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生态语体伦理的网络流行语负面情绪释放现象治理对策探究

2022-12-06 21:32梁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体负面伦理

梁琪

(武昌理工学院 文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9.89 亿。网络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民众能够获取、输入有效信息,同时也能发表言论、输出自己的情感意愿。很多网络用语或语言形式别致,或能引起广泛共鸣,抑或是出自某个热门事件,通过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大量转载和传播,一跃成为流行语。

长期占主导思想的儒家文化使得我们习惯性地去压抑自己和服从权威,缺乏自信又敢怒不敢言,因此,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这个虚拟世界成了负面情绪的宣泄平台。

笔者认为负面情绪释放是让人们能够无所顾忌地释放心中愤怒、失望、焦虑、紧张、沮丧、悲伤等不良情绪的一种抱怨行为。该文搜集了从2010年1月—2021年1月10 余年间的网络流行语共268 例并筛选出含有负面情绪的83 例,以此为研究对象拟讨论其形式意义、语言生态语体伦理及其规范对策[1]。

1 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情绪释放

1.1 语形

1.1.1 纯汉字组成

(1)字:“丧、汗、晕、囧、雷、〔、翔、寒、倒”(共9例)。

(2) 词:“悲摧、尬聊、油腻、屌丝、草泥马、卧槽”等(共35 例)。

(3) 短语:“工具人、打工人、网抑云、人艰不拆”等(共12 例)。

(4)句子:“我太南了、扎心了,老铁、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等(共18 例)。

1.1.2 纯字母组成

(1)汉语拼音首字母“DUANG”(共5 例)。

(2)英语中流行的句子“oh,my lady gaga”(共1 例)。

1.1.3 夹杂异语符号

(1)汉字加字母“苦B”(共2 例)。

(2)纯数字996(1 例)。

1.2 语义

1.2.1 负面情绪释放中带有自我嘲讽的戏谑色彩

当人们以戏谑式口吻自称 “工具人”“打工人”“搬砖”,表示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被当工具一般使唤。还有音同形不同的现象,如:“亚历山大”其实说的是“压力山大(如山一般大的压力)”;“神马都是浮云”说的是“什么都是浮云”,常被用于抱怨、感叹,或表达一种超然的心态。还有包含了异域文化特点的例子。来源于日本的“吐槽”引申为“给人难堪、抬杠、掀老底、拆台”,多用于嘲笑、讥讽、抱怨,甚至谩骂。

1.2.2 负面情绪释放中存在不文明现象

部分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空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污染。正是因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发表言论可以匿名,看似不用承担责任,甚至许多网友在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中形成了“双重人格”。网络在满足了网民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不文明的网络骂人话频频出现。尤其是微博,它成了很多网民“泄愤”的集中地,甚至发展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如早在2009年就出现了“网络代骂”这个职业,通过在网络游戏中代替别人骂人收取报酬。

1.2.3 负面情绪释放中违背常理,不符逻辑

带有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常常打破固有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并且往往是有悖逻辑的。而它们在网络上走红也是得益于此。

如某学校在一应届大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他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从此有了“被就业”这一说法。按照正常语法规则,“就业”一词含有主动意愿,不能用于“被”字后面,但从语义上来说,表示一种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意愿遭到了强迫。表面上不符合语法的逻辑,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且有大量类似情况发生。随后“被××”成了一个词语模,“被自杀”“被相亲”“被死亡”等说法层出不穷。

1.3 语用

1.3.1 俏皮戏谑和幽默准则

作为语用学得体原则中的幽默准则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幽默来源于英语humour,与汉语的诙谐、俏皮、戏谑相近。幽默的使用常常引人发笑,但没有一点庸俗和轻浮。在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中比比皆是,有一些话语虽违反了常态但表达出来不仅能被人理解还透露出一种幽默劲儿,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种色彩为负面情绪释放的网络话语注入了新的活力。

1.3.2 简洁易懂和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深刻的含义。因为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负面情绪释放的网络用语中常常表现出对经济原则的遵守,将包含深意的句子缩短为一个短语或者词语。如 “中国式××”“然并卵”等。还有使用缩写的情况,这在中文、字母中都有所体现,如“TMD”“SB”等。

2 网络流行语负面情绪中的语体伦理

语言生态伦理是在伦理学、生态学、语言学3 个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而来。要弄清语体伦理,首先得对语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复旦大学李熙宗教授从语境类型和语言运用功能变体的角度将语体定义为“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与由场合、目的、对象等因素所组成的功能分化的语境类型形成适应关系的全民语言的功能变异类型”[2]。

语体伦理,是指族群或个体的语境、传媒、方式及功能类型等的内心驱迫感[3]。这就要求语体的族群发生、发展和个体习得、运用,要符合相应年龄段和相应职业领域的语体习得偏度,语体要素不可缺环、逆序、跳跃,要与其表达的“应当存在”保持适度关联。

网络流行语最初的走红往往就是由于其不符合相应年龄段语体习得偏度而引发网友热议。例如,“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这句充满沧桑意味的话一夜走红,主要是因为它出自一个也许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爱情的13 岁小男孩之手。这样的话语所表达的内容不符合说话者相应年龄段的语体习得偏度。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造成无法处理的语言关系。作为一种戏谑方式为网友们争相转发,传播开去后很多人不明其所以然,只是用这句话来表示对某事失望的负面情绪,使之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从而形成了由于语体伦理断裂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新型网络话语。又如马云在公开场合与友人交谈时说“我前天他妈的差点死了”,这极不符合马云的身份。网络话语的匿名性特点使“坑爹”“草泥马”等这类骂人的话语广为流传。

