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实践及常态化管理思考*

2022-12-07 12:37褚庆霞钱叶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门诊消毒

张 娆,褚庆霞,钱叶红,陈 映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11800)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2020年1月20日中国国务院批准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2-3]。人群对该病毒均无免疫性。本院为综合医院,也作为新冠肺炎病例收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总结了经验,对于目前疫情常态化管理也进行了思考,现总结如下。

1 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及救治专家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负责全面应对、处置、组织、协调各项防控工作。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防控方案及制度的落实、防护用品采购、医疗物资调配、突发情况处理等。此外,医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一旦有疑似病例,立即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及时、有效地做好患者筛查、救治、转运工作。

2 建立健全防控方案及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医院第一时间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等指南及指引制定本院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及制度[4-6]。同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准备,快速做出应急响应。

3 分批次做好感染防控培训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对其认知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根据最新的防控方案和指南等相关文件及时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保障医院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院在防控培训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1)培训频次高,根据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下发的指南及通知要求进行传达和培训,做到实时更新,组织培训多达几十次,并邀请国家级专家进行现场讲座。(2)培训覆盖面广,本院参加培训人员不仅有医务人员,还有医院物业、保洁、保安等,实现全员覆盖,不留死角,全面提升医院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疫情防控专业水平。(3)培训内容全面,包括新冠病毒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防控要点、医疗废物管理、职业人群防护、医用防护用品使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4)培训形式多样,包括现场PPT讲解、远程视频、现场演示及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以保证培训效果。针对本院援助武汉、新疆、北京等地医务人员、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入驻人员进行多批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试卷考核及操作演练,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及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做到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

4 加强患者及家属、工作人员管理

医院入口处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把好医院入口关。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要求佩戴无呼吸阀口罩就诊,查看健康码及行程码信息。门诊实行分时段错峰就医,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进行就诊。挂号排队人员保持1 m以上安全距离,就诊等候区错开就座。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包括正确戴口罩、咳嗽礼仪及手卫生知识的宣传。

加强病房管理,患者需要进行核酸、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方可住院治疗。针对急需住院患者收入过渡(缓冲)病房,单间设置,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转入常规病房进行进一步救治。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原则上固定1人陪护,陪护人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禁止探视。为方便管理,为固定的陪护人员发放陪护证,所有进入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发热人员禁止进入病区,病房实行24 h门禁管理。

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每天进行体温测量2次,以科室为单位每天上报科室人员体温及健康码、行程码信息,若体温异常,立即脱离工作环境,根据情况予以医学干预。职工离开南京实施外出报备制度,同时关注职工行程路线。

5 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管理

5.1预检分诊 为高效检出发热患者,医院配备红外线温度测试系统,在门诊、急诊入口处即能及时发现体温异常者,与人工体温测量互为补充。预检分诊是发现传染病的第一关口,有效的预检分诊可以及早发现传染源,及时做好患者隔离。预检分诊室设立在通风良好,靠近门诊及急诊门口处;除了配备护理工作人员外,同时配备呼吸科或感染科高年资医生,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标准,仔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提高预检质量[7],发热及疑似患者由工作人员引导至发热门诊进一步就诊。

5.2发热门诊管理 发热门诊按照三区两通道划分设置,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缓冲区)、污染区及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清洁区设置医务人员通道、医务人员更衣休息室、卫生间、淋浴间及清洁库房。缓冲区设置A、B门,面向清洁区与污染区的门不能同时打开,避免空气交叉传播。污染区设置患者通道、候诊区、诊室、污物间、留观室;挂号、收费、药房、检验也在此区域。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医院发热门诊区域面积有限,无法在发热门诊设置CT诊疗室,若在放射科检查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医院借鉴方舱医院经验[8],靠近发热门诊处新建方舱CT室,发热门诊患者统一至方舱CT室检查,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5.3隔离留观病房管理 隔离留观病房设立在发热门诊楼上,方便患者隔离治疗;同时设置医务人员及患者专用通道;留观病房均为单间,设立独立卫生间。留观病房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实行24 h值班制。

5.4患者转运 在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进行转诊时,随行医务人员及司机做好职业防护,患者病情允许下应佩戴外科口罩;转运救护车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放置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液、防护用品。转运结束后将救护车停在无人的通风良好处,打开车门通风,再对救护车物体表面、空气、使用后医疗器材进行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分层鹅颈式封口,双层扎口。

6 分区域环境消毒与落实职业安全防护[9-11]

