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

2022-12-04 06:14谢淑兰
中文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绩效考核医疗

谢淑兰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 康定 626000)

随着我国现阶段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医院医疗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诸多医院均纷纷展开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此管理方式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医疗统计数据质量之外,同时还可以在当前医院医疗卫生改革下促进医院工作高效完成,所以,相关工作的意义极其重大。

一、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的内容

对于医疗统计数据而言,其能够全面、真实地体现出医院具体运营状况及患者就医情况,可为医院决策及战略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针对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而言,其具有整体性、及时性、精准性等典型特征[1]。首先,医疗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必须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准确的,是真正能体现出医疗工作的真实状况,而不是随意填写或者胡编乱造的。其次,即时性是指在进行医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确保收集的数据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现阶段医院运营状况,发挥医疗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价值。再次,整理性是指在进行医疗数据统计过程中不能片面地针对某一个方面,是需要基于完整的结构进行医疗数据收集,在事实上必须是无误的、完整的,避免由于医疗统计数据缺失而造成的信息反馈不合理现象发生。最后,简洁性即医疗统计数据结果不宜太多复杂,对于事实情况的反映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人们通过清晰易懂的方式来使用。

新医改下,医院要突出公益性,注重高水准的医疗服务,竭尽全力地救治患者。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鉴于此,医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明确开展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增强公益性,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确定绩效考核目标,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展开。做好顶层设计和指标分解,从上而下、由广及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数据说明成绩,让“国考”成为一根“指挥棒”,通过对数据的复盘与分析,每个医院应该找准自己的发力点,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对考核的指标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国考”追求的目标:一是提升医患双方满意度,创建和谐医患关系;二是通过功能定位、质量安全、合理用药等的建设和改进,加强三级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三是通过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等的治理,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四是通过加强人员结构、学科建设等,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国考”考核的四大维度中,医患满意是“国考”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终极追求目标;医疗质量是永恒主题;运营效率是支持保障;持续发展则是方向模式[2]。只有将“国考”的四大维度的目标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国考”的指挥棒作用。

二、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概述

1.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难点分析

第一,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的获取,来源于医院的HIS信息系统[3]。部分医院使用的HIS信息系统搭建时间较久,技术相对落后,大量临床数据和医疗系统的使用操作功能均来源于HIS系统的底层支撑,较难整体系统性地更换现有的HIS信息系统,大多是通过增添补丁的方式进行更新,以满足当前的实际使用需求。而三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数据来源和各模块之间,需要确保考核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考核数据调取的及时有效性、考核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这些精准的信息数据收集和复杂高效的计算要求,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薄弱的HIS信息系统,使得信息化医疗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较大限制。

第二,数据采集的源头多而散,加大了对数据审核的难度[4]。大数据时代,使得HIS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各个部门广泛应用。HIS系统中的众多子系统,采用数据接口,对自动采集源头的相关数据进行接收,并加工整理数据,从而实现医院统计报表的自动化。使得数据统计以及数据分析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医疗部门的病案数据统计以及病案数据管理带来了便利性。源头数据主要来自病案首页,其采集点分散于不同的部门,包括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站、收费系统、手麻系统等,多数原始数据可以在HIS中自动生成,并直接将数据传送至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但在统计过程中,不同步骤的界限并不清晰,由于统计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的限制,过分依赖HIS系统,甚至不清楚数据是否为自动采集,会对数据的审核出现人为错误以及误差,导致出现数据错误以及误差的发生,这就增加了数据审核的难度,使得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信息不及时。对于医疗行业而言,统计数据更新速度加快,短期内很多信息难以及时跟进,从而不利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影响整个统计结果,造成结果不精准[5]。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中针对信息录入的及时性要求不高,难以及时获取提数据统计过程中的信息,从而不利于统计整个结果。另一方面,因信息化建设能力有限,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失误,也不利于统计数据质量。在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方面,医疗服务行业及时性较差,严重影响统计数据构造与质量,无法集中管理医疗数据信息。

2.2 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行业数据信息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等特征,处理难度相对较大,统计数据结构跟不上数据变化的情况较为常见,其源于在于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不对称。一般情况下,

信息化系统则是各种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能够高效率、准确地传输信息。然而,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工作量较为繁杂,不及时传输信息的情况尤为常见,从而不利于信息传输共享,在信息统计与处理系统中未及时更改信息源。信息化建设能力有限与信息管理水平较低均会诱发这一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处理好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应注重信息对称性,提出有效措施,全面解决。

