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拉·木努尔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农业农村局,新疆伊犁 835100
牛肺疫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病原为丝状支原体。中兽医认为该病是一种疫毒侵入肺经而引发的瘟疫,常表现为由1 头牛发病而传染全群,临床危害很大,部分牛场又称其为“肺毒”。感染牛以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为主要表征,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机体缺氧、影响组织代谢而死亡[1]。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地防控该病,本文将就此话题与大家展开交流。
丝状支原体是一种球形或多形的体积极小的微生物,该病原在生物分类学上高于病毒、低于细菌,主要通过侵染组织细胞生存和繁殖。丝状支原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感染后主要寄居在牛呼吸道和肺中,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组织中都能分离到病原体,病牛打喷嚏、咳嗽或剧烈喘气时,丝状支原体便可通过飞沫排入环境中。这些飞沫能以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为载体悬浮在空间,被健康牛吸入后就易感染。丝状支原体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太阳直射条件下很容易被杀灭,温度高于80 ℃时在1 min 内就完全死亡,沸水中瞬间灭亡,干燥的环境下病原失去水分也会加快灭亡速度。支原体在有病料细胞依附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对其都有杀灭作用,如石灰水、火碱、戊二醛、苯扎溴铵、癸甲溴铵、84 消毒液、过硫酸氢钾、来苏尔、碘制剂、消毒酒精以及醋酸氯己定溶液等。紫外线对其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饲养员进入牛舍须穿着舍内专用衣物,出舍时将衣服放在紫外灯下照射5 min 以杀灭病菌。发生疫情的牛场通过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阻止疾病的扩散。
本病主要呈地方流行,病牛和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2],尤其是还未表现出症状的潜伏期的牛,由于其行为表现正常而未被发现和隔离,导致和其共群的牛受到感染威胁。自然条件下该病原主要侵害牛,各种品种的黄牛、奶牛、牦牛等都能感染,以中青年牛感染率最高,4~6 岁是感染高峰期,犊牛临床报道很少。该病呈世界流行趋势,我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以及东北地区每年都有流行的报道。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同时也能经消化道黏膜侵入,感染牛和健康牛交配时通过生殖道也能传播。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季和冬季高发,其原因主要是这2 个季节平均气温偏低、牛舍通风不良、呼吸道吸入冷空气后受到刺激、黏膜抵抗力减弱、冬季环境干燥、尘土易在空气中悬浮为支原体的扩散提供载体。综合原因导致该病易流行于寒冷季节。
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达到41 ℃左右,精神沉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喜欢独卧一角,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采食量下降,强制性驱赶可站立,但持续几分钟就再次卧地。随着病原体不断对气管、肺造成损伤,病牛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出短促的干咳,呼吸快而浅,对胸部进行触压,病牛有疼痛反应,再次按压时快速躲避。鼻孔流出浆液性的黏性鼻液,疾病后期鼻液中可含有脓汁。呼吸道症状随着时间拖延会逐渐加重,咳嗽转变为短而干的干咳,每次咳嗽表情痛苦,同时胸闷气短,被毛竖立,黯淡无光,呼吸短而粗。夜间巡场可听到病牛呻吟,机体可因采食量下降而渐进性消瘦,伴发前胃迟缓,反刍功能减弱,粪便稀薄。部分牛胸前和垂皮下及四肢有水肿出现,用手按压留痕,还有些牛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粪便中可带血。感染严重者尿液中也能发现血细胞。口色微红而带青,脉象洪数而无力。
根据临床表现可对该病进行初诊,但由于本病的实际症状和很多呼吸道病较为相似,尤其是流感、巴氏杆菌感染等,使得该病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来完成。首先,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呈现出逐渐侵染和蔓延状态,相较于流感和巴氏杆菌感染,发病时间和剧烈程度上表现较缓,多为慢性经过。其次,发现可疑牛后,可通过咽拭子或直接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化验,最常用的检查法是补体结合反应、玻片凝集和凝胶扩散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和玻片凝集试验适合对活牛进行检查确诊,也可用于疫区牛场的全场筛查,具有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检测周期短的优点。凝胶扩散试验主要用于鉴定病理材料内的病原体,更适合病牛死亡后对其发病原因进行确诊,进而为防控提供方案,该方法在病理组织出现腐败时也能适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小散户牛场,牛死亡后采集病料送到专门检疫机构进行检测,有充足的运输时间。再次,在病理特征上,牛流感表现多为器官病变,同时有出血性质,巴氏杆菌感染则为皮下组织及内脏有多处出血点,肺小叶间结缔组织的浆液性浸润和淋巴管扩张不如牛肺疫明显。另外,巴氏杆菌病肺炎出现的坏死多为分散性的小病灶。