2.1 语体因素与网络流行语的适切性

潘世松认为:“语体要素适宜性决定实际表达被接受的可能性或受众可忍受性,是话语生态内心驱迫感的直接现实,体现为语境、传媒、方式、功能类型等的适宜程度。”[4]适切的语体要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因此在此过程当中应注意与语体伦理相关因素的适宜性。

2.1.1 语境

索振羽在《语用学教程》中提出“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5]。任何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话语系统,人们只有了解了具体的使用语言的言语环境才能理解出话语的会话含义,否则将违背语言生态伦理。

如“内卷”“躺平”等网络流行词在经济高速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应运而生,所有人都在努力,导致努力贬值的“内卷”;年轻人消极对待不得不“躺平”,使之沦为一种无处安放的负面情绪。了解了这一点,在经济转型的大发展时期,国家、个人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呢?又如“官二代”“富二代”等因一些负面新闻而使得多表贬义的“×二代”语言模型被广泛使用。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去理解“×二代”的附加义易如反掌,但是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却是困难的。正如维基百科(Wikipedia)给“富二代”所下的定义: a Chinese term, which mean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rich, as it incorporates some of the social and moral problems。这时语境中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介入便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农业社会长久的影响下封建制度延续了数千年,家国同构、嫡长子继承制、 家天下的延续等虽被打破但却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根正苗红”“父债子还”等词语的存在便是最好证明。

2.1.2 传媒(手段)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常通过某些媒介或者手段进行。方梅在《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里提出:“所谓传媒指信息传递所凭借的媒介或者工具。因传媒的有无,可以将交际形式区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6]直接交流顾名思义,具有很强的即时性。间接交流则需要相关手段,也就是媒介的介入(如文字、影像等),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媒介范畴内各个因素的使用和配合。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媒介,其语言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生动性、口语性的特点。有些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中很多都配上了图像,给人一种可爱幽默之感。如用可爱的羊驼来表示“草泥马”,用马和云来表示“神马都是浮云”。一些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主要是因为发言人的语言、表情、眼神等的配合不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而走红流传。如面对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样的话配上表情遭到网友的谴责而迅速走红。

2.1.3 功能类型

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成功完成,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系统的参与,而是依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分化为不同功能类型的集体参与。因此功能类型的不同,在语言表达中所选择的语音、词语、句式、辞式等语言材料也会不同。

由于通过网络传媒进行表达常常具有随意性,因此,网友往往为了图省事而创造一些便捷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在选择语言材料上,较为简单,易于成为流通度高的话语,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多有衍生性,能够通过同样的词语模去生成新词,文章中所给的例子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3 负面情绪释放的网络话语规范对策

当代社会,网络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介在整个语言生态的大环境中早已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去保护我们的话语环境。负面情绪的释放中带有不文明现象的这种语言生态圈里的亚文化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它们能够有力地排解压力,但对公众交流和信息传递也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下面笔者就从语言生态、语体伦理的角度谈一谈负面情绪释放的网络话语规范的对策。

3.1 加强规约,注重语体因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面向大众公开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只是作为其中一种,常常与别的媒介之间相互影响。平面媒体(纸媒)、电波媒体(如广播电视)受众更加广泛,这些媒体通过公众人物传播信息,笔者认为这些公众人物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若使用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用语容易导致公众受到影响,形成心理暗示。各大平台可以通过规约网络话语中释放负面情绪话语的使用限度,避免过激言论影响公众视听健康。

3.2 完善语言生态伦理的理论构架,做好相关引导和评估

语言生态伦理作为一门将法律与道德综合的学科,顺应了整个语言生态环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语言生态伦理并非语言警察,敌视每一个越界的网友,而是想通过某种方式对每一个囿于话语能力而以过激方式来宣泄情感的网友进行引导。这一切都是在“顺应自然”,即在尊重话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7]。

就媒体而言,当今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有的网站为求点击率对不文明现象采取姑息的态度,导致这种信息大量存在,很多网友渐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使用这种不文明的网络话语。所以,通过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就网友而言,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类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进行分级评估,将此类话语按程度高低进行排序。对于囿于话语能力而采取不当方式使用网络话语进行情绪宣泄的网友进行引导。网友应加强知识和语言的学习,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具体措施为加强各大网络媒体之间(包括主流媒体所经营的微博、抖音等)的合作,若网友有过激话语发表时,可弹出相应提示,提示依据来源于分级调查,对于完全不符合网民规范的言论“系统将自动屏蔽此消息”,对于可以发但不主张发的,在网民发表之前用对话框进行提示。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产生教育与引导的作用。

3.3 培养网民积极开放的心态,树立良好的语言生态语体伦理观

网络的发展与每一个网友都息息相关,他们是网络这个生态圈中的一员,网络话语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每一个网友去维护[8]。每一个网友在生活中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避免利用网络话语去诽谤或者伤害他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网络话语生态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4 结语

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因其开放和匿名性的特点带来了言论表达的自由,但上文中所举出的例子也说明了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中不顾言语道德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可见,加强语言生态语体伦理建设尤为重要。论文在承认大部分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的宣泄作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又通过话语材料证明语言生态伦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利用该理论对网友进行引导规范的可行性,从而使广大网友能够树立良好的语言生态伦理观。

猜你喜欢
语体负面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