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玮琦, 李 奇, 郭 红
(1.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2. 磐石市吉昌国有林保护中心, 吉林 吉林 132300)
为推进吉林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学评估全省自然保护地现状与管护成效,笔者对吉林罗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科学评估,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及编制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发展专项规划提供支撑。
吉林罗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罗通山保护区)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北部,距柳河县城35 km,东南为罗通山镇,西北为圣水镇。地理位置125°58′~126°02′ E、42°21′~42°24′ N,保护面积1 033.03 hm2。2010年5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3.1.1 原真性
罗通山保护区林地面积1 033.03 hm2,森林面积1 016.82 hm2(乔木林地面积1 015.46 hm2,灌木林地面积1.36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40 273 m3,森林覆盖率98.43 %。天然林面积958.11 hm2,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34 443 m3,人工林面积58.71 hm2,人工林活立木蓄积量5 830 m3。核心区域受侵扰和破坏较少,自然生境基本完好,天然林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94.23 %,但因保护面积较小,且试验区有一处古城遗址“罗通山城”,总面积158 hm2,现已成为旅游景区并对游客开放,降低了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因此,综合评估原真性等级为Ⅱ级,计8分。
3.1.2 生物多样性
罗通山区域属较为典型的长白山区低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多样,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湿地4个植被类型,下属19个植被群系。
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98科429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24种,裸子植物2科6种,被子植物82科399种),占吉林省野生植物种数的15.1 %,从区域面积和地理位置来看,物种丰富度较高。
区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Pinuskoraiensis)、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紫椴(Tiliaamurensis)、野大豆(Glycinesoja)5种,但数量稀少。区域内有吉林省新记录种槭叶福王草(Prenanthesacerifolia)1种,少见种有省沽油(Staphyleabumalda)、野葛(Puerarialobata)2种。
保护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上属于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该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河流宽阔、纵横交错,植被类型多样复杂,有森林、湿地、草地灌丛等,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因此,该区的动物种类较多,组成复杂[2]。
酒店项目施工工艺种类繁多,质量管理要求极高,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也高。现场质量检查要看的出质量问题,想的出问题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合理采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各个施工阶段中重难点及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
综上,罗通山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98科429种,野生动物4纲51科127种,评估等级为Ⅱ级,计8分,保护区为生物多样性较集中分布区。
3.1.3 典型性
罗通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属较为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是该区域重要的天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较为独立,由于进山交通不便,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人类活动和影响较小,使得物种多样、天然林保存较完整,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中分布有野大豆、东北红豆杉、省沽油、槭叶福王草等国家重点保护和吉林省珍稀濒危物种,说明该生态系统在物种构成、物种地理分布上在吉林省有着特殊的地位。综上,罗通山保护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估等级Ⅲ级,计4分,典型性为“一般典型”[3]。
3.1.4 稀有性
罗通山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吉林省新记录种槭叶福王草1种,少见种有省沽油、野葛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3种。主要保护对象地理分布狭窄,在全省局部区域有分布。评估等级Ⅲ级,计4分,稀有性为“一般稀有”。
3.1.5 完整性
罗通山地区为典型的长白山区低山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导致罗通山四周均为居民区和广袤的农田,使罗通山成为“孤岛状”,且罗通山保护区面积仅1 033.03 hm2,保护面积较小,不足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上,评估等级为Ⅲ级,计4分,属“不完整”。
3.1.6 脆弱性
罗通山保护区地处长白山地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周边地势比较平坦。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构成较为特殊。同时对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保护区周边村屯和人口较多,农田面积大,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制约了罗通山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保护区保护面积较小,且区域内的古城遗址“罗通山城”现已成为旅游景区并对游客开放,也降低了保护区的保护功能,造成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生态系统较脆弱。因此,综合评估罗通山保护区的脆弱性等级为Ⅰ级,计10分[4]。
3.1.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保护区内针阔混交林面积7.36 hm2,阔叶林面积968.81 hm2,针叶林面积39.29 hm2,灌木林面积1.36 hm2。
保护区面积大于1 000 hm2,通过计算得出: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0 191.08元·hm-2。综上,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Ⅱ级,计6分。
3.1.8 科研价值
在罗通山保护区内发现了吉林省少见种省沽油和野葛,还有吉林省新纪录种——槭叶福王草,这几种植物在保护区分布密度较大,种群数量多,在吉林省原有分布区域已经多年未发现或只是偶尔发现,该区域物种地理分布和种群结构是一个极具科研价值的课题。综上,保护区生态系统科研价值为Ⅱ级,计5分。
3.1.9 观赏价值
罗通山汇集以高丽古城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以背阴洞、穿心洞、水帘洞、通天洞等溶洞群为代表的地质景观,以特有古石榆、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景观,以道观三清宫为代表的宗教旅游景观,四大景观资源融为一体,独具特色;更有城古、洞幽、塞要、崖险、林密、花绚等六大自然看点。罗通山的综合资源优势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旅游景观中,堪称上乘。评估等级为Ⅰ级,计7分。
3.1.10 文化价值
保护区内的“罗通山城”,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100处大遗址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评估等级为Ⅰ级,计7分。
罗通山保护区的自然属性与生态价值评估结果见表1,综合评估分为63分,其中自然属性评估分为38分,生态价值评估分为25分。在自然保护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10项评估因子中,罗通山保护区3项达到Ⅰ级,4项达到Ⅱ级,3项达到Ⅲ级。
表1 吉林罗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属性与生态价值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和评估可以看出,罗通山保护区资源较为丰富,自然属性与生态价值评分较高,依据《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技术规范》,建议将罗通山保护区改设为国家级自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