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甲旺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南 怀化 418504)
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农村养殖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养殖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养殖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农村养殖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仅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农村养殖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必须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环境污染防治方案,各个主体、多项政策相互配合,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把农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农村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和集体化程度提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城乡差距。目前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还缺乏科学性,农民对农业养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畜牧养殖场建设不合理、养殖管理不完善,畜牧养殖整体产能相对较弱。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规模化养殖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甚至一些地区的养殖污染已经开始制约社会主义新景观的建设。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养牛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以年产量增长率10%发展,今天家禽总数比1995年增加了5倍多,猪的数量也增加了3倍。因此,要根据农村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制定适当的治理措施,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以蛟河市农村养殖业统计为例,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群体约占畜禽量的70%,非大型集约化畜禽养殖群体约占畜禽总养殖的30%。大型集约化农场生产的粪肥,有70%用作农场肥料,其余部分储存在农场和农业社区附近的露天场所。非大型集约化养殖场靠近居民区,大量畜禽粪便没有按要求堆放,有的甚至故意堆放在河边,随雨水排入河中,畜禽分散混养、人畜混养的局面尚未解决,农村养殖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养殖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景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现在,中国的畜禽养殖主要集中于农村,畜禽粪便中含有一些氮和磷化合物,当其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后,会与土壤中的有关物质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产生硝酸盐和磷酸盐,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大量动物粪便进入环境后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为此,应根据农村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结合污染治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农村养殖管理,使养殖业和环境保护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1 粪便污染调查结果显示,畜禽类养殖在整个农村养殖业的比例很大,如,牛、羊、猪、鸡和鸭等畜禽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农村养殖的粪便处理系统不完善,露天堆放或随意排放即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现如今,农村的畜禽养殖大多采用饲料喂养,会使畜禽的粪便中磷、氮和有机污染物超标,进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3.2 水质污染农村养殖场长期随意堆放的畜禽类粪便污染物可能会渗透到地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或被雨水带入到河流中,特别是有一些养殖场刻意将粪便堆放在河流周围,进而对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长此以往,会使河流的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大量的污染物会和地下水融为一体,而地下水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所以会威胁到周围村民的饮水安全。
3.3 大气污染在农村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场的选址没有和居民区拉开距离,对畜禽产生的粪便以及废弃饲料的处理不得当,经过高温发酵会挥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NH3、CH4、H2S等,损害周围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到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4.1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强中国传统畜牧业多以家庭分散养殖为基础,由于养殖数量较小其粪便可被周围农田自然消纳,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畜禽饲养方式和生产经营的改变,使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养殖规模和数量的增大,使畜禽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存在许多不足,对周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2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观念的改变,农牧业分离导致养殖业和种植业分离。农民耕种不再使用有机肥料,做动物粪便失去了土地农田这个主要的自然消纳路径,导致大量牲畜和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处置,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4.3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进程缓慢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在逐步实施粪污的害化处理,但在起步阶段仍然会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仍有尚未处理的粪污对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环境,威胁着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以畜禽排泄物管理为主线,以发展节能畜牧业为指导,通过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相结合,大力促进废水和雨水的排放,以促进干湿分流等清洁生产和排泄处理技术的使用,如有机农业将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形成人人行动,共同管理的局面。
创建“非繁殖区”和“限制繁殖区”,完全关闭、转移和迁移“非繁殖区”,将“限制繁殖区”的野生动物和家禽数量减少20%,完成100多头猪、20多头牛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建立新的生态养殖区。同时,为了减少密集区域分散的畜禽养殖户和家禽养殖户的环境影响,政府应建立畜禽养殖处理中心。
6.1 加强治理,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市政府将成立农村畜禽粪便处理领导小组,对乡镇街道农村畜禽粪便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市政管理局是负责农村环境保护的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环境质量负全面责任。为做好这项工作,市政府应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城市和道路管理局年度经济评价体系,实行投票否决制,切实落实责任和措施。
6.2 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养殖发展观,合理防治污染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与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密切相关。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广大农民应该有机会转变观念,科学发展养殖业,减少环境污染,有效促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畜牧业虽然是一种污染源,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污染控制应把资源利用放在首位,将它们纳入资源循环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不是传统的“达标排放”理念。结合实践,积极推广经济实用的堆肥技术以及高科技、低成本的堆肥技术对提高动物废料处理效果非常重要。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施肥技术,限制化肥的使用,从环境保护和回收利用的角度进行立法,并制定严格的约束措施。
6.3 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管理全市各城市、各街道要科学制定生态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确定畜牧业规模,科学引导养殖业合理规划设计。要把农村环境规划与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隔离适宜的养殖区和有限养殖区,改变人畜混杂的现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发展,还有畜牧养殖业、沼气工程及周边渔农池塘统一规划,系统安排有机农业发展,促进环保农产品的生产,使粪便符合标准,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利用和生态处理的双重目标。
6.4 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执法力度,加强信息监督管理,促进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解决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加强环境执法,对违规行为从重处罚,。未建设无害化处理粪便、废水设施的。废水处理不合格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政府提供处理证明。逾期未完成处理任务的,作停止或关闭处理。导致动物粪便泄漏和气味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依法进行补救和接受处罚。
6.5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鼓励农民改变不良的养殖习惯,推广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法,加强对村民的保护。农场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知识和培训,听取农民对包括自身利益和尊重环境权利在内的发展规划的要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测权,保护农民权益。
解决农村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就要对污染的来源和产生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依据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从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采取的畜牧业污染治理手段以及大型养殖场的管理办法中寻找经验和灵感,探索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环境污染治理路径。
7.1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的宣传和管理有关部门要在发展养殖业的农村地区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例如,可以在农村公告栏上张贴环境治理文件或者印发环境保护宣传手册,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学习,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到农村养殖场,宣传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普及科学养殖、污染治理的方法和策略。对不愿意配合的农村养殖场户,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养殖场要严肃处置。
7.2 引导农村养殖产业升级近几年虽然养殖业给农村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帮助很多农户摆脱了贫困状态,但是如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成了本末倒置,只有加快对农村养殖产业的升级,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摒弃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排放方式,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内外大型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的有益经验,加强保护与治理的共同推进,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3 加快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引进畜禽的粪便和废弃的饲料残渣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要想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加大对农村养殖污染防治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养殖场集中的农村地区建设沼气池,养殖场污水处理应做到雨污分离,干清粪等工艺措施,规模养殖场要引进粪污固液分离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实现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村养殖场投放先进的污水净化设备。同时要加快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的研发,引进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中。
目前农村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创建生态、和谐、文明的社会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制定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国家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加大对农村养殖场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与此用时,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宣传,帮助村民树立环保意识,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