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敏魏芝灵
(1民权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民权 476100;2柘城县畜牧局 河南 柘城 476200)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感染了牛种布氏杆菌而引起的,会侵入奶牛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进而造成奶牛不孕或流产,并且对人类具有传染性,被国家列为二级动物疫病。
1.1 病原特征。布鲁氏杆菌寄生于细胞内,是革兰氏阴性菌,初次分离成球杆形、球形、卵圆形,培养后是短小杆状。菌体的侵袭和扩散能力比较强,能较好的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这种细菌对消毒药、热、紫外线等比较敏感,但不同浓度的消毒药物对细菌的作用程度也不一样。
1.2 流行特点。相较于公牛,母牛更容易染上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后病菌会随着乳汁、羊水、胎儿等成为新的传染源。健康的牛群可能会因呼吸道、消化道、蚊虫叮咬等途径感染布病。
1.3 发病症状。布病潜伏期一般较长,14~180 d不等,大部分为2~3周,且多为隐性感染。母牛的临床表现是乳房炎、子宫炎、不孕症、孕期流产、胎衣滞留等,且流产时引起阴道炎。公牛的临床表现是发生关节炎、睾丸炎或者部分生殖器官发生病变。
1.4 综合诊断。对于表现出布病临床症状的牛群,可进行初步诊断。而症状不明显或疑似病例,可以进行血清学检验来确定,并且能够对大批量样本起到筛选定性作用。
2.1 加强引种检疫。引进患病奶牛是感染布病的一个途径,因此养殖场要做好引种管理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引种。如果必须引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引进检验检疫合格的牛群,并且布病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引入。引进养殖场后要隔离1个月并再次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才可以混群饲养。
2.2 定期开展布鲁氏杆菌监测。疫病控制区或者高发区,需对全部奶牛进行疫苗接种。而农区奶牛场属非疫病高发区,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一般采用定期检测的方法。每年春秋两季时养殖场内超过半年的奶牛、公牛都要进行疫病检测,可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依赖补体结合试验(CF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最终确诊。对检查出阳性的奶牛进行扑杀,并且做好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牛舍进行消毒。
2.3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2.3.1 加强人员管理工作。布病因具有人畜间皆可传染的特点,因此要注意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上岗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并且每年强制体检,确保自身不携带病毒,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工作人员入场前要进行消毒,进入养殖场后要严格按照工作划分区域活动,不可生活区、养殖区随意走动,不得擅自离开养殖场。对外来人员要严格检查。接产、饲养和挤奶人员要遵守规定,带好手套、勤洗手消毒、废弃物不乱扔,增强防护意识。
2.3.2 对车辆要严格管理,严禁外来车辆进入养殖场,对于进出养殖场运输饲料或粪便的车辆要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每个角落都消毒到位,避免携带病菌。
2.3.3 注意环境卫生。保证牛舍环境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干燥温暖,做好饲养工具、牛舍及周边每天的打扫工作,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做好蚊、鼠、蝇的捕杀工作,防止病毒随消化道黏膜或血液传播。注意其它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奶牛生病免疫力下降。使用安全优质的饲料、固定的器具对牛群进行喂养。初生牛犊要用煤酚皂溶液对全身消毒,浓度控制在3%~5%。初生牛犊体质较弱,培育舍要单独设置并远离成年牛舍,避免感染。
2.3.4 新建养殖场时,要满足各项规定,选址要合理,考虑疫病传染因素影响,场区及圈舍的设计也需科学合理。
2.4 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在养殖场门口安装消毒池,在场区门口和内部设置消毒间,对所有的人员、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并且注意消毒物品的更换,避免使用单一种或一类使病菌出现抗药性,使用消毒药品时要注意配制比例,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定期对圈舍全面消毒。
2.5 加强综合净化管控。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防疫体系,确保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接受现代养殖模式。制定完备的免疫计划,并对针头进行严格消毒,接种人员要做好防护以免传染。对于不同年龄的奶牛,按规定接种不同种类的疫苗,同时进行血清学检验,排除所有感染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