生难以通过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待学生点击进入后手机即遭木马病毒攻击,致使钱财受损。
校园贷、大学生裸贷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少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物质条件较匮乏,无法负担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不能支持自己的在校开支或者创业投资梦想,过盛的消费欲望与虚荣攀比的心理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高利贷、非法贷。这些超前消费的学生会通过“趣分期”、“花呗”、“唯品花”等形式提前消费,他们缺少对消费的合理规划,直至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致使无力承受巨额债务酿成恶果;更有甚者女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和虚荣心,不惜代价贷款,在逾期不能及时还款时,不法分子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学生还款,使学生的名誉和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据统计,2020年监测发现新型诈骗手法300余种,其中购物类、贷款类诈骗较为多发,占比分别达40%、30%。诈骗分子结合学生群体接触新事物较快的特点,进行诈骗的方式不断更新,以承诺网购退款编造的理由和通过各种途径下载的贷款APP层出不穷;除此之外,诈骗分子还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更新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冒充银行或者支付软件给学生发送网址链接或者二维码、结合疫情背景打着政府的名义要求学生填写个人信息等,诈骗方式更新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倒卖电话卡和网络账号、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制作销售网络黑客工具等“黑灰产业链”不断升级,诈骗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能够事先了解诈骗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电信网络诈骗已逐步形成了有预谋、有组织诈骗团队,诈骗团队的诈骗链条分工明确、合作紧密、业务熟练。后台有专人负责诈骗网络平台维护、有人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剧本”有针对性地拨打诈骗电话、有人负责快速转存诈骗钱财。诈骗分子分层分工,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只借助网络联系和交易,诈骗团队打通了电信、网络、支付结算、社交软件、网络硬件等不同渠道的关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组合方式进行隐秘、专业化的诈骗。
随着互联网科技、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产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因为互联网产业的行业规则不够健全、正常的经营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学生的个人隐私和生活行踪轨迹在不同程度上被暴露的情况,这给诈骗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诈骗方式也呈现出从电话诈骗向互联网平台诈骗转移的趋势。据统计,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5%以上是通过QQ、微信实施,30%以上是通过支付宝转移赃款。此类“线对线”、“键对键”的诈骗方式成本低,一次电话就可以骗到一个目标,成本只需要几元,但是破案成本高,可能动用大批警力,甚至有可能多方调查跨省追捕,骗款追回率低,由于骗子分散资金极快,最后能追回骗款的可能性极小。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环境较单纯、平顺,校园生活环境和谐有序,长久的家庭呵护和积极正向校园生活氛围的影响,使学生低估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事物多面性认识和判断不够全面,产生了生活单单是纯粹美好的认知偏差,加之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人性复杂程度的预估存在偏差,未能形成对社会中真假善恶事件的全面认识,容易轻信他人且相信表象,缺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误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防诈骗常识,但是在面临诱惑时难以克制自己的侥幸和贪图便宜的心理。当利益摆在面前时,难以坚持自己原有的清晰准确的判断,过于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忽视风险。由于对于物质财富的渴望和侥幸希望自己成为利益获得者的心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很容易走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因小失大,损失钱财,造成心理上挫败感。
一方面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空间采用较强的技术隐蔽手段,通过“黑色产业链”盗取大量个人信息,翻新诈骗手段和方式,利用学生重感情的心理特点,造成学生的思维迷惑,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难以判断对方身份的真假,从而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较单纯,社会经历单一,未能培养建立起明辨是非真假的判断力,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品质和心理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被牵着鼻子走,沿着诈骗分子设计好的剧本逐步走入骗局。
电信诈骗的种类众多,形式多变,很多时候令学生防不胜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对学生进行防电信诈骗教育的任务艰难而繁重。在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时,如果只是生硬机械地宣读文件、分享案例、讲解利弊,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致使他们再听到类似的教育话题时产生置若罔闻的现象,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难以起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进行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时,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注入人文关怀,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细心关注和倾听学生需求,熟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等基本信息,增强宣传教育的“温度”,当学生遇到诈骗知识的困惑时,教师要耐心倾听、悉心引导,学会换位思考,减少学生的迷惘感和无助感,维护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对于遭受诈骗损失的学生,需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其思想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分析受骗原因,掌握防骗方法,及时宽慰学生,减轻其因受骗造成的心理伤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远离诈骗陷阱。
高职院校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最新诈骗手段等信息接收不及时,造成学生信息更新滞后,可能会增加学生受骗的概率。因此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关于最新诈骗手段、方式、案例及防诈骗政策的宣传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坚持新旧结合原则,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利用学校官微公众号、抖音APP、宣传栏、LED电子屏及学生班级QQ群(微信群)等,定期发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甄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大力推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官方APP、天津反诈政务号的全员关注、下载、观看、转发工作,确保宣传全覆盖,做到宣传警示深入人心。除此之外,要注重创新宣传形式,采用情景剧、动漫设计、网络知识竞答等学生喜闻乐见、参与互动积极性高的方式开展防诈骗宣传。另一方面要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邀请反诈专家、园区民警到学校授课或组织开展防诈骗教育专题讲座,讲解社会中、学生身边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案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具体的防范指导,同时普及防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法规及基本的金融知识。
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一个持续长久的推进过程才能显现。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的补充总结和归类分析,梳理整合有效的帮助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路径措施,将防电信网络诈骗纳入日常生活管理,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和切入点,做到常讲解、常宣传、常总结。坚持打好基础和注重长远相结合,形成可持续深化的特色宣传品牌,讲解学生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启发学生提高识别分辨力,追求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建立完善宣传平台和机制,注重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各部门相配合共同完成防电信网络诈骗教育,丰富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定时定量培训,使学生对于防诈骗教育走脑入心。
[1]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重要指示[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4/09/content_5598703.htm.
[2]戚全锋,吴金全.大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发展与应对——以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J].轻工科技,2019,35(08):144-145.
[3]李佩霖.电信诈骗犯罪认定难点及防范措施[J].法制与社会,2021(04):189-190.
[4]卓沁洁.高校防电信诈骗教育工作研究[J].现代交际,2021(03):143-145.
[5]郭萌萌,王明贤.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3):86-87.
[6]黄瑞芳.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以高职院校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0):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