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哲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永靖 731600)
羊梭菌病是一种可造成羊群急性死亡的细菌性疾病,目前对养羊业威胁较大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包括魏氏梭菌(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腐败梭菌(羊快疫)、诺维氏梭菌(羊黑疫),这类疾病主要在气温骤变和寒冷季节时发病,且牧区发病率要高于正常的舍饲饲养,养殖户尤其是牧民要加强对羊梭菌病的防治[1]。坚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建立一个定质、定量的饲喂制度,避免雨后放牧或低洼潮湿处放牧,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保持羊群处于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避免羊梭菌病的侵害。
羊梭菌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和分布的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其中可感染动物并引发细菌性疾病的有魏氏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氏梭菌等,这些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存在于相对潮湿的低洼草场、雨后草地、沼泽区域等,若养殖环境潮湿且卫生条件不良可刺激病原菌大量繁殖,进而产生较强的毒素引发胃肠道急性感染。
如表1所示,羊群感染不同类型的梭状芽孢杆菌所出现的疾病不同,但该病以急性症状为主,养殖户往往还未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就出现死亡,因此养殖户必须做好预防和鉴别。
魏氏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运动力,普通培养基内正常生长,在含有葡萄糖或鲜血的培养基内生长良好,并能形成椭圆形的芽孢。魏氏梭菌按其外毒素类型分为A、B、C、D、E五种类型,B型可产生α、β、ε 三种毒素引发羊只患有羔羊痢疾,C型可产生α、β两种毒素引发羊只患有羊猝狙,D型可产生α、ε两种毒素引发羊只患有羊肠毒血症。
B型魏氏梭菌菌体长度为6±2 μm,在动物体内定植后可产生芽孢,形成芽孢的病原菌可在干燥土壤中存活10±2 d,在动物排泄的潮湿粪便中可存活5 d,但该病原菌对大多数化学消毒剂敏感。D型魏氏梭菌菌体长度为5±3 μm,在动物体内定植后可产生芽孢,形成芽孢的病原菌对环境适应力较强,95℃150 min或3%甲醛溶液浸泡30 min以上才可杀灭。
腐败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有运动力,镜检下可观察到“无关节长丝状”,该病原菌可产生α、β、ε、τ四种毒素,进而感染羊只患上羊快疫。产生芽孢后的腐败梭菌耐热能力强,95℃150 min以上才可杀灭。
诺维氏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有运动力,可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诺维氏梭菌分为A、B、C 三种类型杆菌,A型和B型可分别产生4种、5种外毒素,C型诺维氏梭菌不产生外毒素,B型诺维氏梭菌感染羊只后可患上羊黑疫。
①易感羊群:可感染7日龄内羔羊,以3日龄内羔羊为主,羔羊痢疾的传染源以带毒母羊或同圈羔羊为主,病原菌感染母羊乳头、羊舍用具或羔羊出生断脐带过程中未做好消毒进而发生急性症状。②流行特点:羔羊痢疾主要发生在产羔季节,由于该病和羔羊所处的环境、养殖密度有关,因此以地方流行为主。当羊舍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大于30%,由于7日龄内羔羊的免疫力较弱,且以急性为主,病羊的死亡率约100%[2]。
①易感羊群:主要感染2~12月龄的育肥羊,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且病原菌侵害对象不受羊群品种、性别影响。②流行特点:具有典型的季节流行特点,且牧区发病率高,主要集中在每年4—5月或9—10月。D型魏氏梭菌主要侵害消化道系统,病原菌可在感染动物体内快速繁殖,病羊以发病突然、突发死亡为主。
①易感羊群:主要感染1~2岁的成年羊,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羊猝狙发病率不高,但由于病程短和急促,死亡率可高达100%[3]。②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舍饲或半舍饲养殖的羊主要在早春和寒冬季节发病,放牧养殖多和放牧区域有关,病羊粪便中携带大量病原菌,当感染了牧草或牧区水源,健康羊只采食后可由消化道将病原菌带入体内,该病原菌可在肠道内快速定植,并分泌大量毒素,进而出现毒性饲喂症状,一般低洼、沼渣区域放牧的羊群发病率高。
