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池塘斑点叉尾健康养殖技术

2022-12-05 18:06:31厉成新
水产养殖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有益菌溶解氧藻类

厉成新

(光明渔业有限公司,江苏 大丰 224153)

苏北沿海滩涂养殖区,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水产养殖区之一,水产养殖面积接近13万hm2。该地区水质碱度及盐度常年偏高,生产出的水产品味道更加鲜美,肌肉更加紧密,且更耐运输。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淡水养殖品种不断转型,斑点叉尾(以下简称)的养殖量在该地区也在逐年增加。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单产的逐步提升,养殖的病害也越来越严重,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也逐步攀升,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对鱼类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也增加了养殖尾水的治理难度。现从饲料营养、水质调控、疾病防控和越冬管理4个方面,对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 饲料营养

1.1 蛋白

1.2 脂肪

1.3 维生素

2 水质调控

2.1 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低,会导致鱼类血液里的血氧水平得不到正常供应,造成其体质下降,产生应激反应,直接导致鱼类消化吸收饲料的效率下降,致使饵料系数上升,成本增加。此外,溶解氧含量过低,更易导致“倒藻”现象的发生,从而加重水体缺氧,甚至出现鱼浮头泛塘,损失巨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勤调水,勤开增氧机,确保夜间ρ(溶解氧)>3 mg/L。

2.2 酸碱度

苏北地区盐碱地池塘水质的pH值高于内陆地区,常年数值在8.2~9.3,不利于池塘养殖生产。pH值>8.6,卵黄苗下塘时,在水面分散游动,不能迅速潜入水中,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成活率下降。应在苗种下塘前,大量使用EM菌和有机酸(按照产品标签上的推荐量使用),稳定水质,中和碱度,减轻应激反应。

2.3 藻相

2.3.1 藻类丰度

藻类丰度的标准,以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35 cm为宜。丰度小,藻类数量少,生产氧气的能力不够,易造成池水长期处于亚缺氧状态。冬季水体肥度不够,小三毛金藻(盐碱水域特有)会大量繁殖,其分泌的毒素,导致鱼类中毒,造成大量死亡。越冬后,水体肥度不够,小瓜虫会大量繁殖,亦能造成(无磷鱼特性)鱼种的大量死亡。丰度大,藻类数量过多,水很肥,虽然白天产生的氧气很多,但夜间耗氧也会随之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夜间缺氧的风险,更增加了“倒藻”的风险,同时也会使pH值迅速上升,直接影响鱼类生存。

2.3.2 藻类品种

以绿藻、硅藻等小型藻类为优势藻,而且品种越丰富越好,藻相稳定。一般情况下,盐碱水池塘均以小型藻类为主,但也经常出现蓝藻、裸藻、甲藻等大型藻类,调控不到位,会形成优势藻类,进而引起水华,出现“倒藻”缺氧、藻毒素中毒和鱼肉有异味等现象。

2.3.3 有机质

在无风或者微风的天气,池水表面或下风处,常常漂浮着大量油膜和死亡藻类,是由池塘里的大量残饵、粪便、鱼类和浮游动植物尸体等,被微生物阶段性分解形成,为微生物分解不彻底的产物。这类物质的出现,说明池中有机质含量已经很多,时刻在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与鱼类争夺氧气;其又是各种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营养基,可以促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致病菌,能很快繁殖,达到致病感染浓度,导致鱼类发病。

大量油膜的出现,可以阻隔池水和空气的界面,影响气体(氧气)交换,当油膜达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可以阻断风浪,减小风浪增氧作用。应及时处理水里的有机质,尽量降低其危害蔓延速度,采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进行快速分解去除。

3 疾病防控

3.1 保健品

保肝产品主要有2大类:一是富含胆汁酸成分的产品,能够弥补肝脏分泌胆汁的不足,减轻肝脏消化吸收的负担,这类产品要定期使用,每月1次,每次5~7 d;二是以复配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产品,能够对损坏的肝脏细胞进行修复再生,这类产品要在鱼体解剖后,确定肝脏出现异色变脆或损坏时用,每次使用7~10 d。这2类产品交替使用。

保护肠道的产品,主要是富含有益菌、葡聚糖、寡糖、酵母硒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一类物质。这类产品能够促进肠道绒毛膜生长,增加消化吸收表面积,提升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使肠壁增厚,肠道韧性增强,进而阻止有害物质透过肠壁进入血液,引发疾病;平衡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肠道疾病。多糖类物质还可以辅助提升鱼体免疫力。这类产品也要定期使用,每月1次,每次5~7 d,与保肝产品一同添加。

3.2 提升免疫力

3.3 消毒改底

3.3.1 消毒

通常的水体消毒,可以抑制水体中上层的细菌(有些碘制剂可以下沉),在池水较深的情况下,对下层水作用不理想。常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碘制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按照产品标签推荐量使用)等,7—9月高温期,每20~25 d使用1次,其余月份每月1次(低温期也要使用)。

3.3.2 改底

底改产品均为颗粒状物质,可沉入池底,对下层水和底泥进行氧化分解处理,是控制水体有害菌浓度的重要补充措施。底改产品分为氧化型底改和生物型底改2大类,应联合使用。先用氧化型底改产品,杀灭池塘底部的有害菌,降低其菌群密度,隔2~3 d后,再使用生物型底改产品,补充底部的有益菌菌群,占据底部生态位,进一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可15~20 d使用1次,高温期15 d左右使用1次,低温期,可每月使用1次氧化型底改产品。

3.3.3 有益菌

使用有益菌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水中有益菌群的生长,并形成优势菌群,稳定水质。常用的有益菌有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其中EM菌和光合细菌是最常用并可以大量使用的菌。实践证明,有益菌对稳定水体酸碱度(pH值)、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减缓鱼类应激反应、控制藻类丰度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7~10 d使用1次为佳。

4 越冬管理

4.1 越冬前期

水温在15℃左右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肠、维生素等药物,调理的体质,防止带病越冬。同时,准备越冬的塘口要换1次水,消除富集的残饵、粪便、有机质等,预防春季大量有机质滋生低温致病菌,换水量占塘水量的30%,换水后消毒、改底1次。

4.2 越冬期

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0%~32%,脂肪为6%~7%,动物蛋白要含有优质的鱼粉(3%~5%),维生素等微量元素要适当多添加,预防饲料在漫长冬季维生素的不断氧化流失;越冬期摄食量少,要保证营养供给。储存的饲料<60 d为宜,防止维生素的流失和脂肪的氧化酸败引发疾病。越冬期间(水温<10℃),根据天气情况,每隔2~3 d投喂1次,选择晴天中午投喂,天气不好不投喂,投饵率以0.01%~0.02%为宜。极寒天气及时破冰透气,防止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对产生不利影响。越冬期要坚持每月消毒、改底1次,尤其是养殖密度高、存塘量大的塘口。

4.3 越冬后期

猜你喜欢
有益菌溶解氧藻类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9:00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军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16 00:31:40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食品与健康(2019年2期)2019-02-15 01:48:20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城市河道洲滩对水流溶解氧分布的影响
浮游藻类在水体PAHs富集与降解中的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2期)2016-11-08 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