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湾”背景下传统村落改造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为例

2022-12-06 12:37陈薇薇江俊辉
大观 2022年9期
关键词:莲塘湾区古村落

◇陈薇薇 江俊辉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提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广州作为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是建设大湾区的必然要求。但当前广州面临着文化消逝的现象,其中包括传统村落逐渐没落,村落空心化严重等问题。传统村落的没落不仅是历史乡土建筑、文化景观、农耕文化的消失,也是村落民俗文化的消散。传统村落是城市地方性情感认同的物质与精神传承的体现,因此传统村落更新也成为弘扬广州城市文化的热点话题。可以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重新焕发传统村落的活力,从而建设“文化兴湾”。对传统村落的更新不仅要站在经济层面,还应站在文化层面,提升广州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广州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创新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视野,以文化自信协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一、“文化兴湾”与传统村落

第一,“文化兴湾”。“文化兴湾”是指粤港澳地区城市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方面出新出彩,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着力深耕厚植湾区人文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生产力与传播力,以文化赋能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应共建粤文化并实现世界级人文湾区的战略定位,以“文化兴湾”推动人文湾区的建设。粤文化是实现大湾区人文兴湾的桥梁,而广州是粤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全面持续的文化综合实力提升为重要工作,引领大湾区城市群软实力的聚合,全方位加强岭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文化兴湾”响应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

第二,“文化兴湾”建设与传统村落更新。传统村落是指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大湾区建设为背景,传统村落改造迎来了诸多契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和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政府相关规划的提出让广州传统村落的更新得到政策、资金与资源上的支持。传统村落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更新对建设人文湾区具有重要作用。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产业。

首先,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功能再生,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进行保留与传承,这对于传统村落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更新,也是焕发村落凝聚力、激发村落活力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兴湾”的提出,对广州传统村落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传统村落活化更新将成为提升广州整体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二、莲塘村现状及改造意义

莲塘村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悠久,保留了大量古建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本文以广州传统古村落黄埔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周边传统村落的更新模式。

第一,莲塘村现状概况。莲塘村位于黄埔区九龙镇的西部,与广州城区距离较近,村域总面积约为6.5平方千米,有着广府典型的“山—村—水—田”村落格局。其梳式布局肌理清晰、完整,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群。莲塘村建村历史悠久,村落形成于南宋时期,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同时,它也是华南地区第一大姓陈氏族人从珠玑巷南迁的居住村落。在经济地位上,莲塘村所在的黄埔区属于广州市发展“东进”战略的一部分,作为开发区紧邻白云区、天河区,起着辐射带动的作用,统筹城乡发展。

第二,莲塘村现存文化遗产。莲塘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不仅保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村民们还继承并发扬着舞狮、龙舟、书法等非物质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地方传统的特色手工艺、节庆风俗、荷塘采摘、舞狮、书院祠堂等原真性文化也得以保存。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有时四陈公祠、鸿祐家塾、季昌书室,以及莲塘第一食堂旧址和第二食堂旧址等。当地古建筑依靠圆帽山而建,形成线状的历史建筑群,建筑群内部的街巷呈梳式布局,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

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从传统民俗到传统节庆,再到当地特色小吃等,如祭祀、龙舟、粤剧、濑粉、番薯饼等。可见,莲塘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传统岭南气息,是岭南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

第三,莲塘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莲塘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图1):一是古巷道荒废,道路系统不完善;二是重要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侵蚀严重,局部存在塌陷安全隐患;三是古建筑群荒废,垃圾废弃物乱堆放;四是空地、闲置地浪费;五是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古建筑无人管理;六是村民团结性和凝聚力不足,传统民俗活动因此无法举办等。

第四,莲塘村改造的目的与意义。首先,莲塘村于南宋时期就已建成,具有成规模的历史建筑遗存,其整体风貌较为统一。出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和对传统镬耳屋风貌的传承与延续,可以适宜采用以点带面的节点改造形式进行空间活化。2013年莲塘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莲塘村古巷道呈梳式布局,肌理清晰、完整,其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群,体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真实性和连续性。其次,广州是我国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下,广州应在粤文化发源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底蕴的优势。莲塘村作为广州的传统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岭南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可以融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在地化的文化设施,将莲塘村打造成凸显当地文化底蕴的标识地。通过活化村落空间,推动粤文化发源地的枢纽建设,发挥“文化兴湾”的引领作用。

