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慧 李小林 谭 萱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1]。人生而脆弱,且因是有思想的而变得更易破碎与毁灭,正因如此,更应认清楚安全教育的存在必要,并在接受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学习预防危险、保护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减少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群体不断在壮大,大学校园安全隐患也随之滋生,因此,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应被放在重要位置。
1.1 对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为大学生“出”学校提供一线保障。大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发展自身专业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利于终身学习、注重对思维的训练以提高思维的广度,同时能利用自身所学为自己寻得一谋生之所、为国家出一点薄力。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意愿。
1.2 对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体现。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学生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保障自身安全和财产的安全、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1.3 对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是协调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对大学生的素质考量已不再停留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更是要求其拥有良好的安全保护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有利于维护高校稳定发展、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有利于构造和谐美好的健康社会。
2.1 人身安全。广义的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的自由、住宅和名誉等安全,狭义的人身安全就是人类个体身体本身的安全。大学生在身体上已经是成年人,有着成年人最根本的生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导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性教育方面工作缺乏重视,人们羞于谈论与性有关的知识,导致性教育在我国严重缺失,致使我国大学生不能对性产生科学和理性的认识,随着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束,错误的性教育会导致大学生产生错误性的观念和行为,容易在这方面走上歧途,这里主要谈论性安全。在大学中谈恋爱是很正常的情况,正常的生理需求应该被正确地看待,但是前提是保证自身安全。
2.2 财产安全。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思想都比较单纯,因个人财产安全意识淡薄、家庭财产教育缺失和学校对财产安全教育不重视等原因,往往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校园盗窃往往发生在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教室和机房等公共场所。学生宿舍常见盗窃方式有“顺手牵羊”、溜门盗窃以及网络诈骗等。
2.3 消防安全。在学校最容易出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就是用电防火安全,高校的宿舍楼都相对密集,有些线路因为年代久远也容易产生故障。现在高校普遍都会禁止学生使用违规的大功率电器,为的就是杜绝电路问题引发的火灾问题。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还是会私藏违规电器或者使用明火,这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4 网络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的生活生产逐渐联系紧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任何想知道的讯息,高校学生几乎人人都会使用网络,享受着网络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对于那些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却知之甚少。有不法分子抓住了网络可以隐蔽身份的特点对人们进行诈骗。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分辨对方是否是真实可信的,以至于被欺骗。
2.5 心理安全。根据一项社会调查得知,现在大学生有心理情绪问题的群体占比高达80.8%,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严峻,急需解决。
3.1 家庭因素。家庭启蒙教育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在安全教育方面家长不太重视的话导致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意识。例如,家长有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或者在家庭中用电防火不重视,孩子也会对此类不良行为进行学习以致对以后造成重大影响。当今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在父母过分溺爱下成长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人差,面对困难时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更加显得彷徨无助和手忙脚乱,进而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产生厌世、抑郁,更甚者会产生过激行为和报复社会。
3.2 社会因素。社会由人和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以及存在的物质构成,社会的构成复杂,有好的和不好的,若大学生分辨不仔细,就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危险的境地。当前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会给各个国家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良文化,很容易对涉世未深、缺乏判断分析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于社会公共安全教育,公众的意识还较为薄弱,教育的中心仍是知识教育,公众对社会安全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的心理、认知、价值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致使学生接受到的安全教育不足,不能很好地用已有知识保护自己。
3.3 校园因素。学校对卫生情况把控不严、对食品安全防控不重视,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校园安全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对外来人员开放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又一大安全隐患。对于大学而言,开放校园是与社会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校外人员的频繁进出,也会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大学生大多都没有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少犯罪分子恰好抓住这一点趁虚而入,威胁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4.1 人身安全。高校和社会应该直面性教育的问题,从科学和客观的角度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首先,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学生恋爱。学生相爱、相知,进而产生性的冲动,是人类绵延生命的本能。但需要知道,无论是男女,都要保护好自己,做好卫生和安全的防护。
4.2 财产安全。对于财产安全,大学生在保护好自己财产的同时,还要谨记不要贪图小便宜。一是注意不要被骗。只要不贪图小利、不想要意外之财,就可以将骗子拒之门外。要时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二是注意谨防被盗。在当下数字经济时代,现金被盗的可能性很小了,但用盗用微信、支付宝资金的事件多了,所以不要随意点击一切不知名的链接,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这样可以降低损失。
4.3 消防安全
4.3.1 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发生;应定期对全体学生召开关于消防安全的培训,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防护知识。并且校方也要逐一排查,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火灾的隐患及时处理,保障建筑楼里的各种消防应急设施完备;其次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使用违禁电器,并且禁止私拉电线等,从细节上防止火灾的发生。
4.3.2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校园消防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备合格的消防设备设施,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组织消防演练。教学楼楼梯间严禁堆放杂物,保持教学楼安全出口畅通;不使用大功率照明灯或电热器及使用火炉取暖;不使用违规的电子教具,以免造成瞬间负荷过大或电线短路而导致电路起火;定期检查维护用电线路及消防设备设施;不存放易燃物品。学生宿舍禁止学生使用违规大功率电器,不私自接拉电线;将台灯远离枕头、被褥等易燃物品;不在宿舍内随意点蜡烛、蚊香;不擅自使用酒精灯、酒精炉等产生明火的设备;离开宿舍应断开电器电源。
4.4 网络安全
4.4.1 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或线上举行有关网络安全知识有奖竞答,使学生在参与中了解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及套路,进而降低大学生被骗的几率。网络贷款、兼职刷单、冒充客服和“杀猪盘”诈骗,是当前最常见、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四类诈骗类型。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诈骗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识别骗局和陷阱。学校注重网络安全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广网络安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减少大学生上网时间,鼓励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谨言行,不散布谣言,杜绝网络暴力。
4.4.2 坚决杜绝校园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辅导员召开年级大会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免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如果借款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让具有决策力的成年人来解决这件事情。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大学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和减少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安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浓厚的友谊,相互传递正能量。学校定期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对心理发展趋势有偏的学生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生活等方式使学生释放压力、感受人生之乐趣、体会人间喜乐,开拓眼界,进而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