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华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34)
肺结核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咳血、咳嗽、低热,在早期阶段并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容易忽略病情[1],随着病情发展,进入中晚期后治疗难度明显提升。肺结核的病理过程复杂,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病情发展程度等选择治疗药物。目前,常规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但并不能使所有肺结核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左氧氟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具有确切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效果,在肺结核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1.1作用机制 左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的作用,阻碍DNA复制、转录,导致细菌死亡;也可以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Ⅳ的活性,而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从而产生抗菌作用;还可以通过诱导菌体DNA修复从而造成DNA错误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1.2药代动力学 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99%,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24%-38%[2],半衰期为4-6 h,约85%的药物以原形由尿排出,约5%的药物经胆汁排泄。食物可延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与含铁、钙、镁等离子的食物或药物同服可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组织和体液分布广,肺脏、肾、前列腺组织、尿液、胆汁、粪便、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药物含量或浓度均高于血浆。
2.1初治肺结核 李敏[3]选取82例肺结核患者,治疗组在对照组一线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80.4%。史亚男[4]的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空洞、病灶组织消失时间、痰菌转阴时间较对照组快且生活质量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明显。
2.2复治肺结核 复治涂阳肺结核是结核菌规律治疗2个月以上或不规律治疗大于1个月仍为痰涂片阳性[5]。复治肺结核是比较顽固,其耐药性比较强,容易复发。张学忠等[6]研究发现,相对于A组患者(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B组患者(在A组药物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A 组的68.57%。余萍[7]的研究也显示,经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后,患者其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前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后者。郭洋等[8]的研究观察到在复治涂阳患者治疗中,左氧氟沙星与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在短时间杀灭结核杆菌,无交叉耐药性,安全性较高。
2.3耐药肺结核 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12万例,其中广泛耐药肺结核近1万例,疫情严重,分布广泛。耐药结核病出现的原因复杂,其中抗结核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而耐药又是抗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可能造成肺结核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升高[9]。郝凤娟[10]选取当地耐药肺结核患者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后,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董茹婷等[11]亦进行了相关研究,观察到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52.1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的32.61%。
左氧氟沙星对于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骨骼肌肉系统症状、过敏反应、光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伤、心律失常、静脉炎、白内障、诱发癫痫等[12]。动物实验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幼年动物承重关节部位软组织的永久性损伤,如关节腔糜烂、骨关节糜烂及其他关节病变以及肌腱炎、肌腱断裂。临床上对肺结核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应首先向患者详细说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理。
左氧氟沙星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较高,其联合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以及用药限制,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用药,注意归纳当前的肺结核药物治疗情况,为后续收治此类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也应积极探索抗结核治疗的新靶点,以发现对肺结核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