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羊产业发展的模式
——对新集乡羊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12-06 02:16王俊贤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羊肉羊畜牧

张 勃,王俊贤

(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 743000)

从2018年以来,新集乡抢抓定西市畜牧兽医局帮扶张家坪村、西坪村深山区贫困村的机遇,把发展羊产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采取“投母还羔、滚动发展”模式,加快羊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乡羊存栏1.28万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0.59万只;养羊户1 34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3%,有养羊专业村1个,养羊小区8个,存栏基础母羊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5户。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650元,其中养羊收入380元,占畜牧业收入的59%。到2020年底,全乡羊存栏达到3.91万只,基础母羊存栏2.32万只,分别增长206%和294%;养羊户3 56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1%,养羊专业村达到5个,养羊小区发展到15个,存栏基础母羊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达到124户,100只以上达到17户。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 320元,畜牧业收入中85%以上的来自养羊业。三年来的发展变化表明, 羊产业已经成为新集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羊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集羊产业发展模式。

1 新集乡羊产业模式的基本特点

1.1 领导重视是前提

羊产业在新集乡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与乡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新集与全市其它贫困山区一样,十年九旱,沟壑纵横,经济落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和劳务收入。如何让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是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2018年,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认真调研后分析认为,在种植业上由于受自然环境和耕地面积限制,即使马铃薯和以地膜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也无法达到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民劳务收入由于受文化、资金、技术及家庭等因素影响,也极不稳定,只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才能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经论证认为发展羊产业符合该乡实际,因此,乡党委、政府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到了羊产业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联合畜牧部门共同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长期坚持,紧抓不放,最终抓出成效。

1.2 脱贫攻坚是动力

2018年开始,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等帮扶单位帮扶该乡张家坪、西坪等深度贫困村,除在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帮扶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与该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一并商讨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帮扶思路,紧紧围绕“如何帮,帮什么,先帮谁”的实际问题,结合村情实际,尊重乡镇和村民意愿,确定了以重点发展羊产业为主的帮扶思路。思路确定后,结合扶贫资金,首先为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且有养殖意愿的114户特困户每户无偿投放基础母羊9只,对其他非结对帮扶户每户投放5只,总共引进投放1 267只,扶持了205户农户开始养羊,解决了这些农户想养羊又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真正体现了抓地方特色产业就是抓养羊的产业发展思路,从此为该乡羊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1.3 群众意愿是基础

新集农民自古以来素有养羊习惯,在开始确定发展思路时,乡党委、政府与畜牧部门联合深入村社农户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倾听群众意愿时,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养骡马撑门面,养羊只偷着富”,并且大部分群众呼声最高的也就是发展养羊。故此,乡党委、政府提出:“抓产业的重点就是抓羊产业”的工作思路,满足了群众的养殖愿望。在此基础上,全乡再通过宣传调动其它群众的养羊积极性,让他们统一思路,达成共识,为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适度规模是核心

所谓适度规模,通俗地讲,是指既能让农户有能力饲养又能使农户养出效益的最佳规模。如果开始发展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过小,饲养数量少,养殖效益无法体现,会使养殖户失去信心,如果规模过大,村民又缺乏科学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技术,养殖风险会增大。因此,该乡在发展羊产业的起步阶段,乡党委、政府及定西市畜牧兽医局考虑到适度规模的问题,经反复研究,综合考虑后确定以每户首批投放9只基础母羊为标准,与已往其它各乡镇、村社发展养殖户时每户投放2~3只基础母羊相比,每户的年收入均在10 000元以上,突出了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养殖农户一开始就偿到了甜头,增强了养羊信心,农户自觉地把发展的重点从种植业转向养羊业,实现了农业结构的根本转变。

1.5 科技支持是关键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新集乡在羊产业发展中紧盯如何利用科技解决良种和养殖技术问题开展工作。一是开展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三年来,该乡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等帮扶单位采取农户建圈、公司投羊方式为604户积极性高的养殖农户引进投放良种基础母羊4 400多只,引进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等良种肉羊种公羊192只开展杂交改良,大大提高了良种化水平。二是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乡上每年分批聘请甘肃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市区畜牧部门技术专家,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重点培训标准化圈舍改建、饲草料加工调制、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使农户的养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调查中,村民马昭深有感触地说:他养的羊从十几只发展到上百只,成功的秘诀在于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整套养殖及防疫技术。

1.6 专业合作社是方向

农户养羊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市场,产生效益,合作社是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如何架起养羊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如何更好更便捷提高市场效益的问题,携手助推两个养殖大户组建起陇兴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赛康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主要职能是为养羊户提供市场信息、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特别是在销售环节上,两个合作社针对去年羊价持续低迷的现状,将养殖户急需出栏的羊集中收购起来统一运往康乐、广河、三甲集等比较大的肉羊市场销售,每只羊比在当地销售给羊贩子多收入100~200元,合作社的这种做法有力的保护了养殖户活羊销售价格,让老百姓盈得了更大利益。养羊户杨文荣高兴地说:“有无合作社,情况大不一样。”从新集发展的实例来看,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专业合作社是方向。

2 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新集乡羊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新集的这种发展模式为全市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改进。

2.1 品种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目前养殖情况来看,饲养的品种主要是小尾寒羊,生产方式主要以纯繁为主。虽然这几年该乡与定西市畜牧兽医局等帮扶单位联合为农户引进了100多只肉用种公羊,由于品种质量、管理技术等因素使杂交改良的效果和力度均不显著。因此,要继续以引进优质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等专门肉用种公羊为主,扩大杂羊改良面。