预防本病需做好牛场的安全引种工作,加强环境的综合消毒,提升牛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必要时通过药物进行紧急预防。
禁止从疫区牛场或曾发生过本病的牛场引入犊牛、种牛,大批次引牛时做好每头牛的体检把关,可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筛选,凡是阳性牛或可疑结果的牛进行二次检测,确诊为阳性者禁止引入。对于销售方也应该将感染牛淘汰,禁止通过非正规渠道销售而导致病原扩散。牛群引入后先不要进入生产区,可先在隔离区进行隔离饲养1 个月,临隔离期结束时对牛群进行再次检疫,所有牛结果都为阴性才允许进入生产区合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些处于感染初期的牛血清反应不敏感而遗漏,同时也为牛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增加了一道保障。小型牛场没有实验室检测条件时可随大牛场的批次购入进行购买,或通过大型牛场进行代购,从而保证引种的安全。
丝状支原体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加强环境消毒能最大程度减少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尤其是牛群中发现病牛时,务必第一时间采用气雾法全舍喷雾。地面、墙面、栏杆、道路等建议使用价格较低、来源广泛、杀菌谱广的2%火碱溶液或生石灰水,每周消毒1~2 次。同时每天带动物消毒1 次,消毒剂可选择安全性高、刺激性小、溶水性较好的0.1%新洁尔灭溶液。外来车辆和人员在养殖场大门口彻底消毒后再允许进入,消毒剂可使用0.1%过硫酸氢钾溶液或0.05%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消毒时要求无死角广泛消毒,车辆入场后须对司机进行全身消毒。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禁止相互串岗,除了兽医人员外,不同舍的饲养员也禁止相互串舍走动。
生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传染病暴发的几率,本病多发生在管理水平低的中小型养殖场就证明了管理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工作中应做好牛舍的通风,通风一方面可降低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减轻对呼吸道刺激,从而增强黏膜抵抗力,另一方面通风可将环境中以悬浮的尘埃粒子为载体的病原稀释,从而降低发病率。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干燥的环境不利于支原体生存,可在角落处放置生石灰对环境起到吸潮作用。兽医人员加强巡场,发现有疑似症状者第一时间隔离,同群其他牛进行带牛消毒,必要时注射对于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预防感染。饲料务必要营养全面,在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饲喂相对应的全价料。在青草茂盛的夏秋季节每日多饲喂青绿饲料。
当牛群中发现有病例时,为了防止病原体扩散,要紧急对同场的其他健康牛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从而避免感染。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预防本病的最佳药物,如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利高霉素等。需要提醒的是,药物预防时其用量为治疗量的一半即可,每次连续用药2~3 d,之后停药3~4 d,停药后牛群中未有病例出现则表明预防是有效果的。药物预防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休药期,临近出栏上市的牛务必待休药期过后再进行屠宰,防止药物在机体中残留超标而影响食品安全。
对丝状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都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3]。由于病原主要集中在肺部,同时抗生素口服使用又容易对瘤胃中的益生菌群产生伤害,故建议首选注射给药的方法,注射给药能直接通过血液到达肺部,对其中感染的支原体进行杀灭。有些养殖场采用雾化吸入药物的方法,药物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后直达肺泡,最终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利高霉素、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土霉素、替米考星、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等。本病为慢性病,通常疗程较长,一般需连续用药1~2 周才能将本病控制。另外,有些病牛在康复期间仍能带毒一段时间,建议广大养殖朋友在病牛好转后不要着急合圈,检测体内无病原体存在后再进行正常饲养。
除了化学药物外,中药对本病也有一定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无药残、无休药期、利于食品安全的优点。中药治疗应根据疾病发展阶段进行用药,疾病发展前中期,宜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原则,可选用黄芩30 g、知母30 g、黄柏30 g、黄连30 g、玄参25 g、贝母30 g、天冬30 g、寸冬25 g、桑皮30 g、百部25 g、麻黄15 g、桔梗30 g、干姜10 g、葶苈子45 g、板蓝根30 g,若伴发有咳嗽症状,且气粗者需加瓜蒌95 g,共同研成细末,作为散剂拌入料中进行一次性饲喂。采食量严重下降无法采食或对中药味道敏感而不愿采食的,可用凉开水调成悬浊液灌胃治疗,每日用药1 次,连续使用7~10 d 即可好转。疾病发展至后期或进入康复期时宜采用养阴清肺、止渴生津为用药原则,可使用银花60 g、连翘60 g、马勃30 g、豆根30 g、射干30 g、黄连15 g、黄芩60 g、大黄60 g、石膏60 g、僵蚕60 g、蝉蜕30 g、甘草10 g、皂角(烧灰)60 g,混合后用文火煎煮,药液灌服,药渣拌入料中食用即可帮助恢复后期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