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挑花非遗保护传承现状研究

2022-12-07 03:39何李丹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挑花针法手工艺

何李丹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是人民群众在世世代代的生产劳动中,不断的总结并继承的很多具有高难度技巧和独特审美风格的手工技艺,一般都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因袭。它蕴藏着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常展现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的发展创新。“传统非遗”手工技艺蕴藏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智慧,是人们探索民族文化智慧内涵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传统非遗”手工技艺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人力断层的困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安徽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望江挑花曾三次作为装饰品,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进行展示。2008 年,望江挑花成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1 历史溯源与当代传承

1.1 历史溯源

望江挑花相传始于唐代,当时的人们日里乘船撒大网,夜晚点火织网纱。最早是百姓的宗教行为,用于进献神灵。古代的望江依靠男耕女织来繁衍生存,最初望江的妇女大多是用麻布为底,将小孩的头发拧成发线,然后用它在麻布上织出代表平安吉祥的图案和字样吊挂在神龛上,如“太极图”、“长命百岁”、“八卦图”等。以此来祈求神灵,保佑其国泰民安,家庭美满,风调雨顺。后来因为原料供不应求,就将女性的头发与丝线相绞,以此来作为挑花线的主要材料[1]。

早期的望江挑花以单面花为主,后来传说晚唐文学家罗隐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此地遁世。栖身期间他看见当地妇女头上戴着挑花的头巾,袖口也有挑织的花边,觉得非常的美观,他便向妇女借来想观赏一番,但他发现这些图案只是表面看起来很精巧,反面的针脚很凌乱,罗隐因此对此进行思考,研究出了双面刺绣的方案并向妇女进行示范并传播。后来,罗隐还引导妇女以棉取代麻,将挑花从以往的用于祭祀品的用途上扩展到生活装饰中。“罗隐点化”无疑对望江挑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望江挑花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2 当代传承

在望江挑花传承人帅根元看来,望江挑花另一个发展时期是近代以来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收集与保护。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衰退,望江挑花也是如此,用于制作挑花的老布逐渐消失,望江挑花手工艺面临终止的境况。1979 年,在有关专家及艺术家等人的鉴定认可下,安徽省将望江挑花用作装饰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沙发扶手和靠垫,望江挑花在1982 年及2000 年再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至此,望江挑花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望江再一次掀起了挑花热潮。

2 望江挑花艺术特点

望江挑花的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琐,工艺效果看似土俗实则超卓,图案看似笨拙实则清秀,古朴有蕴藏着高雅。基本纹饰与十字绣饰类似,但又有别于十字绣,十字绣的正面规整,反面是凌乱的针脚,而望江挑花的正面是阳花背面阴花,立体感很强,形成了正反成趣。望江挑花在其构图布局、针法、色彩、图案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2.1 布局精美

望江挑花采用花中套花的构图布局,构图严谨,变化多样。从纹样的组织布局来看,主要由团花、角花、边花组成,常常根据挑花人自身感觉而进行选择,灵活多变。挑花人依据自己的审美及挑花的用途,自由选择组合挑花的布局造型,力图使画面生动形象。一般是以团花为中心,讲求方圆与对称。从材料选择来说,望江挑花图案布局一般是“底简图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团花多应用广泛,大多应用在大件绣品中。团花的形状是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纹样。在大件绣品中,构图一般以中心花为轴,左右两头均衡分布,还有的通体自由布局或是间隔对称,以此明确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主题鲜明。团花的骨骼形式,常用均齐式辐射状或回旋状等基本骨骼。团花的构成装饰性强,形式也比较丰富。

角花和边花是挑花中的辅助图案,一般是在和团花配合下运用。角花主要由对称和均衡两种形式构成,大多用于生活用品中,如枕巾、手帕等。角花的图案造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如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动物等等。常常给人一种简朴中带有雅致的感受。边花是一种二方连续的带状图案,常应用于袖口,围裙等用品的周边花纹。

2.2 针法运用

针法是挑花作品呈现于大众眼中的表达形式,就如同与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代表书法家自身特点的表达。望江挑花的针法风格多变,特色鲜明,具有自身独特的妙处。望江挑花分为“挑,钻,游,织”四种常见的工艺手法和“缲,纹,包,绣”四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2]。“缲,纹,包,绣”是辅助针法,在织品中并不常见。各种针法之间相互渗透但又各具新意,各具特色的针法工艺挑绣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望江挑花的正反两面都有图形,形成了正反成趣特点。

挑针是望江挑花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针法。挑针按照经纬线的走向,所跨的纱线不多,因此所制作出的图案都呈现出雅致的效果。挑针在制作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面“十”字针,即只有作品的正面呈“+”字形,反面呈现“|”字形与经线相平行。另一种是双面“十”字形,即作品的正反两面都是“+”字形。双面“十”字形据传是由唐代文学家罗隐发展而来,后失传了,现由挑花传承人帅根元和王世福二人潜心钻研才再度得以应用。挑针的应用手法技巧比起其他针法其更为自由,是当地人目前应用最多的针法技艺。

