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如 孙静 桂道乐
摘要:对地铁空间中地域化公共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元素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提出地域化公共艺术设计策略。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索了地铁站公共艺术地域化设计价值;其次运用实地调研法分析了西安地铁5号线的公共艺术案例;最后根据5号线公共艺术设计概况对公共艺术地域化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总结。研究提出了地铁站空间中地域化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地铁站地域化公共艺术设计提提供设计参考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地铁站 公共艺术 地域化 站域文化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034-03
Abstract:To study the regional public art design in subway space,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ublic art elements in subway space,and put forward the regional public art design strategy. Firstly,the value of regional design of public art in subway station was explor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Secondly,it analyzes the public art cases of Xian Metro Line 5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design of line 5,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gional design concept and method of public art.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y of regional public art in subway station space,in order to provide design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regional public art design of subway st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Subway station Public art Regionalization Station culture Art design
我国的轨道交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地铁站空间基本满足使用功能,站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地铁站作为展现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在公共艺术设计中介入和应用地域化元素,承担起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地域文化氛围的功能。西安地铁站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开始受到重视,色彩、图形、文字各个方面的表达为封闭的地下空间注入活力。文章研究了西安地铁站现有公共艺术形式和表达内容,总结出空间中公共艺术的概况,以西安地铁5号线为例,提出了公共艺术地域化设计策略,为提升地铁站公共空间艺术活力、促进文化认同提出参考建议。
(一)地铁站公共空间
地铁站公共空间是指对乘客开放和使用的空间,包括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和站台。以检票口为分界线,包括付费区与免费区,一般来说,地铁站出入口和通道属于免费区,站厅和站台属于付费区。文章主要对西安地铁5号线的站厅、站台和通道的公共艺术进行研究。地铁站公共空间的首要特性是公共性与开放性,车站的运行以方便乘客通行为核心。
(二)地域化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指在具有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从而美化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包括空间环境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多媒体设计以及功能设施设计,文章主要对5号线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进行研究。地铁站地域化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将站点对应场所的人文特征投射到地铁站空间中。一个地区的公共艺术特质由当地的历史文化所决定,反之一个地区的公共藝术也会对当地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地域文化融入到地铁站公共艺术中,对于提高城市居民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播城市历史文化
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觉醒,地铁站空间不只是作为单纯封闭的交通疏散空间,还应当成为传达城市文化品质的平台和窗口,丰富站域空间的文化内在,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艺术审美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出入站口新建的建筑从周边建筑中提取了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元素,青砖灰瓦和木格栅门等传统建筑语言与材质,向公众传达着东方的文化意境与内涵。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每座城市都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氛围,地铁站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缩影,不仅书写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憧憬着城市未来的发展。例如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设计中以CBD商业企业为设计概念,运用新媒体屏幕投影和AR技术,回望地铁建设历程中发生的故事,体现了地铁站厅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气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独创的艺术设计方法,更好的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风情与特色。
(二)提升地下空间场所感
地铁站空间变化可能性较小,站内和地面之上处于隔绝的状态,信息隔断,环境辨识度较低,人在封闭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忐忑不安的情绪。乘客行进在地铁不同站点空间内时,视觉会聚焦在具有地域性的视觉形象设计上,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场所感,而这种场所感的营造需要结合所处路段的文化特征来形成。例如上海地铁迪士尼地铁站,站台、站厅和通道层的墙面上绘有迪士尼经典人物和城市剪影,站台层的立柱采用了明度较高的色彩,充分体现了迪士尼“童话世界”这一主题。
