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欣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动物检疫及疫病控制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在奶牛临床中会发生许多疾病,影响奶牛的生理机能,阻碍奶牛生长繁殖,降低产奶量,甚至死亡,尤其是很多传染病会造成一定的流行,对奶牛养殖造成极大地损失。因此,要对在规范化养殖方式下奶牛经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有所认识,了解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以便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流行,保障奶牛机体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最常见、最多发,具有传染性。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产奶量减少,奶品质降低,发情延迟,甚至乳腺组织变性失去泌乳功能,对奶牛生产影响巨大。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多,如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疾病等因素刺激引起乳房组织发生炎症性病理变化,但大多数的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口进入乳房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
对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都比较重视,尤其是规范化奶牛场,都有比较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给奶牛全价均衡的营养,精饲料与粗饲料搭配合理,青汁饲料充足,保证奶牛对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需要,增强奶牛身体素质以及乳腺组织代谢功能,提高其抵抗力;同时每天巡查,仔细观察乳房状况,有红肿、发热等症状的奶牛要进一步的诊断;加强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舍内经常通风,空气新鲜,干燥整洁,定期消毒,对奶牛温和,不粗暴驱赶;加强奶牛乳头药浴,严格按照奶牛挤奶操作程序挤奶,挤奶前后必须进行乳头药浴,使用安全有效的乳头药浴消毒剂;定期检测,及早发现乳房炎病牛及早期发病的乳房炎病牛,对检出的乳房炎病牛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疫苗预防,对奶牛免疫注射乳房炎疫苗。治疗措施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对病情较轻的、早期发病的病牛,一般采取按摩、乳房涂抹药物、乳房内注射药物等局部治疗为主;对病情较重的、长时间发病的病牛,要进行全身治疗,同时配合局部治疗。
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在奶牛养殖中容易发生,对奶牛易感,任何年龄的牛、任何时期都可以感染,又容易传染给人,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牛群中一旦有牛发生很容易蔓延,甚至传染给人。结核病属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牛消瘦,营养不良,产奶量逐渐下降,直到停止产奶,最后机体衰竭死亡;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主要侵害牛的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病牛一般在怀孕后期妊娠7~9个月时发生流产,流出的胎儿大多数是死胎或弱胎,母牛流产后容易胎衣不下,需人工剥离;奶牛在流产和胎衣脱落过程中,其正是布鲁氏杆菌含量最高、最活跃、排出最多的时期,最容易使其扩散和传染的时候,要小心,注意防护;它主要是通过接触性感染。
对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以预防为主,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尽量不从外边引进奶牛,对外来的奶牛必须隔离,对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健康阴性牛才可进入。奶牛场要每年春天和秋天两次对奶牛进行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检疫,坚决淘汰阳性牛,对阳性牛所在的牛舍及污染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对阳性牛所在的牛群进行隔离消毒,再次进行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检疫,直至没有阳性牛为止。
奶牛口蹄疫近几年发生较多,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发病高,传播快,一旦奶牛发生口蹄疫,会在短时间内殃及整个牛群。患病奶牛唇、舌、蹄以及乳房长有水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行走困难,产奶量下降,犊牛和育成牛死亡率较高。此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
对奶牛口蹄疫应以预防为主,用口蹄疫弱毒苗或灭活苗对牛免疫注射,并定期检测奶牛机体口蹄疫抗体水平,及时补打疫苗。在日常的管理中,奶牛场门口要设消毒槽,内放生石灰,外来的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槽对轮胎进行消毒,消毒槽内的生石灰要经常更换,车体等用液体消毒药喷洒消毒。进入的人员,必须通过消毒通道进入,除了饲养员可以进入奶牛生产区,其他人员一律免进,尤其是外来人员必须更换消毒衣或防护服,方可进入办公区。在周边地区口蹄疫流行时奶牛场要实行封场措施,所有的奶牛、人员、车辆一律禁止出入,并加强消毒工作,直至疫情结束。如果本场发生口蹄疫,要立即对发病牛以及污染区域、污染的物品进行隔离,彻底消毒;对发病牛抗病毒及补液、强心、消炎等对症治疗;对死亡的病牛及污染物要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