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岳(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加拿大分会)
经过基础设施领域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基建体系。近年来,城市设施从增量逐渐向存量过渡,行业发展随之进入瓶颈期,对于汇聚5000多万行业从业者、每年创造近30万亿产值的行业而言,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对此,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研究中心资助下,留加拿大分会展开了《数字化为城市与交通发展打开新的窗口》相关研究。
城市与交通的联动、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关心的社会经济话题之一。城市与交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建水平、产业布局、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投入资金常以万亿计,十四五规划部署中强调“大国发展,规划先行”,在前期规划和设计时出现的毫厘之差,会在建设过程中被万倍放大。
城市与交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主体行为等诸多数据和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最优方案推演,如对某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单体的规划体量上限的动态平衡、地块开口位置及数量的分析。在大基建迅猛发展时期,这些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主导,基本忽略对复杂数据进行基于精密算法的分析和推演,导致规划设计与客观发展需求契合度低,城市粗放发展。世界各国早已着手转型,澳大利亚悉尼中心特区群的“Central Sydney(悉尼中心)”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工具对商业、居住用地的比例变化、交通能力缺口等信息进行分析,并精准预测入境交通量、识别中远和近距离公共交通发展错位,进而采取加强职住平衡、补位公共交通发展等措施提升项目建设成果。同样获得成功的案例还有英国的“London Bridge BID(伦敦桥商业提升区)”、美国的“New York City”城市计划等项目。而在我国,因城市与交通规划理念的进入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起步相对较晚,我国仍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应用习惯方面存在欠缺。综上,城市与交通行业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机遇,作出如下转变:
在应用方面,建议首先由城乡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牵头制定行业数字化应用标准和规范,明确应用场景、行为准则、数据格式、交付标准等内容,为行业数字化应用的全流程提供方向性指引;其次是要求在控规制定、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的各审核审批环节中提供以数字化手段计算、分析形成的项目经济技术成果,形成以数据推导和论证的硬性管理手段。
在数据方面,借鉴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等城市级数据开放平台经验,结合我国已取得的成绩,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城市及交通行业开放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进行可机读、非专属格式的转换,使企业、高校、个人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和应用数据;二是将数据开放平台与智慧城市平台做对接,将城市与交通的实时数据与智慧城市属性数据进行融合,可进行如大规模交通流量对特定区域如停车场、小路口的压力分析,交通事故与风险的预警与识别等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