(三)构建社会美育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基建技术的成熟使得地铁硬件设施达到完善,视角开始转向城市内涵的提升。我国的地铁建设已经迈入新阶段,对于地铁站价值的衡量准则发生了变化。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而美育的推行,归宿于都市美化”。为进一步提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地铁站空间艺术氛围营造上就要求设计者更多地去挖掘地域人文历史元素,在站域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公共艺术作品,为城市美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途径,营造艺术氛围,弘扬社会美育价值。
(一)西安地铁5号线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西安地铁5号线于2020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整体呈东西走向,连接城市东西两端,西起西咸新区创新港,东至西安东站。当下西安地铁5号线站内的公共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壁画和文化墙,以及天花和立柱上的装饰设计,一些站点的界面设计将站厅内的各个面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艺术氛围。
1.公共艺术的空间分布:本次调研对西安地铁5号线站点的公共空间艺术位置做了详细的调研,5号线共有34个站点,目前共开通31个站点,其中包括高架车站9座、地下车站22座。其中设有壁画公共艺术的车站有6座,壁画均设置在位于闸机出入口处的墙面上。其中顶面、柱面具有造型设计的站点共有16站,这些站点中每个站点的顶面造型各不相同,设置位置均从站台和站厅衔接处开始根据空间柱网成组分布。
2.公共艺术的形式与题材:西安地铁5号线是西安市开通的第五条运营的地铁线路,其中以壁画为主要的公共艺术形式,每一站特色文化墙的数量在1-2幅。5号线相较于其他几条线路,其整体空间氛围营造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例如站内顶、柱、墙的造型每一站各有特色,各个界面的衔接更为自然整体。
综合西安地铁5号线所拥有的文化特色与地理环境,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公共艺术设计题材,分别为古风遗韵、城市发展和科技教育,分别对应不同的车站和元素意向。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时间与空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人文历史层面有着深厚底蕴,在公共艺术设计上不仅提炼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文化符号,还体现了当代西安人文与科技发展的独特魅力,如表1。
(二)西安地铁5号线公共艺术创作实例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是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其中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特色学科。为贴合学校学科特色,西北工业大学站文化墙设计将《甘石星经》、浑天仪、“东方红一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代表性天文成就作为主要设计元素,色彩采用绿色和古铜色结合,体现出浓重的历史感与现代感,突出中国历代天文科学成就和现代航空、航天、航海的发展成就。站厅另一文化墙名为《三航竞秀》,“三航”代表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特色,电路板、方向舵、齿轮、飞机、星球等充满科技感的元素贯穿整幅壁画,前景色彩以黄色和银色为主,背景用深绿色衬托,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如图1。
南稍门位于郭城南门,向西300米为西安著名的小雁塔,与西安大雁塔相映生辉。南稍门站内设计主题为《塔·千载》,空间中以小雁塔为元素展开,将立柱、顶面、墙面运用体块进行串联,形成一体化设计,同时墙面壁画描绘了小雁塔的景象,呼应了西安的悠久历史。站内另一文化墙 以“秦岭四宝”为主题,以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的形象为元素进行刻画描写,象征着珍稀动物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背景运用长圆形状和色彩相互交错组合的手法,别致精巧,动物的轮廓用金边描绘,视觉上更加生动灵巧。这一主题壁画凸显了陕西特色,同时将珍爱自然的美好愿景表达出来,如图2。
建筑科技大学·李家村站,本站的壁画以西安建筑为元素,运用明快的色彩,简练的线条,抽象地表现了李家村繁荣发展的城市景象。壁画中呈现出的元素有城墙、树木、人物、紫云阁等,这种古今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西安从古至今的繁荣景象,如图3。
汉城南路站,本站文化墙以汉代时期开辟丝绸之路为线索和元素进行展开设计。画面中前景为中国的瓷器、山川树木和出使西域的骆驼队,中景为中国古城墙、传统建筑以及古罗马的建筑,背景为山体、青云、建筑剪影和仙鹤。整个画面包括历史建筑、自然生态和历史事件,中西元素交相辉映,展现了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宽广胸怀,彰显出西安在丝绸之路历史上文化交流的地位,如图4。
太乙路有众多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毗邻航天科技研究所,科技事业云集。在太乙路站厅空间中,顶面造型提取“太阳能板”为设计元素,通过不同大小、不同角度的倾斜,组合成折线造型,色彩方面使用灰紫色,站厅空间设计风格对站域产业进行呼应,乘客在站厅经过就能对太乙路科技产业文化有所感受和了解,如图5。
金光门站,提取“桃花”为元素,在吊顶处将简化的花瓣造型运用在吊顶和立柱上,整体的颜色为粉色和白色,立柱为粉白渐变色,颜色与空间主题相呼应,桃枝夭夭,灼灼其华,使乘客身临其境,仿佛漫步于桃林之中,如图6。
(一)設计理念的塑造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经千年,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地铁站空间作为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应当将人文情怀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中,把千年古都的韵味延续下去。从西安地铁5号线公共艺术题材来看,一是发掘站域周边的历史文脉,与地面的区域文化元素形成联动,例如青龙寺站、马腾空站等;二是与地域产业相对应的元素符号,例如太乙路站、文艺路站等;三是同城市科技发展相关的题材,展现城市科技发展的新面貌,例如西北工业大学站。
地铁站作为联系一个城市的纽带,公共艺术设计能为西安城市面貌起到宣传的作用。只有在设计中充分运用西安的历史文化,将西安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发扬出来,才能形成浓厚的地域性公共艺术氛围。同时地铁站公共艺术的表现应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具体可以体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将城市历史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挖掘城市文化,体会城市精神内涵。
