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策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6)
写生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面对科学创新的时代要求,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转变,在课程中加入新媒体思维的应用,优化风景写生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政治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思政的培养工作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需要,思政工作与专业写生结合是高职院校落实树德树人的重要实施路径。
风景写生是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实践课,加深了课程的内涵,与思政的结合,丰富了风景写生的教学内容,同时加深了课程的内涵,弘扬了思政文化,为学生树立了坚定的专业基础,竖立了文化自信,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时代是教学永远的语境,在时代中不断迸发出的新内容和形式,思政教学语境的生命力,根本在于同一时代现实接触的相互作用,风景写生课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思政和现实时代的紧密结合,紧跟社会实践的步伐,使其内容和形式与新媒体语境下的实践相契合,回应了整个时代的呼声。
新媒体作为时代产物,具有比传统课题更加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伴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全新的媒体教学模式变成了很重要教学手段,而思政教学过程中,与环境艺术专业相结合,构成整个体系重要的核心部分,但是缺少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新媒体形式的案例比较匮乏,在新媒体语境背景下,意识形态是教学的基本属性,从根本上规定了课程的意识形态,建立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风景写生课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理性进行论证和辩护。同时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媒体教育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依托性新技术,比如移动设备,移动应用等等,这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新时代课程发展的需要。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课堂内容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作为新的技术方式代表,对风景写生课程变革起到了新的推动作用。
风景写生实践课程与思政结合的形式比较陈旧,缺乏新意,一向给人们留下了刻板的印象,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方式简单的灌输式,对学生的反馈情况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直接造成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下降。思政教育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教育,在风景写生课程中运用,关键在于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促进教育者对于思想的观念内化和外化,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这其中需要课程建设与党建基地的互动传递,而现有模式相对陈旧。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核心内容,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更加注重的实践和操作,要求学生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理论上讲,思政课程为实践课程提供了保障,将思政与实践课程结合,有利于发挥两者优势,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理想教学的效果。
在完善课堂构建中,新媒体方式的运用,在完善体系的同时,更加要求创作者探索和发展性媒体的模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新媒体课程引导学生提升专业的同时,构建起对专业新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引导他们正确的方法,提升专业能力。
新媒体特有的课程教学优势,为设计类写生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更加容易实现实践课程与思政教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新媒体中,充分利用其优势,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根据反馈情况,做出相应的指导,达到学习目标和效果。
新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新模式提供了便利,将网络资源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对专业和思政的认识程度,充分地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互动教学的高效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更容易培养学生对风景写生课程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风景写生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借助于新媒体的运用,为风景写生获取了更大的平台,多重样式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新媒体为风景写生与网络虚拟技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风景写生与思政的结合,注入了新的技术,使其更具有特色。新媒体以新技术为依托,代表新技术的前瞻性,在科技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在科技的进步,为教学课堂内容丰富拓展了途径,在风景写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了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在风景写生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引导和净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新媒体教学大大增加的了课程体验,结合新技术模拟风景写生实地,弥补了学生在室内授课,缺失风景写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大大减少了室外风景写生的成本,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写生体验,在科技可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课堂的需要。特别在当下防疫的特殊背景下,室外写生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借助于新媒体的虚拟技术,直观让学生感受写生对象的特征,增加了学生风景写生的主动性,为提高课程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德树人”思政课程理念,“立德”主要体现出的是育人“树人”主要体现出的是育才。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里对于德才的关系,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表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所谓“树人”,就是培才能、练技艺、有才学;所谓“立德”,就是立德业、养德性、有德行。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重视高素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高校作为教育的很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对象是大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传统观念的树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风景写生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中融入,使课程更加接地气。学生从课程的中汲取思政教育,在写生创作中,运用在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化思政教育。
写生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是课程简单的叠加,而是课程之间互补有无,从而升华课程内涵。课程注重对知识的探讨,引导学生指向学生内心,而不是浮于表面,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入情感,围绕学生心理,教授写生课程的同时,融入思政的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个人品格修养,专业技能过硬的同时,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的互动模式,更有力于促进多元化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课堂。新媒体代表的新技术,在课程中运用提升课程的质量,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了解思政,体会到新中国建立发展的来之不易。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拓宽视角,给学生展现不一样的课堂,利用先进新媒体,学生可以轻松体验课堂以外的场景,摆脱的传统课堂局限。
教育者的引导为主作用。新媒体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认识。风景写生与思政结合课程,体会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艰辛与不易,积极调动学生爱国热情,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自我觉悟和认识。教学过程中以思政为主题案例,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使之自我觉悟与反思,领悟到真理,达到话语的认同和认识,从而健康成长。
注重学生教学反馈。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教育者与之交流更加注重情感的运用,做到言之有情,情之有理,以真诚情感消除他们内心的困惑,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有效沟通反馈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补充,针对学生反馈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新方案,弥补学生掌握的不足。
写生融入思政内容,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政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学生的互动,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实现树人润物细无声,这是对老师教学素养的巨大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媒体的热度,忽略了课程的深度。
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技术运用技巧。新媒体技术真正被大家所用,就需要掌握运用技巧,熟悉新媒体的语法环境,将课程内容结合新媒体技术运用,伴随着Google 等科技企业,课堂教学软件的不断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手机APP 教学应用软件,丰富了课程教学方式。
提高教师对思政融合课程的创新。课程的创新为课程奠定新的活力,促进课程持续的发展和进步。在新媒体时代,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专业拓展创新。同时,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新时代学生认识规律,采用学生乐于学习的形式,对传统课程进行修改和调整,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学生不仅愿意花时间学习,更加利于投入时间学习,逐渐提高学习的成绩。
新媒体为风景写生课程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课程有效载体,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当今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建立在新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为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改善了教学过程,利用媒体的新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更新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这个平台,更加高效的了解新媒体带来的与众不同改变,加深了课程的改革进步,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思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同时激发教学过程的创新,风景写生课程作为实践课程,把教学场地改成了室外场地,学生对场地的理解是写生的动力所在,在思政教学相关的基地写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到国家前辈的不易,在写生的同时,参观红色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把革命的精神在手绘写生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画出富有内涵和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