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泉
秋天,动人的美景有很多:岭上的红叶,东篱的金橘,清池的残荷。但在我的感觉中,最能摇曳情怀的,还是那南飞的雁阵。
天空湛蓝而高远,云朵洁白而悠闲。一群黑褐色的大雁扑扇着灵动的翅膀,排成人字形的阵容,伴着清亮的鸣声,从容地向南方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图景啊。
小时候在田野里打柴,累了便躺在田埂上,仰望着天上的雁阵发呆。心想,这大雁不用走路,不用干活,它们任性地飞翔在广阔无垠的长空,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豪迈啊。白天这样想,晚上就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雁,在白云与蓝天之间穿行。
可惜,我对大雁南飞的美好想象,却因小学时的一堂语文课而被颠覆。
那堂课学的是《秋天到了》,很短,我现在还能背下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老师讲这篇课文时,提出几个问题让我们讨论:秋天的大雁为什么要南飞?大雁南飞为什么要结伴而非独往?雁阵为什么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为年龄小,大家都信口开河。有个男孩说:大雁结伴,是准备跟老鹰打架,老鹰敢吃小鸡,肯定也敢吃大雁。我们哄堂大笑,老师却说这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在我们发言之后,老师做了总结。
老师说,大雁的故乡在西伯利亚,那里的秋天已经变得寒冷,可吃的食物很少;南方的秋天比较温暖,可吃的食物也多。大雁是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不得已才背井离乡的。
大雁南飞的终点,有人说是湖南的衡阳,有王勃“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名句为证。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更多的大雁是以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终点,旅程非常遥远,而且凶险丛生。饿了累了,它们落脚芦苇丛中觅食,会被毒蛇袭击,会成为枪口下的猎物。遇到狂风暴雨,翅膀湿重,却无处躲藏,只有硬撑着前行;在横渡一望无际的海域时,会因体力耗尽成为鱼鳖的美食。数据统计,有百分之十的大雁会惨死途中,成为长途迁徙的牺牲品。
至于雁阵队形的变换,老师说,每个雁阵都有领头雁,加速时就排成人字形,因为头雁的翅尖会产生上升气流,后面的大雁凭借这股气流而飞速加快。减速时,就会排成一字形。领头雁是最辛苦的,雁群的成员会轮流着担此重任。
老師最后强调说,大雁南飞,结伴同行,变换队列,是为了相互支撑,抗拒危难,从而实现生存的基本愿望。
云淡天高雁南飞——原来这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对命运的抗争,对责任的担当,对意志的挑战。
南飞的大雁啊,祝愿您好运相伴,一路平安!
——选自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