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
(华林中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太原 030027)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无论从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速度上,都让世界叹为观止。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国家大力提倡并推广使用的建筑方式,由于它具有节能、环保、节约工期、模块化集成、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能适应我国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要求,且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成为各个大型项目的首选。
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存在造价高于传统建筑的问题,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就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计价、偏高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为造价同仁提供参考[1]。
首先是投资估算。就投资估算而言,在确定建设项目之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投资估算的金额,对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其中决定性的作用。而批复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更加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因此它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2017年7月1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对8类装配率不同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和装配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的投资估算分别给出了参考指标,使得装配式建筑的估算有了清晰、统一的标准。
就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来看,当PC 率为20%时,参考指标的单方2 231.00元/m2,其中建安工程费1 896.00元/m2;PC 率为40%时,参考指标的单方2 396.00元/m2,其中建安工程费2 037.00 元/m2;PC率为60%时,参考指标的单方2 559.00元/m2,其中建安工程费2 175.00元/m2。而就目前山西省太原市2022年1~3月的市场价格计算传统结构的混凝土高层住宅仅主体结构,建安工程费单方造价已达到1 300~1 400元/m2之间,加上二次结构、门窗、屋面、土方地基处理、装饰装修、水暖电安装、设备购置及安装等等,建安工程费单方造价已超过2 800 元/m2。据有关数据统计,30%的PC 率,预计费用增加350~400元/m2,40%的PC 率,预计费用增加400~450元/m2,PC 率越高,成本增加幅度越大,再加上10%的建筑工程其他费用和5%的预备费,40%的PC 率的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的单方造价已经超过3 765元,就算考虑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也远远超过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给出的估算参考指标。
所以,在编制装配式建筑投资估算时,不能仅靠估算指标,而是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以及不断积累的工程造价数据资料,做出合理的估算金额,才能为投资与成本、效益和风险、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的计算和论证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数据。
第二是初步设计概算。初步设计概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资金的分配和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而且目前许多建设项目实行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而多数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承包价是以初步设计概算造价为基础的。因此设计概算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概算定额对于装配式建筑几乎没有涉及。而在实际操作中只能用《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结合市场行情进行编制,而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初设设计文件的深度和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初步设计概算准确性的关键因素[2]。
第三是施工阶段的计价,目前我国施工阶段的计价模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工程量清单计价,另一种是成本加酬金的计价模式。
目前国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多数采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由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对装配式建筑的清单计量规范不全,只有关于预制构件的清单子项,但是所给出的项目的特征描述只反映了影响综合单价的基本问题,对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产品质量要求、工艺、工法、运输吊装要求、技术体系没有进行全面的说明,导致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量清单不能反映这种建造模式的特点,工程量清单的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全面取决于清单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工程施工中的进度计量和竣工结算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建设单位的风险。且目前的工程量计算规范仅列出了混凝土预制构件(柱、梁、屋架、板、楼梯、其他构件),而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已经发展到不仅限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已经形成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工业模式,包括全装修集成、装配式厨房、装配式卫生间等等,甚至空调机房等设备管道等都可以在工厂预制集成、现场装配,而2013版计价规范没有相应的清单项,需要补充清单项,在计量规则、工作内容、特征描述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住建部印发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后,山西省印发了2018 版《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给出了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安装、套筒注浆、嵌缝打胶、后浇混凝土浇筑、装配式钢构件安装以及其他装配式部件的消耗量,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计算有了统一的依据。施工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定额和企业以往工程形成的经验数据进行计价。