2.3 信息不准确。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结构,统计数据结果若同实际完全不相符,那么则不利于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因数据提供与收集环节问题较多,导致数据信息不准确,这便是统计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点。第一,人为因素。在信息化系统运用过程中,统计数据工作人员信息处理不当,导致数据出现错误;第二,管理因素。在信息化系统使用与医疗统计数据运用期间,管理不当、不严格也会影响信息准确性。

2.4 信息标准化不足。信息来源、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信息统计等各个阶段的标准性直接关系到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度。现阶段,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资源不准确的原因在于信息管理标准化较低,因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处理标准不清、不明确,导致信息流动过程中准确度较低,前后信息不一、受损或丢失。因此,应对信息流程过程的标准性进行有效控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强化。

2.5 信息简洁度不高。目前,信息重复使用、重叠的情况较为常见,统一信息数据中反复出现,如果信息化水平较低或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较差,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从而不利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医疗统计数据必须精准、明确,能够对信息进行全方位处理,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简洁度,如此便可直接使用数据信息,无须进行额外分析。对此,针对统计数据结果不清晰的情况,医疗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应注重数据的简洁度,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数据使用率。

三、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具体策略

1.健全其法律法规制度

在收集医疗统计数据和管理医疗统计数据时,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去实施工作。为了避免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出现谎报、虚报、伪造、瞒报以及篡改甚至拒报医疗统计数据信息,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有关医疗统计数据的法律法规制度。组织医院统计人员学习各类法律法规。

2.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步伐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涵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大体系,共55个相关指标,其中定量指标50个,定性指标5个。考核指标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内容涉及医疗、护理、科教、病案、药事、院感、设备等方面。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要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结合医院实际,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本土化。基于三级公立医院而言,应积极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巧妙地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平台,采取与实施医疗质控指标智能监控与现场督查相融合的管理方式,实施精准化、全方位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并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全方位优化,从而对医疗资源及运营情况进行精准管理,从而彰显医院水平和潜能,提高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适应新医改需求。大量指标的质量管理需要超强的信息化支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有利于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研究发现,依托大数据分析,全方位整合与分析数据,制定可视化数据报告,结合数据进行精准预测。

3.实施监控评估

医院统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应充分挖掘数据,评估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只做简单的数据堆积,而要按照数据模型进行归类,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灰色预测、回归分析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完成各指标的数据统计和预测预警功能,从而实现指标的精准管控,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考核结果的实用性。加强以指标为导向的质量管理,即通过对结果指标的回顾性分析,做横向和纵向比较,积极发现问题,寻找短板,瞄准薄弱环节,应用量化考核,促进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4.构建指标分析体系

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完善质量与控制指标体系,形成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使其具有全面性、代表性、规范性。深入解读每个指标的意义、来源、计算公式、数据采集节点等,达到不同职能科室对同一指标认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规避指标体系建设不完善和各部门提供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5.信息共享渠道的建立与管理

逐步提升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全面有效实现信息数据的跨空间查阅以及调取等工作,满足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打通医院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10]。医院的数字化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一化的统计方式正在朝着开放式的模式发展。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全面提升病案统计工作效率,从挂号分诊到就诊,以及一系列的检查、入院再到相应的治疗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同时系统在此基础上能有效进行相应的归纳、分析、生成报表以及建档存档等工作,总体而言,相比于人工统计方式,能全面提升质量和时效,以保障具有较高的数据准确率。借助于实时连接的要求,还能保障满足数据资源共享的要求,方便结合工作需求来进行相关就诊记录的查询,便于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诊断。当前,医疗统计信息化迎合新时代发展所需,能全面提升我国的医疗整体水平,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

6.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加强医院统计人员思想层面的认识,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工作推动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理念,浅显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单纯地考核人员,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用于津贴发放,尚未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于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强医院统计人员对国考指标体系、管理理念的系统学习。其次,加强对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在信息化时代下,医院统计是一个复合交叉的学科,在对医院统计数据的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要求医院统计管理人员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了解和认识相关医学、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医学管理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对医疗统计资料进行全方位监督与分析。

与此同时,对于统计部门医院应高度重视,持续投入,加强医院统计学科的建设,增加统计人力资源配备,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活动,从而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统计人员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可有效降低工作负担,提高统计效率,使得统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重视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利用。要想在信息化时代下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医院统计人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增强责任感,加强对医院数据的核查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统计数据质量,用数据说话,服务决策,服务临床,为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精准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绩效考核医疗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