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鑫 韩 婧
(1.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市经济开发区长城路小学,山东 菏泽 274000)
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正如双元制体系和工学结合模式一样,高职院校岗位实习未来将会向着半工半学的方向发展,高职学生有着大量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但是有研究指出,有将近50%的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和权益损害。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岗位实习的安全管理机制意义重大,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针对学生岗位实习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学校对指导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有较为细致明确的分类,但是由于考核监督的缺乏,因此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1]。另外,奖惩等机制的缺乏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岗位实习指导教师大都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课教师要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和科研等本职工作,已经占用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教科研的考核极其严格,不达标就面临着相应的惩罚,而兼职工作对专任教师的绩效考核影响不大。
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习动员会,一般在学生参加岗位实习前由系部组织。系部负责人向实习学生讲解安全事项,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由于教育方式老套、单一,学生当成老师的说教,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有逆反心理,只会使得安全教育适得其反。实习动员会式的安全教育大多浮于表面。
学院主要通过班主任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系。一般来说,班主任会不定期通过电话了解个别学生实习情况,由于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学院或系部下发的通知只能由班主任通过班级群传达,但由于学生忽视或屏蔽群消息,导致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并不能很好地领会和落实。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联系班主任或指导老师,擅自做主离岗离职,实习学生脱离学院监管处于失联状态,很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征兆和规律,杜绝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一套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机制。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容易疏忽,无形中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率。缺乏有效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院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有效地处置问题,反而会陷入混乱中。所以学院亟须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且制定预案,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定期检查预防措施和查堵漏洞,不定期利用演习预案进行演练,进而提高安防能力,提高事故应急处理水平。
岗位实习期间的安全主要在于:实习学生个人要学好安全规则规定并严格遵守,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但是实习学生年龄比较小,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甚至把岗位实习过于理想化。实习学生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应突处突能力更无从谈起,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会惊慌失措,处置不当而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
学生岗位实习安全管理涉及内容广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主要在于过程管理。针对岗位实习安全管理的特殊性,本研究主要从学院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学院层面,主要是完善管理制度,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学生层面,主要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应突处突能力。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1 建立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
岗位实习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作,贯穿岗位实习的每一个阶段。要建立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必须把“计划、实施、控制、评估”每一个环节的安全保障都要一一落实到位。
第一,在理论课堂和实践操作的教育教学中,要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比如大国工匠的成长、职业道德等,教育学生要遵守安全规则,增强责任意识,苦练操作本领,提高职业技能[2]。
第二,学生参加岗位实习前,要高质量地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安全问题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发生安全问题后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置。
第三,加强实习过程的动态管理。学生的实习情况要跟踪落实到位,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要及时排查出来,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解决。
第四,实习结束后的总结与反馈。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等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反馈给学院领导,在“实践—总结—再实践”中提升对学生岗位实习安全管理的水平。
1.2 建立安全预防与应急处置机制
岗位实习领导小组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无小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把工作内容进行细分,校企双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都要一一落实。制定安全排查计划,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里。建立一套完备的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危机预警、信息发布、心理干预、监督检查和反馈等内容。
1.3 建立监督考核与奖惩制度
若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建立监督考核与奖惩制度。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绩效与职责挂钩,学院进行监督和考评。增加学生安全管理在教师工作考核的比重,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生安全管理能力,使得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心,积极排除不利因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反馈,进一步提高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能力。
1.4 建立岗位实习信息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站平台日益成为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学院应该尽早搭建岗位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利用Internet的信息数字化对岗位实习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形成“学院——指导教师——学生”三端一体的立体化信息交互模式。岗位实习学生通过“学生端”查看学院或教师发布的通知信息、提交岗位实习总结以及反馈问题,指导教师通过“教师端”将学院发布的重要通知做标记并推送给实习学生、批阅学生提交的实习总结、解决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管理层,学院通过“学院端”向指导教师和学生发布相关通知、对指导教师反馈上来的问题作批示指导。通过此平台,不仅简化了传统的实习管理过程,而且实现了岗位实习的动态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4]。
1.5 建立“学院——学生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
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既需要学院,也需要学生家长,学生的安全监管需要学院与家长共同履行职责。家长与学院及时互通学生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院了解学生实习状态,手握主动权,及时作出调整,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发动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状况,如遇突发事件需第一件时间练习家长共商对策,切勿拖延、瞒报。家长也应该多与学生沟通练习,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上报学院。
1.6 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前置,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毕业后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实习实训课程,逐步培养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操作技能,熟能生巧,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要与企业接轨,按照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先锋引领作用,按照“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就掌握什么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来建设我院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1 选择优质实习单位和明确实习单位责任
实习学生的安全与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学院必须选择优质的实习单位来保障实习学生的安全。
岗位实习前,需要签订岗位实习三方协议,明确校方、企业方、学生方的权利和义务。首先最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对岗位实习期间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岗位实习期间学生的工资待遇情况要细致明确,来确保其权益不被侵害。其次,用人单位在实习学生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要坚守“不合格不上岗”的培训底线。最后,实习单位配备的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明晰,需在实习协议里做出明文规定,在岗状态时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指导教师负连带责任。
2.2 建立“学院——实习单位”联动管理机制
岗位实习期间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共同责任,建立“学院——实习单位”联动管理机制,把实习单位和学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实习学生,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院要深入实习单位搞调研,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状况,以便在实习前安全教育动员大会上有的放矢,让实习学生提前掌握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期间,学院派驻的实习指导教师要主动对接实习单位,深入岗位实习一线,了解学生状况,及时排查出安全问题隐患,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岗位实习结束后,以座谈会的形式总结实习学生管理、安全问题处置等经验。建立“学院——实习单位”联动管理机制,不仅有效保障了实习学生的安全,而且深化了实习单位与学院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2.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岗位实习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比较匮乏,导致其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再加上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作用,抵触学院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活动,这种情况给岗位实习期间的实习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为此,针对学生岗位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就不能单单局限于安全教育实习动员讲座,必须结合实习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安全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丰富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把安全理念融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提高政治站位,形成“人人安全,家家幸福”安全防范理念[5]。
不少学者的研究中均指出,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都是由于其自身综合素质弱导致的。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直接导致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处变应变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入校前,学院都应当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类培训并考核。通过培训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遇事要善于与他人合作,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