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及防控措施探讨

2022-12-06 13:50张宝泉
畜禽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病猪

张宝泉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0 引言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猪出现体质下降并继发其他疾病,在临床方面表现症状较复杂,仔猪表现高热、皮肤潮红、四肢抽搐和严重腹泻等症状;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严重降低猪场繁殖力。猪附红细胞体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会导致养殖场损失惨重。养殖场管理人员必须正确了解病原学和流行特点,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1 病原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传统观点认为猪的附红细胞体属于原虫,随着科技发展,目前认为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病原存在不同形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附红细胞体一般寄生于猪只机体的红细胞表面,有的能够在血浆中游离,并且通过裂殖、分裂来增殖。病原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鞭毛也不明显。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弱,尤其对干燥环境和化学产品比较敏感,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剂就可以使其失去活性。例如在正常温度下使用0.5%的石碳酸进行消毒,经过3 h左右就可以彻底杀灭环境中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但是猪附红细胞体在寒冷条件下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在冻干情况下能够存活2年以上的时间,在5℃条件下能够存活15 d[1]。

2 流行病学

猪群一年四季都能够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但是在每年的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尤其在猪群饲养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猪群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程度较严重,并且整个病程相差较多,能够维持2~45 d[2]。

2.1 易感猪只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只都可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处于哺乳期和断奶期的仔猪自身免疫力低下,对环境中的猪附红细胞体比较敏感,发病率较高且症状比较典型。防治措施不及时还会引发较高的死亡率。

2.2 传染源

发病猪群或隐性感染猪群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染源,这些猪只还可以通过粪便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猪附红细胞体,健康猪只摄入受到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就会感染发病[3]。

2.3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性传播。如果饲养密度较大,会增加猪只之间相互争抢饲料和饮水的机会,猪只之间容易发生打斗或撕咬,健康猪只如果吸吮到病猪血液就会发病。

2)消化道途径传播。健康猪群采食被猪附红细胞体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也能够感染发病。

3)吸血昆虫传播。环境中的吸血昆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昆虫通过叮咬可以将猪附红细胞体传播给健康猪群。

4)间接接触性传播。在接种免疫、注射药物、配种和分娩过程中,如果使用器具消毒不严格,也会造成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

5)胎盘垂直传播。母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可以通过胎盘将病原体垂直传播给胎儿,致使仔猪感染发病。

如果猪群生活环境较差、饲料营养不良或者发生应激的情况下,猪只体质容易下降,猪附红细胞体病就会趁虚而入感染猪体,这也是管理粗放的猪群容易暴发或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原因[4]。

3 临床症状

3.1 哺乳仔猪

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往往呈急性型:体温升高、浑身打颤、四肢抽搐、食欲下降、吸吮母乳无力、皮肤潮红,同时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粪便呈黄色粥状,并带有强烈的腥臭味。如果使用止泻药物对其治疗,往往没有任何效果。仔猪发病后病程较短,病程可持续1~3 d,大多数病猪以死亡告终,即使能够耐过,康复后的仔猪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往往变成小僵猪而失去饲养价值。

3.2 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染病后通常表现为急性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嗜睡不起,耳尖、腹部和臀部皮肤发紫,鼻腔和眼睛流出黏液或眼泪;病重者头部和眼睑水肿,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机体逐渐贫血和消瘦。

3.3 育肥猪

育肥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的急性型表现为:体温升高、体表皮肤红紫、站立无力、食欲下降、排便异常,病情严重者粪便中会携带血液。亚急性或慢性型的病猪表现症状为:体温略高、被毛粗乱、食欲下降、发生便秘、有贫血和黄疸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无法按照规定时间出栏。

3.4 母猪

母猪染病后的急性型出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乳房和外阴水肿,泌乳量减少,拒绝哺乳仔猪。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机体贫血、消瘦、食欲差、不发情或配种不孕、母猪营养不良,若病程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出现死亡症状。

4 诊断方法

4.1 初步诊断

根据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特点,该病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不仅可以通过猪只之间接触进行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并且吸虫昆虫是主要传播媒介。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猪皮肤红紫、贫血、黄疸;仔猪表现高热、发抖和严重腹泻等症状;母猪不发情或配种不孕,甚至发生营养不良和死亡现象。有上述症状就可以初步怀疑猪群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确诊还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测。

4.2 显微镜镜检

采集1滴刚发病猪只的耳静脉血,放置在载玻片上,再加入1~2滴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盖上盖玻片,并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镜检,可以看到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星芒状,并且血浆中或红细胞表面有活动的虫体颗粒,可以确诊猪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

4.3 鉴别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方面的表现与猪瘟、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猪肺炎等疾病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猪群感染猪瘟和蓝耳病后一般不会出现贫血和黄疸症状,但是疾病传染速度很快,并且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猪副嗜血杆菌病也不会出现贫血和黄疸现象,并且病猪关节肿胀和发炎,往往出现跛行症状。猪肺疫也没有贫血和黄疸症状,病猪呈犬坐姿势,咽喉严重肿胀,鼻腔有带血黏液[4]。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隔离和消毒工作