2.2 合作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乡虽然有陇兴原和赛康两个肉羊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只是合作社的初级阶段,所起的作用也只是将活羊组织集中起来,运往其它比较大的畜禽市场销售,对合作社其它诸如带动养羊农户如何加强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升值等职能尚未发挥。更确切的说,对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诸多职能还需完善提高。

2.3 急需解决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

从新集现有羊的存出栏情况来看,2020年存栏3.91万只,出栏3万只,除两个合作社组织销售的1万只活羊外,其余将近70%的出栏羊由于合作社能力有限还得以活羊形式出售给羊贩子,收购价格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地缺乏大的畜禽综合批发交易市场、流通不畅也是制约当地羊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4 急需引进加工企业,实现羊肉的加工增值

就整个安定区而言,目前还没有一家羊肉屠宰加工企业,更没有培育起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也没有,肉羊销售处在以鲜活产品销售为主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专业产业化经营链条还没有形成,目前不仅急需建立加工龙头企业,更需培育一个规模较大的消费市场。

2.5 急需创造自己的品牌

无品牌就无市场,无效益,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的最终选择。新集乡在羊产业发展的今天,急需打造自己的品牌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低下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全乡肉羊产业档次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2.6 急需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服务机构。二是乡干部普遍缺乏畜牧养殖技术,在为养殖户服务时就连最简单的饲草料加工调制、疫病防治等常识性的养殖知识不懂,更谈不上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三是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知识结构老化,服务技能差,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更缺乏进村入户、进场入圈指导发展科学养殖等方面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四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或有文化知识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养羊从业人员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或妇女,大多缺文化,缺技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

3 新集模式对全市羊产业发展的启示

调研组认为,新集乡创出的“投母还羔,滚动发展”模式,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全市肉羊产业发展给予了重要启示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下一步,为确保实现全市肉羊产业转型跨越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下决心把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羊产业发展上

市委、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形势,结合市情提出了“把以羊产业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把定西建成全省草食畜大市”,加快形成马铃薯、中医药、畜草“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明确提出了以养羊为主的畜草产业的定位问题,这为全市今后大力发展养羊产业指明了方向。虽然今年以来活羊及羊肉价格出现了连续几年增长后的下滑,这并不能说明它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小反刍兽疫、新冠疫情等。从长远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来看,后期牛羊养殖前景仍较乐观,牛羊肉市场还将会呈现刚性增长的势头,仍会高价位运行。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新集乡的成功发展模式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准确定位,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及市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羊产业发展上,真正把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上升到两个准确定位的战略高度来抓,进一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创新畜牧业经营体制,切实转变羊产业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发展羊产业的增收潜力,推进全市以养羊为主的畜草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3.2 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加工是产品增值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富强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帮助农民增收,效益非常显著。新集乡羊产业发展告诉我们,当扩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加工业必须跟进,才能体现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因此,全市羊产业发展,必须要彻底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创市场、搞加工要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牢固树立“为工而牧,以工促牧”的理念,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加工业。对全市现有生产能力的加工企业加大扶持改造提升,促进达产达标,扩大生产能力。对现有的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兴办加工业。争取到2022年,在全市通过重点扶持改造提升4个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让他们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3.3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畜产品市场是沟通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加快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农业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提升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在肉羊产业发展上,要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产业”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搞活市场流通。首先要对全市现有的畜禽交易市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市场职能等方式进行改造提升,以扩大交易总量。其次要扶持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集批发交易、信息发布、市场预测、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鲜活畜产品综合性交易市场。三要强化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畜牧、工商等各部门之间协作,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的鲜活畜产品电子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有效掌握市场供需和规避市场风险。

3.4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良种是畜牧业生产的核心,它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因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提升良种的首要任务是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规范现有肉羊良种场,由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在全市规范10个存栏基础母羊500只以上的肉羊良种繁育场,向全市供应良种肉羊,使全市每年通过各类项目需要的种羊80%由市内种羊场供给,以杜绝由于外引良种羊而引发的各类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大力推广肉羊经济杂交。所谓肉羊经济杂交就是利用引进优质肉用种公羊与当地母羊进行杂交,能充分发挥杂一代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经济效益高的一种生产模式。我市目前羊产业发展基本处在以纯繁为主的阶段,为提高农户养殖的效益,必须要下决心推广肉羊经济杂交生产模式,各县区重点引导纯繁场以外的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养殖场(小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引进肉用种公羊开展经济杂交,以提高养殖效益来度过价格低迷期。三要加强对良种场的监督管理。各县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选派技术人员进驻确定的种羊场,在监管其进行规范生产、种羊选育的同时帮助建立健全育种、养殖档案,同时提供饲草料加工配制、防疫、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解决养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5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从新集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羊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畜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或产权联结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户发展养殖,进入市场,分享应得的流通环节利润。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6 强化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畜牧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把技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倡导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所有技术服务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外出学习机制。一是要加强乡镇干部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让他们在为养殖户服务时能懂技术、懂管理。二是加强对市、县、乡三级畜牧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进户入圈的服务本领。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重点培养现有种养大户、家庭养殖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让其懂得养殖、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让乡镇畜牧技术人员及乡镇干部在进村入户时对现有已发展养殖业的留守人员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帮助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养殖能力。

3.7 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市场,是效益,加快品牌建设是拓展产品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最终选择。全市肉羊产业已发展到急需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低下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阶段,为提升肉羊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产品品牌建设,在做大做强现有“陇原情”、“中天草本羊”、“陇西药膳羊”、 “西部地鲜”等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加快注册“定西肉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争取利用3~5年时间将“定西肉羊”打造成甘肃省著名商标。要进一步加大畜产品培育开发力度,引导企业本着“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推进畜产品深层次、多样化开发,积极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大品牌。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促销手段,完善创名优品牌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畜产品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猜你喜欢
养羊肉羊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