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12-06 10:06:35黄新杰刘唐兴李益锋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训战略

黄新杰 刘唐兴 李益锋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涉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优化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相应的工作重心和方向,并且积极转变传统涉农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整合校内外资源,给予学生更加精细完整的实践教学指导。

1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可行性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契机。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高职院校指明了教学培养目标,使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教学培养工作更加具备针对性和侧重性。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考量,优化学校内部涉农专业教学培养工作,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确保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型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应的支持,具体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乡村经济发展建设的需求,乡村农业经济面对严峻的发展环境,在此前提下,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用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水平。在此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而在当今产教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乡村振兴战略也进一步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实践教育场地,使得涉农专业教学更加具备时代发展的特征,确保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教学培养工作更加高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与当今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教学工作存在密切的关联,学校应当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契机,对现有的专业教学进行优化、改善,对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大纲进行革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2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在涉农专业课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高校专业教学应当紧跟时代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步伐,在当今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中,学校需要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说,专业教师需要打破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教学管理模式,融入更多实践教学元素,将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对人才的精细化培养,发挥涉农专业教育在提升乡村产业以及改善农民就业问题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对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围绕着乡村建设的需求,推动乡村战略计划稳定高效地实施,为相关行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农业技术人才。

2.2 深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学校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侧重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其知识面,根据区域不同特色产业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即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置,针对不同的发展地区以及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特色,开发定向化的教学培养计划,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精细化的课程教学指导。

例如,我校所开展的季节实训要求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进入到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班,重点学习创新创业和市场营销的课程内容,公司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掌握企业岗位的必备职业技能,提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地构建,将现有的课程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包含农业领域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开展需求;专业板块则包含专业实践学习内容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以此来对学生实施精细化的专业课程教学指导。长时间以来,在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实践课安排在最后,即要求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完成实践学习,然而通过一学期的时间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快速地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应当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调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以及课程教学时数,确保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最后,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带领学生在实训基地开展稳定、高效的实践学习活动,并且学校也需要对现有的实践基地进行分级分类,将实践基地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按照生产实际需求以及岗位作业标准,开展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精细化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技能学习。

2.3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在完成对实践课程的改革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当今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对涉农专业课程以及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完善,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对涉农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方案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对人才全面的培养,将农业技术人才输送到相应的乡村区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完成对特色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其次,在实训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增加实训岗位,按照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前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标准,对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分级建设,打造符合实际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实施产教融合,与先进的农业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在当今乡村振兴视野下开展高质量、高效率农业生产活动的具体方式,借助企业的力量完成对现有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改善。

3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涉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实施对学生精细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确保课程教学工作具备针对性和侧重性,为社会、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实训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战略
战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