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泽 郭向辉 胡金良 郎咸娜
近年来,在农业(农机)推广机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力推动下,淄博市设施种植机械已由简易机具发展到联合机械,正在向复合型、智能化方向迈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为经营者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截至2020 年底,淄博市林果种植面积4.87×104hm2,果品产量1.23×106t,设施农业设备面积1.37×104hm2,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07×104hm2,中药材种植面积2.33×103hm2。微耕机保有量27635台,田园管理机18787 台,果树修剪机310 台,马铃薯收获机88 台,排灌机械65402 台,果蔬初加工机械125台套,花生收获机19 台,覆膜机11 台;设施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46.3%,正逐步实现建设标准化、卷帘电动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植保绿色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目标。当前,全市重点推广的是设施环境自动调控、电动卷帘、耕整地、节水灌溉、高效植保、二氧化碳气肥、育秧移栽等设施种植机械化装备和技术。
南部山区是淄博市林果等经济作物设施种植的重要区域。总体来看,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林果、中药材种植地形复杂,标准化果园数量偏少,基本没有苹果设施种植,传统果园种植密度大且不规范,限制了机械作业;桃、樱桃种植户购置的微型农机具动力小、效率低,不能满足山区、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地块分散制约了种植机械化的实施,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经营规模通常较大,家庭承包土地不符合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同时分散经营也提高了单户农民农机购置成本,制约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部分区县的设施农业中,智能化、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较小,多数是简易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一旦遭遇极端天气,生产将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设施种植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力度不够,智能、适用的农机具偏少且品种单一。
近年来,由于人工、化肥、种子、农药、土地流转等成本上升,提高了经营设施种植的成本;市场波动、气候条件等状况都会对设施种植行业的生产、销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偏低,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接受设施种植行业投保,在查勘定损过程中,理赔金额与实际损失有差距,这些因素压缩了投资设施种植的收益空间,降低了设施种植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建设一个普通的塑料大棚需要5 万余元,再加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机械设备的投入,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资较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农民虽然认可投资的远期前景,但受制于资金投入大、收益回报等因素,投资经营设施种植的意愿受到影响。
设施种植经营者中不乏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者,但总体来讲,综合素质不够高且年龄偏大。经营主体缺乏综合性专业技术人员,雇佣的劳动者多是来自周边村庄的中老年人,他们缺乏技术专长,也没有接受严格的培训,对于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认知程度较低。
严格落实全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加大数字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施精确通风采光、采摘收获、灌溉施肥用药等功能,降低人工费用,提升种植效益。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全市智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加快设施农业应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建立完善一批应用智能机械的标准化果园、种植基地、产业园区等新机械新技术推广示范点。
引导设施种植经营主体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标准化大棚建设和智能农机应用,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与农业科研院所、专业育种育苗公司密切协作,培育种植优良品种,提升水果、蔬菜、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努力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创建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产品增值和规模经济。
积极争取农业农村、财政、农村商业银行等部门的支持,统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推进设施大棚标准化、宜机化、智能化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将更多设施种植装备纳入补贴范围,积极探索成套设施装备补贴路径。引导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制定落实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健全完善培训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通过农业农村局系统的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科室、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以及涉农院校、第三方教育培训公司等平台,开展线下课堂培训、在线视频学习、实地参观考察等时间、地点、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教育,精准施教、精准培训,变有什么知识农民只能学什么知识,为农民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效益,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以适应设施种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