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芳
争 论
夏 夏
“啪”的一声,妈妈将我视若珍宝的蓝牙音箱摔在了地上。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于是,家庭大战拉开了帷幕。
我向来喜欢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可妈妈不允许。(1)
她大发雷霆:“说了多少遍了?!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不要听音乐!你咋就不听呢?”我反驳道:“你说不能戴耳机,好,我换了音箱,而且,我听的都是轻音乐,为什么就不能听呢?”“你这就是无理取闹!我早就跟你说了,听音乐会转移你的注意力,降低你写作业的准确率!”“可是,我听的是轻音乐,它可以让我身心放松,让我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2)
见我毫无悔改之意,妈妈顺手拿起我的作业,翻到上一页,指着上面的红叉,说:“来!用事实说话。最近作业是不是准确率下降了?”我瞬间哑口无言,宛若霜打的茄子,气势猛地就弱了下来。我低声强词夺理:“可……可是……那是因为作业难!”换来妈妈一声冷笑。
我突然灵光一现,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儿地说:“有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唤醒人的大脑,让人们以崭新的姿态面对生活,用更清醒的头脑去思考难题。”我振振有词。妈妈说:“那我们签订一个协议——做语文阅读时不能听,做……”(3)我瞬间欢欣鼓舞,满血复活,一个劲儿地点头,眉毛也跟着跳舞。
嘿嘿!我们化干戈为玉帛了。一场战争,就此落下帷幕。(4)
这个文题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的时候要交代清楚争论的双方是谁,写清楚争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这篇文章要想写得生动,仅仅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是不够的。既然是“争论”,就要描写人物的语言,通过人物说的话,让读者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可以在话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提示性的话语,以免让人觉得过于单调。比如(2)处,这里人物语言密集,给人的感觉是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但缺少了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得有些单调,而且你一言我一语、快节奏的对话容易让读者看得一头雾水。要在人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提示人物身份。
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还要灵活地运用其他描写方法。比如(1)处,这里可以渲染一下气氛,给争论双方特写镜头,让人物形象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更具有画面感。(3)处也需要对妈妈的动作、神态变化进行必要的交代,否则,妈妈说的话就显得太突然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其实也是在“说话”,也会暴露人物的内心想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也同样能够传递出人物的感受。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比如(4)处,这里交代了争论的结局,文章也算结构完整有头有尾,但如果适当添加环境描写,卒章显志,会增添一分温馨,增加一分深度。
争 论
夏 夏
“啪”的一声,妈妈将我视若珍宝的蓝牙音箱摔在了地上。那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在死一般的沉寂中,我听见了自己心碎的声音。于是,家庭大战拉开了帷幕。
我向来喜欢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可妈妈不允许。此时此刻,她倚靠着墙,脚跟微微抬起,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怒不可遏地盯着我。我也不甘示弱,坐在椅子上一脸不屑。看着心爱的蓝牙音箱可怜兮兮地躺在地上,我内心的怒火值飞速上升。屋子里静极了,钟表指针走动的嘀嗒声清晰地传入我的耳膜,仿佛一颗即将引爆的定时炸弹。
终于,妈妈打破了这份宁静,大发雷霆:“说了多少遍了?!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不要听音乐!你咋就不听呢?”说着,她愤怒的目光掠过摔在地上的音箱。我怎会善罢甘休?一仰脖子,我大声喊道:“你说不能戴耳机,好,我换了音箱,而且,我现在听的都是轻音乐,为什么就不能听呢?”妈妈用眼睛的余光瞟了我一眼,说:“你这就是无理取闹!我早就跟你说了,听音乐会转移你的注意力,降低你写作业的效率,影响准确率!”空气中的火药味逐渐浓郁。我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可是我听的是轻音乐,它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放松,缓解我的疲惫和焦躁,让我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
见我振振有词,毫无悔改之意,妈妈顺手拿起我的作业,翻到上一页,用食指点着上面的红叉,说:“来!用事实说话。看看你最近的作业!”我瞬间哑口无言,宛若霜打的茄子,气势猛地就弱了下来。我低声强词夺理:“可……可是……那是因为作业难!”妈妈严肃地看着我,一声不吭。
我突然灵光一现,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儿地脱口而出:“有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唤醒人的大脑,让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去思考难题。而且,上了一天课,写作业的时候大脑昏昏沉沉的,听音乐能让我振作精神。”妈妈一愣,凝重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她放下我的作业本,心平气和地说:“妈妈何尝不知道你学习辛苦?关键还要提高学习效率才行。我们签订一个协议——做语文阅读需要凝神思考的时候不能听音乐……”我瞬间欢欣鼓舞,满血复活,一个劲儿地点头,眉毛也跟着跳舞。嘿嘿!我和妈妈化干戈为玉帛,一场战争就此落下帷幕。
窗外一束柔和的阳光照射进小屋,将温馨铺满小屋。或许争论并非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修改后的文章增添了适当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更为生动流畅,转变更为自然。结尾有适当的环境描写,与开篇紧张的氛围形成对比和呼应。结尾处画龙点睛,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深度,点题更到位,可读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