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航
“艺术盲”该如何去了解一位画家呢?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伟大的写实主义田园画家,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想要真实得体地走近他,我们可以先尝试打开两扇窗。
第一扇窗是米勒的崇拜者梵高。作为美术史上天才般的存在,梵高的伟大无须赘言。他自己就是神,而米勒是他心目中唯一的神。所以,“崇拜”二字远远不能表达他对米勒的情感。说是米勒成就了他一点也不为过。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梵高便认定了米勒这个前辈以及米勒的作品。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无比自豪地说:“我忙于临摹米勒的画作。”他一生之中临摹米勒的作品达百余幅之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对米勒代表作《播种者》的临摹和再创作更是贯穿其短暂而炽热的生命旅程。他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画笔像米勒那样展示“播种者”的勇敢——阔步向前,没有迟疑,绝不犹豫;坚定的生命力量仿佛能透过纸背,无畏与无惧撼动人心。这个“播种者”,是米勒,也是梵高,是之于大地的耕夫,亦是之于生命的勇士。
走近米勒的第二扇窗是名画《拾穗者》,它是米勒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如果你留心生活,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版本的美术教材里,这幅画频频被选用,介绍该画的文章《拾穗》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与《播种者》一样,《拾穗者》依然表现农民的日常,描绘了农村最普遍的一个场景——秋天的意象铺满大地,午后的暖色调恣意涂抹,金色的田野一望无际,所有事物仿佛都变得温馨动人起来。秋收后的土地上,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专注且小心翼翼地拾掇被遗漏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一幅最寻常的生活场景,蕴藏的却是盛大的生命故事,其中有米勒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也有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他大部分作品都是如此,画面通俗易懂却拒绝平庸,看似直白却意味深长。
透过第一扇窗,我们看到一个埋头临摹的梵高,这是对米勒最好的肯定和致敬。梵高的艺术之路光芒万丈,对米勒的追逐和仰望却始终清晰可见。推开第二扇窗,实际上我们几乎能看到米勒的全部。《拾穗者》躬身拾遗的人物形象,就是米勒最真实的精神写照。他一生都在做的事正是“以对土地的凝视来完成对生活以及梦想的仰望”。米勒以智者与画家的双重身份,重新定义了“仰望的内涵”和“仰望的姿态”。
是的,作为“乡村的坚守者”,作为“赤诚的大地之子”,米勒选择的不是仰望苍穹,而是凝视脚下的土地。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省的一户农民家庭,对土地的情怀与生俱来。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去到巴黎后,他除了与城市的热闹繁华格格不入,还时时陷入生活窘迫的境况。他是同学眼中“土气的乡里人”,是老师嘴里“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这与我们很多人掺杂着隐痛与悲凉的经历何其相似。他曾用素描换鞋穿,用油画换床睡,甚至还为接生婆设计过招牌……但是这些都不算他人生的至暗时刻。让他险些跌入深渊的,是有一段时间为了迎合当时的资产阶级的感官刺激,他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当听到别人说“你看,这就是那个除了画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时,他猛然清醒,同时醒过来的还有才华的火焰。他试图仰望高贵,实际上是屈服,是向现实与命运低头。好在,偏离不算太久。
对于一名终生穷困潦倒的画家而言,清贫意味着很多,又似乎不意味着任何东西。米勒最终选择偏居巴黎远郊,并且一住就是将近三十年。他在鸡犬相闻间找到了自己的星空,在一个个可以真实叩问土地的瞬间通晓了与生命对话的暗语。他毫不吝啬地把笔墨聚焦在农民身上,赋予他们崇高而神圣的地位。他把生命交还给土地,让泥土的芬芳跟随血脉的每一次律动,并在这个艰难却有意义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米勒也画过一幅题为《仰望》的素描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坚实的土地”。画中一坐一立两个质朴的女子抬头望向天空,天空似有似无,土地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画幅。这不是虚无的浪漫和空想,而是生活的诗意和期盼。在《星空》这幅作品中,除了着笔于幽暗空灵的夜空,米勒还强调了用根抓紧土地的树木,并真实地描述了猎户座和大犬座。米勒曾说过:“每一个地平线,经过一瞥,都应该让人立刻想到这是地球土地上的一小部分。”所以,真正能读懂米勒的人才会明白,无论他画的是农民的生活场景,还是其他,他所理解的“仰望的内涵”没有变,他所认同的“仰望的姿态”也并无不同。
梵高对米勒的理解大概是最深刻的,他认为“米勒感人地揭示了人性中某种伟大的东西”。他相信米勒所说的“艺术就是战斗”,于是追随其脚步,把画笔聚焦矿区的人。文学家罗曼·罗兰甚至视米勒为英雄,赞其“具有忍耐、爱、勇敢与信念和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批评家朱里亚·卡莱德在《米勒艺术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画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人性和思想,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大文豪托尔斯泰也对米勒的作品情有独钟,称他的画风充满了“人道关怀”。
何其有幸,穷极一生让每一寸目光深入土地的米勒,完成了质朴却绮丽的人生。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历史可以穿越,时光可以新旧交流,米勒应该也会有相似的深情告白吧。毕竟,是劳动让米勒真实,是土地让米勒深刻,而绘画让米勒看到太阳的力量。他的一生,适用于一个奇怪的、看上去逻辑完全不通的句式——当米勒凝视土地时,他在仰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