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宝智
枫叶红时,寒露来了。关中农家人开始忙碌着在川原的田里耕种小麦啦。儿时就常听祖辈们念叨“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是我对寒露最初的影像,朦胧中带着好奇。随着年龄增长,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召唤着,让我走近了它。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用它独特的方式。与自然的风物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古人智慧的魅力,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的祖先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汇记录下了秋天的第五个节气,美其名曰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秋天的凉意渐渐加深。西北风带着秋雨,或早或晚地浸润着大地,寒意从晶莹的露珠上走过,从四野漫卷而来。石榴与菊花结伴而行,写意出这个时节的性格。你会觉得,寒露应该是它最恰当的名号呢!
秋天走向深处,最初的阶段薄凉不觉就成了深寒。昼夜温差极大,晨晚已明显感到了寒意。林间、道旁,叶面上日益增多的露水,伴着时而会走得更低的气温,淋漓地阐释了寒露的特点。山区地方偶尔还会出现霜冻。随着秋的深入,气温越来越低。不知不觉间,被子由轻薄换成了厚实的。
苍翠的绿色、鲜艳的翅膀、靓丽的倩影在一天天冷却的阳光里,依依不舍地隐藏了。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回去了,或卧于墙头,或攀于树杈,用那特有的金黄,点亮了人们兴奋的眼眸,让人心潮起伏。
山岭上,河道边,总会被丰富的色彩渲染着:柿子成熟了,挂在落光了叶子的枝头,似火红的灯笼;多情的枫叶,火样地燃烧;最迷人的,当属那些挺拔的银杏了,金灿灿的叶儿,透亮透亮的,散发出阵阵韵香,为这个季节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漫步山间蜿蜒的小道,迷恋在多彩的林间,让人不忍离去,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也该是寒露带给人们的最美妙的礼物吧!
季节的变换,总是和人的身体变化息息相关。寒露时节,热气褪去寒气袭来,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平衡也会出现相应变化。秋干气燥之时,为了防止燥邪之气侵袭身体,必然要注意穿衣保暖和营养饮食的调节,以适应这种气候环境。從营养与调和身体的角度出发,人们往往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和一定量的鸡鸭鹅肉、牛肉、羊肉等,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多喝水,保障健康的调节。最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放松心态。若能锻炼散步,宣泄不良情绪,就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身体如此,生活如此,处事也是如此。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事,要想方设法避免受害,要冷静沉着,不要盲目惊慌。越是处境危险就越要守正防凶。就记住四个字:守正防凶。
寒露,带着无际的秋凉。秋深,写下悠远的思量。寒露无情绝花期,多情诗人出妙语:“霜叶红于二月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佳句,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秋深人未央,寒露时节,更显红叶情怀!
事实上,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不会永远是风和日丽。我们要做的,就是学着去适应、去调整,始终以微笑的姿态去面对,愿君心存高远,淡然且从容。唐代韩愈有《木芙蓉》的诗句: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静心品读,自然是别有洞天——“留得残荷听雨声”在诗人眼里,寒露丛中,残荷亭亭,这样的景致别有一番风味!秋水长天之间,沉淀着岁月的精华,繁华落尽才见真淳,生命本该如此。季节虽然变化着,而万物并未凋零,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人生何处无美景,心若年轻,岁月自然精彩。行走在尺寸年华间,愿我们都能乐其乐,尽余欢。
大自然的运行,总是周而复始,秋冬过后,春日依旧会来临。泰然处事,静待花开,必将迎来峰回路转。曾经读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所有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所有分别,都会在别样的时刻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