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辉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辽宁 铁岭 112599)
接种口蹄疫疫苗是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接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免疫不良反应,轻者影响生猪生长,重者会导致生猪死亡。本文阐述了接种猪口蹄疫疫苗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疫苗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疫苗的免疫率。
口蹄疫动物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动物疫病。它对偶蹄动物的感染非常敏感。其病毒易变、耐药、快速、发病率高、易感染动物。该病被国际卫生组织(OIE)列为第一类动物疾病。在我国被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的疫情监测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手段,疫情监测形式单一,隐瞒不报现象普遍,防疫监督部门依法管理不严,导致病原体四处传播。
在接种疫苗之前,要将疫苗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才能进行免疫接种,否则疫苗会因过冷和过热对动物产生应激刺激。尽量保证一畜一针不要打飞针。疫苗注射后,需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生的副面反应。对轻微的过敏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1~2d后即可恢复。中度过敏的猪应给予地塞米松或1%肾上腺素。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保证猪舍环境安静,供应有足够的饮用水。对过敏反应严重的猪,应紧急给予肾上腺素。对休克猪采用针刺耳尖、尾根、蹄头等部位放血。
2.1 增强免疫功能当动物身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在体内产生大量的IgE。目前,O型和A型口蹄疫是我国主要的流行病型,O型多于A型免疫接种是否成功与疫苗毒株的血清型和质量有关。鉴于当前流行的O、A两种血清型和五种流行株的复杂情况,疫苗株能否覆盖当前流行株非常重要。猪口蹄疫O型和A型二价灭活疫苗是最新流行株,适合预防猪O类型A类型口蹄疫。有以下优点:(1)抗原表位互补叠加,拓宽抗原谱。口蹄疫毒株之间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不能完全覆盖。通过抗原表位的互补叠加和反向遗传技术,拓宽了抗原谱,实现了对流行株的有效覆盖。(2)优势毒株联合使用提高了免疫效果。改进了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弥补了缺乏匹配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疫苗株疫苗株。(3)安全可靠。猪只免疫后生产性能不受影响,健康状况良好,免疫无副作用干扰,疫苗安全可靠。(4)免疫保护期长。疫苗质量优良。免疫接种6个月后,平均免疫保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5)保护率高。优良毒株组合的平均免疫保护率不低于93.3%。在接种疫苗前,应对要接种的猪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如果猪近期出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应等到猪的病情稳定后再接种疫苗。
2.2 选择副作用较小的疫苗疫苗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异群蛋白和细菌内毒素,这些是造成疫苗副作用的主要因素,应选择副作用较小的疫苗。
2.3 疫苗复温给猪注射疫苗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复温,免疫副作用会增加,特别是油乳剂疫苗。例如,口蹄疫疫苗是油佐剂疫苗。在使用疫苗前,最好将疫苗放入约37℃的水浴中浸泡30min以上,摇匀后再使用。
2.4 针的选择和注射部位操作过程中,根据猪的体重选择合适的针,种猪更换针1次,仔猪更换针1次。免疫前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高压消毒,注射部位为颈部肌内注射,垂直于皮肤注射。
2.5 小范围测试一般免疫时,可选择10~20头猪进行小规模试验,待无异常反应后进行全组免疫。
2.6 避免怀孕母猪流产妊娠早期(配种后0d内)和围产期(分娩前7d内)应避免接种疫苗,防止因机械操作引起的妊娠母猪流产和早产。推荐注射剂量无论猪的大小,接种疫苗时,每头猪应注射1剂,免疫剂量不宜过大或减少。
2.7 免疫接种后观察无论哪种疫苗,都不可能100%无免疫副作用。免疫时应准备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备用,接种后应随访观察。选择当地流行疫苗株,严格按照规定温度范围的要求运输和储存。严格按照接种路线、接种剂量进行接种,并做好免疫接种记录。由于许多疫苗可以预防同一种疾病,灭活疫苗和冻干疫苗是常见的。因此,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应了解常用疫苗的优缺点,合理使用。例如,一些难以净化的传染病可以与活疫苗联合使用。
2.8 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方案要制定免疫规划,首先要了解当地疫病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养殖管理条件、疫苗种类、动物种类、病史和抗体水平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规划。
在生产中需要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副反应做出合理的措施,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保证疫苗起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