统一的标准化户型设计模块尚未形成,国家标准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导致工厂的构件只能在某个项目中使用,没有形成标准化构件,需要多次建模,加大了模具费用,导致构件材料费的增加;目前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导致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与装配式施工工艺结合不够紧密,需要装配式结构拆分和深化设计,从而加大了生产和施工成本;混凝土和钢筋含量的增加也导致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增加。
与传统结构对比,装配式建筑费用增加部分包括PC构件增加费、金属构件、预埋件增加费、吊装机械增加费、PC 板密封胶嵌缝增加费、窗框增宽增加费(增加窗框刚度,防止吊装时破坏)、措施费增加(道路加厚加宽,PC堆场,仓库等等、机械进出场费、吊装安全专项措施增加费等)、管理成本增加(装配式结构拆分和深化设计费、安全管理费增加、管理人员增加费、现场管理费增加等)
与传统结构对比,费用减少部分有现浇混凝土用量减少、外墙装饰减少、外墙保温费用减少(保模一体板已包含保温)、外墙模板减少,脚手架费用减少,人工费减少。
PC率增加导致费用增加的内容有:PC 预制率的提升必然导致预制构件费用会有一部分增加(预制构件的费用高于传统构件),预制率增加导致PC构件数量的增加,对吊装和人工的要求提高,必然增加人工和机械费用,同时导致金属构件、预埋件、连接片、斜撑、吊装辅料、PE条、嵌缝打胶等费用增加,间接费同时相应增加。
就高层住宅而言,PC 率20%时,材料费占比为66.59%,人工费占比为18.23%;PC 率40%时,材料费占比为71.53%,人工费占比为15.08%;60%时,材料费占比为75.93%,人工费占比为12.36%。
总的来说,PC 率越高,材料成本越高,人工费占比降低,单方造价越高。
就目前北京地区而言,2022年2月的厂家报价预制叠合板不含税价格为4 070.80元/m3,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L型)不含税价格为4 646.02元/m3,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U 型)不含税价格为4 800.88 元/m3,预制隔墙为3 269.91 元/m3,C30 的预制复合墙板-PCF 板更是达到6 407元/m3,预制复合保温装饰板4 124元/m3,预制式构件瓷板饰面540元/m2,石材饰面752元/m2,而且价格还有上升趋势。
装配式构件的安装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而目前建筑产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培训成本高,导致人工成本增加;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安装对吊装机械性能及机械操作人员水平的要求高,导致机械成本增加;装配式建筑须要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而后浇混凝土及钢筋均为零星工程,相对成本约比传统结构高出一半左右;装配式构件需要增加堆放场地、增加二次运输及道路加宽加厚、增加安全措施、增加装配式结构拆分和深化设计、增加吊装保护措施,导致措施费和管理费增加。
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管控。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应改变建设管理模式,推行EPC 工程总承包。政府应当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制度规定,明确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风险承担等方面的责任。实行工程项目总承包可以在组织方式、交易费用、建设成本、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总体统筹,实现保证工程质量、工期、降低造价的目的。
逐步完善国家标准,形成统一的标准化设计模块,实现模具多次使用,增加标准化构件的使用率,国家加大对装配式构件工厂的鼓励政策,形成规模产业,各生产厂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构件制作成本,从而降低装配式构件价格。
通过技术集成,对装配式结构进行合理拆分与图纸深化设计,在建筑合理高度下,选择预制构件配套连接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及工程质量。拆分设计要在方案阶段就开始介入,要以模块强节点弱构件化、标准化为基础进行,尽量使构件生产标准简单,施工操作简单易行,实现全局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结构形式、连接方式采用不同的拆分设计,从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机电接驳、构件制作、现场施工、后期衔接、材料采购等方面全局考虑。深化设计涉及专业交叉、协同等问题,要将各专业的需求变成实际可操作的构件制作图纸,需要具有综合专业能力、综合组织能力的单位来实现,这就显示出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下,通过总承包方的收集、协调,向构件厂集中反应各专业的需求,构件厂根据工艺需求和总承包方的需求,形成实际可操作的构件制作图纸,实现一图多用,尽量使各专业的要求在构件加工过程中实现,达到节约现场施工,节约工期的目的。
推动外装饰与预制构件集成,无法实现集成时尽量使外装与预制构件同时施工,逐步实现免外架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加强施工单位的专业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型总承包单位可以建设自己的构件厂,或者和构件厂、设计单位达成长期合作伙伴,降低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加强现场管控,确保工程质量。
改善现场施工组织,降低现场管理费和措施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使用最优的交通组织,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措施费用。现场管理中要加强对吊装单位、劳务单位、各设备专业、构件厂的协调管理,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导向,确保优化现场组织,确保工程质量。
积极应用全过程BIM 建模、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推进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而BIM 是“集成”的主线,可以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实现装配式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实现精细化设计,减少设计误差,改善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重复施工等,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总之,改善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偏高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涉及各个层面,从国家政策到设计、制作、施工各个环节,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其造价会回到一个科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