同时,莲塘村作为城市“东进”战略要地,与广州的更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在城市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内宝贵的资源,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只有在透彻地研究莲塘村村落空间的“古”之后,才能实现以“古”活“今”,以“今”寻“古”,从而在“古”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今”。

三、“文化兴湾”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更新策略

第一,以满足村民需求为主的更新原则。村民作为古村落发展的亲历者,对古村落的保护具有第一发言权,能为古村落的保护进行资料补充,并提供实质性的建议,是开展古村落保护的主力。在改造过程中,要基于当地文化,注重保护本土文化,延续当地的文化特色,维持原住民对家园的文化归属感。

第二,遵循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原则。传统村落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丰富,民俗民风具有当地特色,这也是传统村落与其他乡村本质上的区别。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活化改造研究要着重对本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采用特殊的设计手法进一步凸显古村落的原真性文化。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古村改造就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不仅保留了本土古建筑的基础,还通过结合祁剧表演的方式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当地文化,为当地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树立古建新用的更新思路。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更新古建筑,从更深层次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建筑艺术、村落文化,以便吸取村落所蕴含的设计文化与元素,对其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在修缮古建筑的同时完善建筑功能,真正实现为村落改造注入活力。

古建新用这种方式对莲塘村的活化改造有一定意义。目前,莲塘村古建筑侵蚀严重,大部分已坍塌,对此,古建新用能够对其外观进行改造,可以加装钢结构或玻璃等其他材料,对内部结构进行加固修缮,共同还原建筑,赋予其新功能,但要保持新建筑和原貌风格的统一性。这样不但能较好地保护历史建筑,留住当地文化,还能够通过功能置换,吸引外来游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保留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播当地文化。

四、“文化兴湾”背景下的莲塘村更新策略及方法

第一,鼓励村民参与更新。要活化村子,最主要的是要调动村里原住民的积极性。当地村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活”了,古村落才能“活”起来,才具备生命力。村民参与建筑更新,能够更加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建筑工艺。村民在这些历史建筑中进行民俗活动、交流休憩、经济活动,以及民间工艺传承活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村落的凝聚力。让村民表达自己对于古村落的“期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投资与发展,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

第二,以点带面,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建设资金是影响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的首要因素,但村民自发筹款进行村落改造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政府的投资和补贴是建设开工的关键,在村庄建设中起着倡导和主导建设的作用。但传统村落的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仅凭政府力量举步维艰,而小节点改造模式可以确保村庄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重要场景、建筑细节的改造,对村庄入口、景观节点及公共空间等场所进行改造,对建筑的山墙、宅门、屋顶、窗户等细节进行优化,以点带面,利用有限的资金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乡土元素。乡土精神、物质、生态资源等都是地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村落差异和展现村落特色的重要媒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化设计应注意人文精神的延续,尽量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方法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要求,促使古村落经济实现更好发展。

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充分参考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乡土元素。乡土元素对于平衡当地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把具备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结构、材料、砖混样式和装饰图案等穿插其中,用传统村落文化元素装饰历史建筑,提升民俗气息。

第四,融古汇今,古建新用。莲塘村的传统建筑是文化传承的内核,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同时也是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当前遗存的历史建筑自然侵蚀严重,建筑支撑结构基本已坍塌,整个建筑群内部已呈现废墟状。既然要活化,就必须先拯救,修缮古建筑群要进行有机更新与原材料的再利用(图2)。

对于侵蚀程度较为轻微的建筑一般采用保护性修缮,保护性修缮是以不破坏原有建筑肌理,对墙体、木结构、窗户、屋顶等进行修旧如旧的更新(图3)。保护性修缮以原生材料为基础,利用现代工艺的技术去修缮,保持原来建筑的韵味和建筑形态,还原其真实风貌。具体修缮做法可分为对墙体承重重砌或加固,对屋顶外围结构升级防护,对木结构加固等。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布局,对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州又作为大湾区中心枢纽城市,应发挥着“文化兴湾”的引领作用。传统古村落作为本土原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广州城市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将地方文脉传承与发展下去,才能重新激活与延续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氛围,提升广州的城市文化凝聚力。

猜你喜欢
莲塘湾区古村落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误西风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六)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广州莲塘名村一期改造工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