①易感羊群:主要感染6~18月龄且营养水平较好的羊只,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②流行特点:羊快疫主要发生在早春低温、秋冬交替之际,当自然降水量相对较多时,病原菌易于繁殖,羊只采食带菌饲料或牧草时,由于气温骤变导致自身免疫力较低,给病原菌侵袭带来时机,进而导致消化道出血急性死亡症状。该病以散发为主,与羊猝狙一样,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①易感羊群:主要感染2~4岁且营养水平较好的羊只,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②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肝片吸虫流行季节,即春、夏多发,当羊只采食了B型诺维氏梭菌污染的草料后,芽孢可侵入病羊肝脏,若病羊感染了肝片吸虫后会给病原菌制造适宜的繁殖条件,病原菌数量激增进而分泌大量毒素,当毒素进入病羊血液继而出现继续休克、死亡。
B型魏氏梭菌感染羔羊后,其潜伏期一般不到48 h即可发病,若产房环境不良或消毒不规范,可在出生后1 d出现急性症状。病羊发病后精神不振,不愿或停止吸吮母乳,羔羊低头弓背,四肢无力,主要以躺、卧姿势为主,站立时也会出现摇摆或走路摇晃,病羊眼结膜苍白,有贫血症状[4]。病羊发病后还会出现腹泻症状,且粪便因含有较多的B型魏氏梭菌,粪便的味道为恶臭味,由于多次腹泻,病羊的肛门周边和尾部均有粪污粘连,羔羊的垫草也有病原菌污染。除此之外,由于B型魏氏梭菌主要定植于病羊的胃肠道内,病羊的腹部会出现膨大,类似于瘤胃臌气症状。当病羊体温低于正常温度2℃以上,且出现口吐白沫时,病羊会出现急性死亡。羔羊痢疾在发病初期通过药物治疗可具有较好治愈效果,若出现四肢瘫痪、抽搐或其他神经症状后,往往很难治愈。
病羊发病初期出现体温升高,病初体表温度超过38℃,病羊发病后出现精神和食欲不振,合群性差,独居呆立,喜卧,呼吸不畅。随着病情发展,病羊停止采食和反刍,体温会升高到40℃左右,病羊可能会突然倒地,病羊死后其鼻孔、嘴角等会有黑色或暗紫色血液流出。若病程较长的羊只,会出现呼吸不畅、拉稀症状,其粪便颜色从最初的黄色到深绿色到黑绿色。病羊肛门周边肌肉回因反复腹泻出现充血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羊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鸣叫,病羊的口腔含有泡沫状液体,部分液体会从口中流出,鼻腔内有浆性黏液流出,病羊临死前还会有角弓反张、肌肉抽搐、四肢僵硬等神经症状,然后昏迷或休克死亡。
病羊发病后出现体温升高,病羊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和呼吸急促,和羊快疫相比,其病程更短,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不到1 h。病羊多为突然倒地死亡,病程较长的羊只往往离群、侧卧,其头易朝上或头颈向后弯曲,突然停止采食,并有腹泻和剧烈的腹痛感,病羊口吐白沫、磨牙、颤抖,临死前会出现四肢乱蹬或急促性痉挛,病程较长的可持续4~6 h。
羊快疫发病短,病程往往持续不到1 d,牧民放牧归来,羊群在进入羊圈时还健康、活泼,第2天早上就出现死亡病羊[5]。病程较长的可发现病羊体温升高,体表温度可达41℃,精神萎靡,停止采食和反刍,病羊呆立,腹痛,腹泻,粪便细软,颜色为黑绿色,部分病羊的粪便中夹杂血液,病羊消瘦,眼结膜苍白,可能在剧烈腹泻后不久就发生死亡。一般病羊出现全身肌肉抽搐、痉挛等症状后,治愈率极低。
该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病羊会出现突发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不足1 d,病程较长可持续3 d。病羊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体温升高,一般体表温度可达40℃~41.5℃,心跳和呼吸频率加速,病羊在死亡前无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多以昏睡、俯卧死亡为主。
患羔羊痢疾的病羊病变位置主要在肠道,由于B型魏氏梭菌主要定植于病羊肠道内,病羊病程越长,其病变越突出。病羊尸体有明显的缺水症状,肠道内充斥液体,皱胃(羔羊当前唯一的可消化器官)有许多未完全消化的乳凝块,病羊的回肠黏膜颜色鲜红,有严重的充血和溃疡病灶,病灶长度一般为1~2 mm,病灶边缘有环绕的血带。病羊十二指肠后段颜色暗红或鲜红,肠壁出血、充血,肠内容物也为红色或暗红色,大肠的肠系黏膜也伴有出血、肿胀症状。病羊的肺部充血,有少量淤斑,病羊心内膜表面有许多出血点。
患羊肠毒血症的病羊肾脏质地柔软,因此该病被牧民俗称“软肾病”。同时,肾脏被膜不易剥离,肾皮质出血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坏死病灶。病程短且发病急的病羊病变位置以消化道炎性病变为主,胃肠黏膜充血肿胀,皱胃和十二指肠的炎症病变最严重。病程较长的可见心包积液,肺部、胸腺均有出血症状。病羊的全身淋巴结体积变大,颜色为暗红色,切面颜色为黑褐色。
