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 月29 日是第19 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自然资源部举办了2022 年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活动周,现场发布了2022 年版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共计646 幅。其中,标准地图20 幅,包括中文版中国地图6 幅、英文版中国地图14 幅,参考地图626 幅。自然资源部相关专家详细讲解了公开地图审核及使用要求,讲授了测绘法、国家版图知识及地理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可提供359 幅标准地图、4 套自助制图底图、803 幅参考地图。各省级地区均已开通标准地图服务,共提供9860 幅标准地图,全国共提供标准地图、参考地图11022 幅。
用户可通过自然资源部网站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在线自助制作个性化地图。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的通知》,由质检中心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自然资源部遥感智能验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建设综合论证,正式获批。
创新中心旨在面向新时代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成果推广和示范应用,提供遥感数据向高可信时空信息高效转化的技术体系,打造遥感智能验证创新高地。
据了解,创新中心未来将从遥感解译验证知识体系、知识驱动的遥感智能解译、真实性检验与高可信验证、遥感智能云平台等四个方面,持续开展共性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研发,研制遥感智能云平台等产品,开展典型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形成遥感智能验证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水平,为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8 月11 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成果展在合肥举办,旨在更集中、高规格、显成效地展示最新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地理信息企业品牌发展。
据悉,首届成果展的展出面积达到1 万平方米,80 余家地理信息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参展,展示了一批地理信息软硬件产品技术及应用的最新成果,为产业各界提供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为各领域产学研用单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首届成果展参展单位涵盖地理信息软件、硬件、装备厂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商、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技术及运维服务提供商,以及为产业提升算力、存储能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等,全面覆盖了地理信息产业链,给参展人员带来地理信息产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荟萃的盛宴。
“三十而立”家国情怀,连贯中西学术桥梁。8月16 日,由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第29 届国际地理信息学大会暨CPGIS 成立3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会议以“地理信息科技赋能城乡协同发展”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重点讨论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应对城乡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来自十余个国家、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00 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注册参会。全球超过万人次以线上方式收看和参加了此次地理信息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大会广泛讨论和分享了地理信息科技在环境遥感、制图与地理可视化、大数据与减灾、城乡可持续发展、时空大数据与城乡治理、GIS 与文化遗产保护、虚拟地理环境、GIS 与公共卫生、GeoAI 与城乡感知、GIS与社会科学、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等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8 月4 日11 时08 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和两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通过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解决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问题,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林业草原、生态环境、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提供业务支撑和研究服务。
该卫星配置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 种载荷,采用点面结合、主被动结合的遥感体制,通过“激光+多光谱+多角度+超光谱+偏振”的综合遥感手段,获取森林碳汇的多要素遥感信息,提高碳汇反演精度,将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的定量化水平。
8 月10 日12 时50 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16 颗商用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其中,“河南一号”卫星赫然在列。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液体运载火箭,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 吨。长征六号遥一火箭曾在2015 年创下“一箭20 星”的多星发射纪录。此次发射“一箭16 星”,卫星数量虽然少于首飞,星箭接口却从10 个增加到了16 个,长征六号在多星发射领域取得新突破。
本次发射的16 颗卫星均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10 颗吉林一号高分03D 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提供遥感数据服务;6 颗云遥卫星主要用于对大气层进行成像,在气象观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和价值。
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领衔,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我国全国地表形变一张图,近日正式发布,并向各行业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
此次发布的全国地表形变一张图,利用2021 年覆盖中国地区的哨兵1A/B 时序InSAR 数据制作而成,该成果经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在陆域范围内分布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的两千多个点检查并验证,中国区域地表形变速率精度为4.82 毫米/年。
该团队突破了高精度InSAR 影像配准处理技术、时序InSAR 干涉对优化组合技术、广域地表形变提取技术等,实现了中国全境地表形变一张图的研制工作。
为更好地促进产品的广泛应用,研制方将共同向各行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用户可通过登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网站(http://www.hbeos.org.cn)或者至远云网站(http://www.larkview.cn) 了解数据申请流程。
8 月11 日,2022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524 亿元,同比增长9.2%。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规模逐步增长。截至2021 年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6.4万家,产业从业人员将近400 万人。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数字地球、商业遥感卫星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迭代。
这些新技术与地理信息相互融合、相互赋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各种地理信息成果的融合应用,带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数字化建筑、北斗应用端等相关数字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