6.1低风险感染区域 低风险感染区域包括行政办公区、值班室、会议室。保持室内通风,每天至少2次,地面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拖地2次,环境与物体表面用清水擦拭,必要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30 min后用清水再次擦拭。防护级别为一般防护:戴口罩、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与咳嗽礼仪,根据需要戴工作帽,如至诊疗区域,应按照该区域的防护级别进行防护。

6.2中风险感染区域 中风险感染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急诊、病房等区域。地面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拖地3次,环境及物体表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保留30 min后用清水擦拭,每个床单元做到一床一巾一更换。患者出院后对整个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此外,应注意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及更衣室的通风及消毒。中风险区域采用一般防护及一级防护:戴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根据需要戴工作帽、乳胶手套、隔离衣、护目镜或面屏,必要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在做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其暴露途径及风险,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必要时采取空气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

6.3高风险感染区域 高风险区域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及核酸采集点。保持有效通风每天3次以上,每次30 min。地面每天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拖地3次,环境及物体表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保留30 min后用清水擦拭。可复用的护目镜、防护面屏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以上,清水冲洗后干燥 。该区域产生的可复用的医用织物应密闭转运至洗衣房,按照先消毒后洗涤方式进行。高风险区域采用二级防护: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严格执行手卫生。在缓冲区域粘贴防护用品穿脱流程、配备穿衣镜,摄像装置,由督导员监督工作人员穿戴是否合乎规范,有效避免二次污染风险。

7 医疗废物管理

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核酸采集点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收集桶选用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容积3/4时应采用鹅颈式封口。在离开污染区时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分层封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与消毒,含氯消毒液浓度为1 000 mg/L。

8 疫情常态化管理防控思考

近1年来,国内多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国外疫情尚且严重,应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 医疗机构应将“内外同防”“人、物同防”“医、患同防”落实到位[6]。作者关于医院机构如何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如下思考。

8.1重视环境消毒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环境消毒工作对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起到重要作用[12]。应加强各区域的通风清洁与消毒工作,对于重点部门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次数[13],如门把手、自动报告机、ATM机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消毒频次至少应大于3次。电梯是相对密闭的场所,人流量较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可在密闭环境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特点,电梯的清洁与消毒不容忽视。

8.2加强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核酸检测及环境病毒学监测,对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环境病毒学监测主要对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室、预检分诊点、咽拭子采集点、急诊、呼吸科、感染科等区域的地面、墙面、仪器表面进行采样,低风险等级情况采样频次大于或等于1次/月;注意对公共区域中人群密集环境、如自助机、电梯按钮、门把手、卫生间水龙头或便器等表面进行采样;此外,注意外来物品环境表面采集(特别是进口冷链物品),如食堂冷藏柜的食品包装袋表面。

人员检测主要包括对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医院职工定期进行核酸采集,根据所在区域风险等级及职工岗位调整采集频次。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采集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8.3空调的使用 空调系统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稀释灰尘、细菌。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众对空调使用有一定疑虑。对于空调系统不应盲目选择关闭,但要注意避免因空调系统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交叉感染。空调系统在开启前需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的清洁,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及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可使用250~500 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时间为10~30 min。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增大新风量,尽量减少回风量[14]。

8.4防护用品的选择 如果防护用品的使用佩戴没有达到需要的防护级别可能会对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防护用品使用过度也是一种医疗资源浪费。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根据所处地区新冠病毒流行程度,对诊疗区域及相关操作进行调整。例如,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隔离衣;在处于低风险区后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选[15]。

8.5科技助力防控 国家卫健委在文件中指出,适时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做好预约分诊、线上问诊、远程会诊等服务。互联网医疗已走入公众视野[16-17]。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科技被国内外应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护理机器人、清洁消毒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等应用于医疗机构,可减轻部分工作负担及降低感染风险[18]。本院为避免患者集中就医实施预约诊疗措施,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网站预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减少门诊压力,避免人员聚集;为提高预检分诊能力,医院启用疫情防控智能闸机,可对通行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人员身份识别等多环节智能同步核验工作,大大提高了预检效率,同时避免了漏检。

9 小 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对发热病例有效排查,及时将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合理处置就诊的“家庭聚集”患者。医院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院内感染,同时实现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零感染”。这些得益于医院的快速响应、组织实施、制度与预案的建立、有效多次的培训、人员的管理、分区域管控及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等多方面工作的努力。在疫情常态化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感控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始终将标准预防贯穿于诊疗活动中,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核酸检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门诊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门诊支付之变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