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红,李楠,李福军,殷凡非,马晓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02)
党支部的工作方法,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组织活动的措施、途径和手段,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质管办(改革办)党支部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基层党建相关指导性文件,突出“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三型建设,探索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1],总结形成了“1234”支部工作法,在激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员群众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党建新格局以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收效明显。
“1234”支部工作法,即1个规范、2个强化、3个融入、4个手段。这里的“1个规范”是指从严规范支部标准化建设;“2个强化”是指全面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强化理想信念;“3个融入”是指政策融入、组织融入、行为融入;“4个手段”是指抓阵地建设、抓人才培养、抓精品课堂以及抓主题党日。质管办(改革办)党支部基于“1234”支部工作法,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医院的重点工作、科室的职责任务、党支部的比较优势”这3个关键点[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动力,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倾力打造“党建引领聚合力·实干担当推改革”支部特色品牌,在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处(科)室上走在前作表率。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相关规定和“三强九严”党建工程基本要求,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一是集体讨论制定了集“文、表、图、例”于一体的《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程》,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等内容,为支部党建工作提供菜单化、表格化、可视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南,让党员知道“干什么” “怎么干”[3]。借助专家咨询、头脑风暴等方式讨论确定党支部班子成员岗位说明书,建立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委员分工负责、党员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彻底打通党建工作“最后几十米”。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并按照“档案专柜、支部专档、党员专盒”原则,指定专人管理支部台账,定期规整完善,做到党建档案痕迹化规范化管理。
一是全面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作为开展业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4],确保学习全覆盖、全员不掉队。医院党委委员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主动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教育党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会前一周公布授课主题,党员们事先充分学习并在听完党课后交流发言;普通党员分组自选主题讲党课,结合业务开展读书会、英语培训班、科研立项申报培训等,年底投票评选“最受欢迎的党课”,增强学深走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持续强化理想信念。党支部以党史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信仰与忠诚”党性教育活动,举办重温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重温革命烈士家书仪式,组织党员到将台堡、六盘山革命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打好理论“桩”,补足精神“钙”,筑牢思想“魂”[5],做到在理论上自觉自信,在政治上清醒坚定,在行动上坚决有力。
一是坚持政策融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综合改革实际,在组织制定医院综合目标管理任务时将“党建及行风建设”工作列为规定动作,工作分值的权重由5%提高到20%。探索党建业务双向考核,半年度、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时,将支部党建与处(科)室负责人年度考核挂钩、综合目标管理与党支部书记年度考核挂钩,推动医院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坚持组织融入,探索“党建+”模式。党支部班子成员直接参与部门重大问题决策,管理组长及以上干部在各自岗位工作中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全面形成党建与业务“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共建共赢”工作格局。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对外联合财务处、信息中心、病案统计科等党支部组建综合目标管理、医疗收入结构调整、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医院运营管理等多个联合专项工作组,拓展为群众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建在业务管理中的政治保障作用。三是坚持行为融入,转变工作作风。按照“党员+群众”原则组建8~10个先锋联络组,点对点深入临床医技学科、护理病区,组织开展综合改革政策与绩效考核宣讲会、学科建设共识会、学科综合目标及运营数据分析会等,每月召开工作会汇报工作进展和阶段性目标,针对存在问题集体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及时反馈至相应科室,带动全院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确保医院综合改革稳中求进。
一是抓阵地建设,开辟党建交流场所。在科室一角增设党建书柜,定期更新、完善党建书目,不定期补充业务书目,为党员职工集中学习、业余学习提供适宜的场所。安排支部年轻党员打造党建成果展示墙,用以宣传党建独有的文化及党建阶段性成效,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6]。二是抓人才培养,探索实施双导师制。注重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科室主任、管理组长作为业务导师,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增强年轻党员群众业务能力;作为思想导师,引导年轻党员群众筑牢忠诚干净的政治品格,政治上不触红线、工作中不画虚线、生活上不越底线[7]。三是抓精品课堂,用活党史教科书。认真学习党的方针、国家及自治区改革政策和医院决策部署,以管理组为单元,轮流举办精品课堂,鼓励各组党员干部职工讲党史、讲业务,深化学习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是抓主题党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通过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和院内党支部,跨组织、跨单位、跨部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达到联学联动、互学互促、收获双赢的目的。党支部因多次开展特点鲜明、形式规范、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成为全院乃至全区卫生系统的标杆和样板。
党支部切实履行抓党建、强党性、带队伍的主体责任[8],坚持抓党建立足业务、抓业务着眼党建,有效增强了班子整体功能,提升了党员能力素质,严肃了党组织生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质管办(改革办)党支部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定为四星级党支部,2021年支部书记被评为自治区卫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的2名党员分别被评为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建设经验多次在在自治区卫健委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医院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
从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入手,医院探索建立了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持续对照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优化分段累进绩效考核机制和满意度监测指标等,让医务人员从关注收入转变为关注岗位技术、质量和服务,有效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所在部门连续荣获全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2021年被医院授予首批模范处(科)室称号。
近年来,医院基本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本职、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就医体验明显改善,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上升37位,接连4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并获得奖励资金5 400万元。支部党员主持完成的项目《多院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体系创建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应用》荣获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2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通过3年的实践和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质管办(改革办)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但距离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如标准化建设还不够精准、党员活力尚未充分激发等。今后,要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依托“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两个提升工程,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支部委员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8]。要抓实抓细基本建设,树立底线思维,聚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推进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创新,努力把党的战斗堡垒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9]。
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第一议题”。“学习强国”现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它以党建学习为主,又不局限于党建知识的传播,内容丰富灵活。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动员大家每日登陆学习强国APP,建立必须赶超积分排行榜,按需举办强国视频会议,多措并举帮助党员干部职工养成天天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更好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
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要严格聚焦问题,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照标准抓落实,对照标准作指导,及时与党员干部职工谈心谈话[10-11],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借助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合理设定年度综合目标(O)和具体、可衡量、有操作性的目标值(KR)。牢固树立“闭环管理”理念,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问题去,追着问题走,采取PDCA、根因分析法、柏拉图等管理工具盯住持续改进,实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整改、有成效,科学有效推进党支部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必须强化党员管理,规范党员履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我参与”到“我贡献”的思想转变和行为转变。积极探索开展党员评星定级,结合实际制定评定标准,给党员树立“行动标杆”,全程民主公开评定细节,让党员评得“心服口服”,惩并重兑现评定结果,为党员注入“追星动力”,激励党员比奉献、比作为、比担当,促使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工作的“硬实力”[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