患羊猝狙的病羊病变主要集中在胃肠部,剖开病羊内脏,可发现其体腔内有许多积液。病羊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空肠黏膜充血并有溃疡病灶,不同肠段也有溃疡病变。病羊剖开后不久,其体腔的内积液会形成纤维素状的絮块。病羊死亡超过半天,其肌肉还有出血症状。
因羊快疫死亡的病羊,尸体的腐败速度要快于正常尸体,剖开后可发现病羊腹部膨胀,胸腔和腹泻内有大量积液,皮下组织呈胶状浸润,最突出的病变为皱胃,其不仅会有较为严重的出血,皱胃黏膜表面和固有层红细胞粘连,皱胃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皱胃底部黏膜表面有许多出血斑或坏死灶。病羊有心包积液,这些体液在和空气接触后不久会出现凝固症状。病羊肠内容物还含有气泡,病羊肝脏和胆囊也会发生肿胀。
患羊黑疫的病羊会出现典型的肝脏病变,即肝脏有实质性的坏死病灶。病羊的肝脏表面有1个或数个坏死病灶,病灶外周有圆形、鲜红色的红圈,病灶周边有明显的充血[6]。切口肝脏内部,切面颜色为黄白色,也有坏死区域。胆管切开后可发现虫体,由于肝片吸虫的寄生,胆管会出现钙化症状。除此,病羊的尸体静脉会出现明显的充血、淤血症状,病羊死后其皮肤颜色也会发暗或发黑,这也是“黑疫”一词的来源。病羊心包体积变大,充斥着许多透明状的浆液,若羊只出现羊黑疫的病程相对较长,其他内脏也会有充血、淤血症状。
5.1.1 药物治疗
最佳治疗时期为羔羊发病初期,若羔羊未出现神经症状,治愈率较大。发病初期肌内注射青霉素注射液40万IU、链霉素注射液40万IU。一次性灌服5%硫酸镁溶液40 mL,6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 mL。若病羊脱水严重,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 mL。若病羊出现剧烈腹痛,皮下注射0.1%阿托品硫酸0.5 mg/(kg体重)。
5.1.2 预防措施
羔羊出生6 h内服用恩诺沙星药片5 mg/(kg体重),2次/d,连续服用2 d。母羊转至产房进行严格消毒,母羊分娩前可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全身,乳头处可再用碘伏消毒。每天对羔羊活动区域进行清洁,每周用0.3%过氧乙酸喷洒消毒。
5.2.1 药物治疗
病程相对较长的病羊可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0 mg/(kg体重),2次/d,连续注射3~4 d。
5.2.2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可选择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防灭活苗,肌肉注射5 mL/头,除羊肠毒血症免疫期为6个月,其余为12个月[7]。
5.3.1 药物治疗
肌肉注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0.1 mL/(kg体重),同时肌肉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0.1 mL/(kg体重),1~2次/d,连续用药4 d[8]。
5.3.2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同羊肠毒血症。
5.4.1 药物治疗
肌内注射青霉素注射液120±40万IU,第一次注射时可按用药说明选择最大剂量,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少,3次/d,连续用药4 d。
5.4.2 预防措施
①药物预防:流行前口服磺胺脒0.1 g/(kg体重),1次/d,连续服用3 d。②疫苗接种:接种羊黑疫、快疫二联灭活疫苗,肌肉注射5 mL/头,免疫期12个月。
5.5.1 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盐酸四环素注射液,注射10 mg/(kg体重),然后肌内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10 mL。
5.5.2 预防措施
做好病羊隔离措施,尤其是要避免健康羊只和肝片吸虫的接触。牧民要到高处、干燥草场放牧,放牧时间要避开清晨、雨后,放牧地区水源要清洁。疫苗接种方法与羊快疫相同。
羊梭菌病的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养殖户可以通过定期的消毒来杀灭致病菌。但由于该病往往还未进行救治就出现羊只死亡,因此养殖户需要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在疾病流行季节做好饲料检查工作,牧区牧民要避免到潮湿、低洼区域放牧,并根据病情历年的流行情况进行药物预防和疫苗接种,羊群要保持适当的膘情,加强运动,提高羊群整体抗梭菌病原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