钻针是看似简单实则严谨的一种针法。钻针又称“露针”和“藏针”,钻针行针规律简单且清晰,图形的构造都由数纱来完成,如稍有一丝错漏就会重头再来。钻针露针从反面起针,在正面垂直或水平行一针,使线在上面。钻针藏针在反面垂直或水平行一针,使线在下面。钻针针法所织图案常常对比强烈,正反两面互为阴阳。

游针是一种比较灵活巧妙的针法。来源于当地妇女在农忙的空闲时间里把它当作一种游戏而得名。游针所跨纱线的纱数基本一致,主要有正针,横针,切针三种形式。正针即在反面起针,正面背面垂直行一针,来回反复,使其正反面图案相一致。横针即在背面起针,正面背面平行一针,来回反复,使其正反面图案相一致。切针即在背面起针,正面背面等纱斜45 度行针,来回反复,使其正反图案相一致。游针针法所织图案往往呈现出双面性的特点,线条感也比较强。

织针是一种用梭织或手编而非针挑的一种方法。织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徒手编织,另一种则是经纬纱挑织。织针所形成的图案阴阳相映,但因为它的制作成本较高,效率比较低,因此运用的并不广泛,对于它的保护传承可以构建“体验+感知化生存”的文化生存空间[3]。

2.3 色彩图案

望江挑花的色彩图案大多素丽质朴,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下,对其形成淳朴素雅的挑花具有一定的影响。望江挑花大多是青底白花,白底青花再加上红、绿等各式颜色,一般以单色为主,多色为辅。望江挑花比较注重留白,据传承人王世福说,望江地区流传一句俗语“家住望江县,头上扎块片”,但当地戴孝多用白布,为了与之区分开,就在白布上挑花。挑花色彩之间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表现出淡雅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古朴之美的感受。

望江挑花的图案常常采用象征、借代等方式展示,题材来源广泛,形式丰富多样,寓意美好,是望江挑花的灵魂所在。望江挑花题材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动物昆虫类,二是植物类,三是自然景观类,四是日常生活类,五是吉祥形象类,第六个是文字和抽象纹样类[4]。这些题材大多取源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艺术来源于生活,望江挑花也践行着这一理念。它所展现的是挑花人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往往不受约束。望江挑花的图案造型往往呈现出精炼独特的理性之美,追求通过挑花作品表达意象,是对生活的写实。

3 望江挑花现状分析

3.1 人力资源的断层

传统手工艺是通过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才得以流传下来,对于继承发扬传统手工艺最关键的核心是人。社会在不断的变迁,以往男耕女织的社会已不再符合当下的社会的形式,现如今,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不再局限于这种生存方式,选择学习类似于望江挑花这种费时又费力的传统手工艺的人寥寥无几。据了解,望江挑花现有帅根元、王世福、汤彩霞三位传承人,掌握挑花针法的人少之又少,人力资源短缺,大多数的年轻人对此根本不了解,这正是望江挑花以及很多传统非遗所面对的现状,是望江挑花需要面临解决的关键问题。

3.2 现代社会机器工业化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机器化社会逐渐代替手工社会,过去传统的手工艺作品往往不再使人们满足,如枕巾、头巾等比较落伍过去式的手工艺不再满足于人的需要。现如今人们不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需要,对精神的追求也有要求。物质的充沛给人更多的选择空间,西方文化的渗透,面对多方面的诱惑使很多人对传统手工艺产生漠视的态度,机器工业化社会下望江挑花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3.3 望江挑花当下的探索发展

望江挑花现如今的主要传承模式是学校传承,2015 年,吴灿王世福等人申报了望江传习所,传习所主要承担收集挑花、传授挑花技艺等方面的职责,至此,望江挑花的校园谱系诞生,推动传统手工艺进校园,加强交流。除传习所的诞生外,也有很多产业在不断探索,加大对望江挑花的传承与传播。传习所与产业的探索研究促进望江挑花的延续与发展[5]。

4 结语

望江挑花扎根流传于民间,是历世历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代表望江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望江挑花的每一步都讲究一个精字和细字,只有精挑细选,精访细织,精刺细绣才能使作品相得益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下社会大部人尤其是年轻人无法停下脚步来学习这种手工制作,对此无法产生兴趣。望江挑花面临当下人力资源断层以及机器工艺代替手工艺等多方面的困境,要想解决这些困境,使挑花得以传承并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曲折而艰难的。

猜你喜欢
挑花针法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巫溪挑花的艺术特征及应用分析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挑花看“妹”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