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译锴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金昌 737100)
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出名的戈壁荒滩,年降水量平均不足140 mm,由于常年缺水,许多肥沃的耕地资源已经被荒废多年。近年来,在干旱缺水而少雨的戈壁滩上,人们开始探索发展“牧草经济”,并以宿根苜蓿为主要草业产品。经专业机构鉴定,金昌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已达到国际一级草的水平,维生素等综合营养更是达到了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高指标,这得益于北纬38的天然地理条件,其中“丝路花雨牌”苜蓿草已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其销售已占全国市场的近50%,并且1年可收获2茬,部分乡镇可种植4茬,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金昌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且土壤肥沃,草地更是占据天然优势,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占到全市土地资源的一半,气候干燥而且常年少雨,昼夜气温相差较大,日照时间比较充足,非常适宜牧草生长。同时,该市还有长期种草养畜的传统。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干旱,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为了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不仅严格控制农业河水灌溉,而且采取关闭机井、压缩农业种植的办法,使许多农田闲置荒废,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开始关注新型节水草业的开发种植,于是节水牧草种植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苜蓿种植最具代表性。苜蓿是多年生牧草,可以四季遮盖地面,既能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地沙漠化,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效益,还实现了农民职业转型。金昌不仅充分利用闲置农田进行种植,还在广阔的戈壁与草地上进行试种。随着牧草种植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大规模发展牧草种植,就必须根据本地区地理气候特征,从品种多样化、种植科技化、节水高效化等方面入手。金昌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各种燕麦品种与几十种苜蓿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从耐寒性、养分、产量等方面选择最优品种,最终筛选了适合金昌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和优质燕麦。
为实现牧草产业的科学发展,金昌大力采用科学技术进行种植,在保证生态资源平衡的前提下,调整牧草业的种植结构,打造如“丝路花雨”牌苜蓿等一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品牌。通过引进新品种和运用新技术,结合政府与市场需求投资配套的节水灌溉设施,利用“优品优种”和高寒地区牧草生产科学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牧草成本,提高牧草业产量。
2.1 大力推广燕麦与苜蓿的套种技术。燕麦年年种植,苜蓿宿根多年生,这种燕麦苜蓿套种技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苜蓿发展,另一方面也让燕麦收益更佳,同时也提升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2 通过土壤深耕倒茬种植来灭除杂草,大幅度降低喷洒农药对环境和牧草的污染,优化牧草质量,促进牧草业的良性发展。
2.3 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戈壁旱寒地区,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大面积种植牧草业的重要保障,此项技术不仅成本比较低、灌溉效果好、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还能保证牧草的用水。
2.4 采用禾本科与豆科混合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大不同作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能优化土壤结构,提升牧草品质。
2.5 引进加拿大与美国的最优苜蓿品种,为畜牧业地区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牧草,实现以科学技术种出牧草产业现代化。
金昌通过建立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完善加工生产经营链条,不断调整优化牧草种植结构,引进苜蓿深加工企业,开设牧草种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连片千亩以上优质牧草种植区,建设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加大政府与市场主体的投资力度,以大规模种植与精细化耕作相结合的理念,带动全市草业经济的发展。为加大牧草种植专业化技术的指导,甘肃省专门在金昌召开了西部高原牧草种植经济论坛,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以及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的教授为大家解决了测土施肥、水肥一体、烘干包装、选择除草等技术问题,提供了草业发展思路,并将金昌作为他们草业种植科研与教学的基地,确立了草业种植高效生产技术试点项目,提升了饲草业发展水平,为全省发展饲草种植提供了专业化技术支持,加大了饲草种植的推广应用力度。
目前,金昌依托“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点”和两所大学“西部种植业”探索研究项目,搭建起“科研引领+基地管理+规模种植+主体经营”的草业种植模式,引进几十个试种品种,示范种植紫花苜蓿、燕麦等十多个品种,首次应用苜蓿保护播种、节水灌溉、从种到售全程机械化操作等技术,在戈壁荒滩上成功种植几十万亩规模化高原牧草。由于金昌地区地域辽阔,光照条件好,收割的青草就地摊晒2~3 d就能成优质的青干草,而且这样的干草水分几乎都在15%左右,品质与营养跟进口饲草难分伯仲,因此实现了优质优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金昌在深化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大规模种植牧草的基础上,引进被“国家草产业体系”认证为西北实验基地的杨柳青公司,以及内蒙古圣牧、甘肃润牧等20多家牧草生产加工企业,成立了牧草基地,每到收割时节,大型现代化机械就会从收割、搂捆、拣漏、装运等环节做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且经高原烈日暴晒几日,就可成为高品质的青干草,发往全国畜牧业养殖基地。金昌已将发展牧草产业列入“十四五”规划,目前全市饲草种植规模已达26万亩,预计“十四五”时期将达到30多万亩。通过加大优质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高标准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切实提高饲草种植品质,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深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自然草场野地放养压力,改善单纯种植牧草对土壤的损害,辐射带动更多种植户参与到草牧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中,成为种养业新型农民,实现自然生态、区域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通过几年的发展,以前的沙化地现在大都变成了绿草地;以前有机质几乎为零的土地,种植牧草以后有机质含量提高了,环境变好了;曾经遗弃了多年的荒地变成了绿洲,不仅有效治理了大量的沙漠化土地,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盐碱化程度,而且还提高了土地抵御风沙和保持水土的能力,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了高原牧草综合生产效应,使全市逐步迈入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主要的苜蓿生产基地,而金昌又是河西走廊优质苜蓿种植最重要的地区,同时,我国是目前最大的苜蓿饲草进口国。因此,苜蓿草尚未出现滞销问题,但随着全国牧草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一问题必将来临,为了解决牧草销售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为保证牧草产业的持续发展,除了打造安全优质的品牌抢占市场外,企业还要引进先进的快速烘干生产设备,将牧草加工后制成袋装干草(或草粉)外销或贮存。第二,引进苜蓿草颗粒加工生产线,将优质干草经过机器粉碎、配方混合、高温熏烤、冷却筛选等深加工后,制成苜蓿草颗粒,外销全国各地或贮存后淡季销售,提升牧草种植的深加工水平。第三,成立市场营销专业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准确了解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及各地区种植牧草的品种及规模,从“跑市场”行情到“跑定单”农业,最大限度减少库存。第四,创建电商销售平台,充分利网络进行定单种植与定向销售,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多维度拓宽牧草销售渠道。
为发展与种植业相配套的养殖业,2012年金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入培育湖羊与小尾寒羊等肉羊品种,2018年又引入新西兰奶绵羊,目前,肉羊饲养量已达130多万只,奶绵羊已近15万只,成为国内最大的奶绵羊基地,并且蒙牛、伊利、现代乳业等大型乳品企业已成为金昌苜蓿种植销售的稳定客户。目前,金昌畜禽饲养量达260多万头,牧草种植面积达26万亩,“十四五”期间,金昌将以牧草业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推动奶产业,打造产业链条,让经济多点开花,大力推进羊产业由以肉羊为主转变为羊肉羊奶双向共进式发展,力争把养羊产业与牧草产业打造成特色优势产业。
牧草产业的兴起,使金昌舍饲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不仅使部分牧草得以自销,而且降低了牛羊野地放养的比例,金昌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总之,金昌地区要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必须要走良种种植、规模经营、基地带动、科技引领的路子。同时要大力支持牧草生产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借助土地流转机遇,以订单农业方式大规模连片种植、科学化经营,培育发展优质燕麦和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实现机械化操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做大做强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才能形成西部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