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厚明
贾厚明,江苏省首批教学名师,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享受盐城市政府“高层次教育人才”特殊津贴。
家是幸福的港湾。在家庭这一“社会细胞”里,有着你们最亲的人。如何写好他们呢?相信这一组习作给出了答案。
首先,要彰显真实。
“真实”要求大家在摹写亲人时,不夸大,拒粉饰。比如,郭青霖同学在《我的父亲》里,真实地描写了父亲身上的异味:“因为长时间待在加工海产品的车间里,父亲总是带着一身腥臭味回家。那种腥臭味早已侵入他的皮肤,钻进他的指甲,渗进他的每一个毛孔里。”再如,王晨阳同学在《我的外太公》里,描写了外太公的年迈和迟钝:“他的脸稍长,皱纹早已爬上额头;面色泛黄,大小各异的褐斑散落在脸颊两侧;牙齿已掉光,所以只能吃粥。他的目光也很迟钝,时常盯着一处发呆,似乎在思考什么,回忆什么。”
其次,要捕捉细节。
作家李准说:“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朝夕相处的家人,我们应多多观察,捕捉那些动人的细节。比如,王一鸣同学在《奶奶的柿子》里,这样描写奶奶摘柿子的场景:“奶奶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戴上袖套,拿上剪刀,小心地扒开一丛丛树叶,然后为我剪下几只熟透的柿子。”再如,王晨阳同学在《我的外太公》里,这样描写外太公夏日纳凉的场景:“夏日,他便搬出一把嘎吱作响的竹椅子——那是他的‘宝座’。他习惯坐在上面,跷着二郎腿,摇着大蒲扇,眯眼假寐。”
最后,要融入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写作时,大家要向三个小作者那样,把对最亲的人的赞美、感恩、怀念乃至于愧疚等多种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样才能直抵读者内心,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