(二)设计手法的提炼
1.空间界面的氛围营造:地铁站的空间界面通常是指墙、顶、柱、地四个面。空间界面的设计主要包括顶面造型、墙面装饰、空间导视系统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着空间的整体效果。西安地铁站厅与站台多为两层三跨,呈长方形空间,空间高度较为低矮、局促,适合进行装饰的空间只有乘客能到达的公共区域内,因此定点公共艺术装饰是西安地铁比较常见的形式,例如站厅文化墙、吊顶装饰和柱面装饰等。
5号线重点站中设置壁画装饰的站点分别为汉城南路、建筑科技大学、马腾空、西北工业大学和青龙寺站。在马腾空站,车站的顶面设计采用窗口方块与蜂巢元素,结合缤纷的色彩进行顶面设计,使乘客行进时仿佛置身于花海丛中。壁画及柱面设计取自骏马腾空而起的意向,背景运用艺术化的手法抽象出花开旖旎的景象,前景运用不锈钢材料装饰呈现出奔腾骏马的形象,壁画中运用多种材料和色彩的对比,设计质感丰富,用抽象手法表现了马受惊时的多种姿态,整个空间动态感强烈,营造了一幅花林骏马图,如图7。
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时期,是中华名族首次统一的代表建筑,同时也是中国最宏伟的古建筑之一。在阿房宫南站站厅空间内,顶部装饰提取了秦代建筑结构的元素和建筑构件,融合秦代宫殿建筑“下有阙道、上有飞阁、复道相连”的平台叠起高楼阁的建筑形式。天花板上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的笔迹《阿房宫赋》,小字为现代书法家任政的作品,书法工整而不堆砌,整个地铁空间充满书画气息,如图8。
2.地域文化的色彩提取:西安地铁每一条线路都有其线路主题色彩,这种方式能使乘客便于区分所在线路。5号线线路主题色为绿色,在空间导视牌、墙面都有主题色的出现,同时每一站依据不同的站域主题,色彩搭配设计各不相同,色彩的提取既多样又统一。
在确定空间基本色调之前,要对站域文化和主题有所了解,如果是历史遗韵深厚的站点,采用鲜亮而不张扬的色调较为合适;如果是现代科技感较强的站域,采用明快的冷色调更加适宜,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掌握好站域文化基调,根据站点主题确定整体色调。例如在5号线金光门站,提取“桃花”为元素,在吊顶处将简化的花瓣造型运用在吊顶和立柱上,整体的颜色为粉色和白色,立柱为粉白渐变色,颜色与空间主题相呼应。边家村站毗邻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感染力,站内吊顶造型以“书海”为元素,一排排“书本”简化的造型呈现在空间顶面上,空间以黄色作为主要色调,为局促的地下空间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太乙路站毗邻航天科技研究所,提取“太阳能板”为设计元素,经过不同角度的倾斜,组合成折线造型,色彩方面使用了灰紫色,渲染了高新科技产业欣欣向荣的艺术氛围。
3.空间装置艺术化表现:地铁站空间中的装置首先要保证乘客流畅通过,保证乘客的安全便捷的使用,其次要对空间中装置表面进行艺术化表现。设计中要以站域传统历史文化为意向参照,将地域化特征、历史遗韵、人文情怀等元素融合到空间装置中,使其在有限的交通空间中呈现出新面貌,让乘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地域文化。
西安地铁5号线的空间装置主要包括壁画、座椅、自助电子设备、照明设备等,其中壁画是多数站点公共艺术表现的载体,其他装置品样式整条线路是统一的。在即将建设的新线路中,空间装置可以利用当地材料或结合站域特色来进行外观设计,这些基础的公共设施能够使站域空间艺术更加整体。例如武汉地铁的汉正街站,运用的传统的“竹床”作为候车座椅,采用了古铜材质,整齐地放置在候车站台,乘客在使用的同时能够唤起武汉人在汉正街的回忆。武汉光谷广场站的座椅采用放大的键盘按键,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又体现出武汉作为新兴科技城市的重要地位。空间装置的艺术化表现离不开对每个细节的关注,在设计中应当将公共艺术装置与空间装修共同打造,以强化站域空间的艺术性。
文章对地铁站公共艺术地域化设计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西安地铁5号线站域空间内的公共艺术设计案例;最后总结出西安地铁5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由于地铁站空间模式固定、可塑性小,大多城市对于公共艺术设计,尤其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还处在模仿和探索阶段,需要设计者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共同发现城市中的亮点和痛点,把空间界面、色彩和空间装置等视觉要素合理组织,形成地域化的公共艺术设计,让城市第二空间——地铁站成为有归属感的空间意向。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与传统文脉传承传播研究—以西安为例” 项目编号:2019K007。
参考文献
[1]张译心. 公共艺术标准化建设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A]. 中国标准化协会.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21:4.
[2]林印吉.公共艺术的多元化趋势与特征[J].美术,2021(09):140-141.
[3]曹宏,曹仁军.公共艺术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经验、路径与提升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1(08):175-180.
[4]王志强,许艳凤.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空间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7):13-14.
[5]张怡婕,杨明刚.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色彩分析研究——以上海地铁15号线为例[J].设计,2021,34(13):86-89.
[6]陈玉昊,汪大伟.地铁车站空间一体化设计整体感知[J].设计,2021,34(01):50-53.
[7]李斯.论新媒体背景下广州地铁站站台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J].设计,2019,32(23):143-145.
[8]王雪,青木信夫.解析地铁站域在历史街区的形态演绎——以南锣鼓巷地铁站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03):52-57.
[9]张美丽,曹乐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提升陜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8(02):17+20.
[10]赵静竹. 西安地铁与香港地铁公共艺术之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1]艾瑜. 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塑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12]李路葵.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研究——以西安地铁三号线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6(05):6+8.
[13]孙静,蔺宝钢,杨铭.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北京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09):65-69.
[14]孙静,蔺宝钢.公共艺术在地铁站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