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实现美学传承与发展

2022-12-04 08:1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严孜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靠垫美学美术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严孜霞

小学美术课是小学美育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新版人美版美术课程更加注重课程本身与生活的关联性。传统文化是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一种文明追求,是贯穿中华历史的重要精神财富,将其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传统美学的鉴赏力,同时还能积极发展美术教育的人文性特征,进一步在社会主义教育的大背景下,培育小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民族性格,达到以文化人的深层次美育目标。

一、关注传统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课程展现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很完整的逻辑思维和有益的现实性,正因为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因图谱”,所以它用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可通过沿袭和教育得以传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

中华传统绘画作品历经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在与诸多多元文明的相互冲击中,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经过千年的历史长河而历久弥新。作为江南美术重要的分支,苏州各类美术作品集众多优秀的绘画理念于一身,产生了极富地方特色的美术策源。“多姿多彩的靠垫”是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既有几何构图,又有美学的初步启蒙,特别是可以借助苏绣这一艺术形式,将课堂的内容更多地融合传统美术的美学精髓。美是相通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绘画的基础技能,更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现代绘画的写实与传统绘画的写意有机地融入授课过程中。

(二)在美术课程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的气息

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艺术的陪伴,只有通过多种“养分”滋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多成长的动力。美术在整个艺术谱系中,是最基础、最喜闻乐见的一个分支,美术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绝对不只是一项爱好或一项技能,还有更重要、更长远的社会意义。要充分理解“传统的美学是我们的‘根’,现代的美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发展”,只有将古今并重,以今寓古,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美学要义从小根植于学生心中。通过这种借古喻今的美术课培育,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写意的美术作品,对其养成较好的艺术鉴赏与欣赏水平十分有益,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懂得美,才能形成优秀的中华人文观。

二、应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点亮美术教育的人文火焰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千年风雨,正是因为融入生活才显示出了不凡的魅力。通过发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对接小学美术教育,不但能够增强课程的可受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学传统、用传统、讲传统的自觉性,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有着很好的现实教学意义。

(一)加强教学指导,用传统文化引导美术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其艺术特性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基础,尽管艺术的种类繁多,特别是在中华传统美术传承的历史过程中,彩绘、泥塑、剪纸、刺绣、雕刻等艺术形式无不渗透着它们独特的艺术气息和人文光芒,其中合适的几何对称比例、色彩渲染效果、图形表现形式都随着时代发生着些许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美术教育中可以充分融合的美学内容。这些美术形式是我们的先辈通过自身的艺术想象和实践创造出来的。例如,在人美版美术一年级“水墨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水墨画的方寸之间,体会其展现的深厚写景寓意根基,体会画中的情怀与理想。这种寄情于磅礴山水之间的传统绘画之美,暗含山涧、村舍、白云、红叶构成了和谐的人与自然之美的文化张力,尽管小学生较难理解,但通过演示与解读,可以让他们得到对美的理解与想象,从而对传统文化水墨写意的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做好传统文化铺垫,提升美术教学中的参与度

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这些朴素的美学艺术元素背后是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小学美术课程应该将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创作、思考、引申等各个不同层面的理解程度,获得更多的艺术感悟力。在“多姿多彩的靠垫”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课程的美术要求进行归纳,而是应该从美术知识的教授入手,将轴对称、中心对称这样的几何构图原理作为基础教学,更多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绘图的几何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美学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对于图形纹样的构成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符号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美术知识与技巧的教学中引入对靠垫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所富含的人文、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艺术性认知,从而让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生活细节入手,从简单中认识美术元素的复杂性,同时还能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的美学思维能力,懂得如何从简单的生活用品中发现美、探索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自己的想象与思考融入对这些生活用品的美术再创作中,不断收获更多的美学素养提升。

三、拓展传统文化所含美学领域,把握美术教育的创新方向

传统文化都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它具有的普世价值观也是它能够匹配每个时代最重要的特性。同时,传统经典美术作品中,很多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文特性。

(一)积极拓展美术的课程内容,引发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美术是构建学生美学基础的课程,在人美版的教材中,更多地关注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会转的玩具”“指偶剧场”“对折剪纸”这些课程中,更多的是将一些传统文化的美术符号引入其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不断培养他们积极的美术实践力,潜移默化地将美术教学中的对称图形、几何形状、旋转构型、透视效果等基础概念贯穿其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美术创作的基本能力。轴对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绘图知识点,所以在“多姿多彩的靠垫”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通过展示图形重合的现象,指导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几何概念。在课堂中可以提供一些万花筒,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理解这种对称对于美术创作的意义。经过简单的对比后,可展示靠垫所富含图形中的轴对称样式,并以此作为多姿多彩靠垫的创作源泉,使学生在后续的实践绘图、剪切过程中,充分理解相关图形构成的条件,并通过想象建立更多的轴对称图样,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二)继承传统文化特点,由简入繁对应美术实践创新

美术是艺术最佳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美术创作方向。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不但可以了解它的实质,而且能够将其与现有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这样可以从中找到传统文化与现有社会发展进程的最大结合点。在开展美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将当地传统美术特色作品融入教学设计中。例如,在开展“多姿多彩的靠垫”的创作表现环节时,可以选用适合的传统纹样图案,利用骨式,采用剪、粘、拼等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靠垫作品。这种将民俗艺术与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既是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也是将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发扬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创作自己的“靠垫”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使他们制作更多的绘画纹样,也可以适当地引入相关艺术资源,让学生感受接地气的美术气氛,更为直接地体会到源于传统艺术的魅力,还可以根据当地艺术作品形式、特点等地域特征,让学生从实际的美学实践中感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通过美术课程的感知,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现代艺术,这就使得现代美术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思维”,通过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新时代、新发展历史时期必须发扬光大的艺术瑰宝。以“继承”向“创新”的模式进行发展,使它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不但能够增强美术课堂的“文化魅力”,也能有效地利用美术教学,整合传统文化艺术精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在塑造其人格和品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靠垫美学美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术篇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靠垫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