2)猪舍内外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场可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对猪群使用的工具、车辆和饲喂器具应定期清洗和消毒。尤其是猪群出栏后,需要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圈舍内的设备可以移到圈舍外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还可以使用火焰喷灯对整个圈舍采取火焰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消毒效果[5]。

3)做好各种器械的消毒工作。由于健康猪群接触到受到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后也会感染猪附红体细胞病。所以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将注射器和针头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并且做到一猪一针头,切忌使用连续注射器且不更换针头。

4)做好分娩消毒。在母猪分娩前,需要将接生器械进行高温消毒或化学药品浸泡消毒,避免病原体对新生仔猪产生威胁。

5.1.2 饲养密度要合理

1)保障猪舍设施齐全。随着猪群日龄的增加,要对猪群进行分群管理,尽量将相近体重的猪只放置一个圈舍饲养,保证料位、水位适宜,尽量减少猪只之间相互争抢料位或水位的现象,减少强壮猪只咬伤弱小猪只的情况,降低猪群发病率。

2)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每圈控制10~15头猪只,30~60 kg密度为1.0±0.2 m2/只,60~100 kg则为1.8±0.2 m2/只。每天清理舍内粪污,单位面积内蓄积废弃物质较少,能够给猪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强猪只体质和抗病能力。

5.1.3 提高饲喂营养水平

1)提供全面的营养。给猪群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满足猪只不同生长期对营养的需要,饲喂过程中留意生猪食欲,清理料槽时查验剩余量,若出现采食量明显下降的情况,需要对生猪进行体温检测[6]。

二是应适时扩大钾肥储备范围。日前,相关领导以及中国石化联合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中国农资传媒层多次呼吁将国产钾肥纳入储备范围。“钾肥观察家”认为,“钾肥国储”不仅要担当调节国内钾肥市场的“蓄水池”,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平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证供给平稳。应当在流通主渠道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扩大储备数量和范围,特别是将国内开发和境外开发资源统筹规划,纳入储备机制全盘考量。

2)保障饲喂健康。选择优质原料加工饲料;在饲料保管或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通风管理,避免饲料受潮发生霉变;饲喂前需要对饲料进行品质检测,若发现霉变、冻冰等异常状况,严禁饲喂生猪。

5.1.4 做好灭虫工作

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可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养猪场要定期驱杀虱子、疥螨等体表吸血昆虫。猪场在杀灭吸血昆虫的同时,还须清除厂区环境中的污水、杂草和垃圾等废弃物质,消除昆虫繁殖场所,防止吸血昆虫大量繁殖[7]。

5.1.5 减少不良应激刺激

猪群饲养过程中经常遇到分栏、转群、运输、阉割、更换饲料、疫苗免疫等活动,当猪群经历这些活动时,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而神经系统可以抑制胃肠功能,引起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久而久之机体状况就会变差,给病原体入侵营造良好条件,最终继发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

5.1.6 科学预防

1)药物预防。有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史的猪场在次年疾病流行前,可以在生猪饲料中拌入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每100 kg饲料中均匀加入100 g药物粉末,连续饲喂5~7 d,可有效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或在生猪饲料中拌入红弓链克(主要成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盐酸土霉素),每200~300 kg饲料中均匀加入100 g药物粉末,连续饲喂2~3 d。

2)夏季补充电解质和VC。猪场可以在猪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在饲料中均匀加入50 mg/kg的VC;在饮水中加入500 mg/L的VC,或250~500 mg/L的电解多维,一般摄入7 d左右即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5.2 治疗方法

一旦确定猪群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以通过中西医多种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猪附红体细胞病带来的危害。

5.2.1 西药治疗

一次性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肌内注射,剂量为0.05~0.1 mL/(kg体重),1次/d,连续注射2~3次;或一次性注射40%长效土霉素,肌内注射,剂量为0.02~0.05 mL/(kg体重),1次/d,连续注射2~3次。治疗的同时,病猪可以一次性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牲血素,肌内注射,剂量为体重30 kg以下猪只剂量为5 mL+2 mg,30 kg以上则为10 mL+2 mg。

5.2.2 中药治疗

将20 g麻黄、50 g红花、60 g商陆,温火煎至微黄,将其全部倒入1 L黄酒(酒精度数大于50% vol)中,密封72 h,给病猪灌服,剂量为15 mL/(kg体重),服用后2 h内切勿饮水和采食,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 d[9]。

6 结语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属于特殊性传染病,临床方面传播途径相对其他疾病复杂很多。病猪发病后在临床方面表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成本和难度,死亡率较高,所以必须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日常生产中需要加强隔离和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保证猪群饲养密度合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减少应激反应,来提高猪只体质和抗病力;同时要避免有害昆虫作为传播媒介对疾病进行传播和扩散。在日常的管理中,须每天认真观察猪群精神状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并进行治疗,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病猪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