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秦怡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棘手问题,如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会产生噪声、扬尘等污染,影响环境。为实现我国建筑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应将绿色管理理念逐步推广到建筑业,以期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绿色管理是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绿色管理定义概念,其主要目标在于解决过去忽略的问题,并在保证经济效益前提下,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绿色管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其已经有了一些发展,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大力提倡“绿色经济”,而企业“绿色经营”思想的形成背景就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而出现的,并日益严重。在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发达,建筑行业对环境影响并不显著,环境问题可以用简单方法来解决,但是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例如,由于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造成大气、光化学污染,气温升高,动植物受到影响等。目前,我国有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人类面临着地球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匮乏,逐步开始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被社会所抛弃,人们认识到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企业也逐渐改变自身经营观念,并开始引进和推广建设项目绿色管理思想。随着绿色经营思想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当前,绿色管理思想可以归纳为:一是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并在各个方面都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生产。二是政府的大力推进。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从法律、法规、宣传、宏观调控等方面着手,在环保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三是绿色消费的大众需要。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会更加注重环保。在北京和上海消费调查中,有80%以上的消费者对环保产品有着强烈需求。这表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绿色管理,首先要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能够达到项目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传统建筑工程,往往注重的是时间和质量,而忽略了节省资源和能源问题,有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材料和精力。而绿色管理理念的融入,使得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注重对工期、质量和能源的有效控制,做到三者之间达到某种均衡,既不会盲目追求某一方面目标,也不会忽略另一方面的控制,同时保证质量、工期和节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建设项目中,要把绿色管理意识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之中。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些企业并不注重环境保护,缺乏全面环保意识,无法实现绿色建筑发展。但是,实施绿色建筑管理,必须要树立环保意识,让所有员工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在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环境保护,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施工方面都要尽可能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企业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合理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在建设项目中,企业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有些企业认为,实施绿色管理会增加投资,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其实,绿色管理并非是为了环保而盲目地投入成本,而是要在环保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达到双赢效果。例如,在节省材料和能源情况下,可以减少采购费用,减少运输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建筑节能上仍然处于滞后状况。根据统计,目前已建成建筑物中,仅有5%的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而超过90%的新建建筑物为高耗能建筑。同时,我国目前社会能源和能源消费总量的28%,2020-2030年期间社会总能源的30%-40%会是建筑能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建设项目进行中会产生大量废料,包括废砖、混凝土、废渣、木材、塑料、玻璃、钢筋等。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堆积量已达70亿吨,而且每年增长率超过10%,超过67%的城市被建筑垃圾所包围。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治理尚无有效治理手段,多采用露天堆存和填埋法,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识别建筑工程环境要素,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特殊性,往往施工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许多环境因素在施工前无法预测。
其次,环保标准比较混乱。在建筑行业中,环境法规和标准多种多样,业主和政府之间也有不同需求。因此,制定环境政策、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标准等都要综合考虑。同时,目前对环境治理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企业又是以利益为导向,所以在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常常考虑不周。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环境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在环保计划制订和监测方面暴露诸多问题。企业中环保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偏少,且相关环保管理人才素质偏低,严重影响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建设项目中,文明施工管理是实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建设文明施工文化。在建设项目现场构建绿色建筑文化,员工要树立绿色经营观念。现场张贴绿色施工标语、口号,积极宣传节水、节电、节能等措施。必要时,可举办“绿色建筑”讨论会,鼓励员工发表自身看法,既要营造良好建设氛围,又要丰富员工生活。其二,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秩序管理,施工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秩序和环境卫生管控,定期检查施工环境污染状况,禁止焚烧恶臭、有毒、有害的物品,以免对其他人员的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其三,对施工人员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推行文明施工,注重业绩考核,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热情,增强员工责任感。首先,编制项目施工管理名册,在施工中,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要实行实名制登记,实行责任制;其次,根据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进行各种数据的检测。此外,对工程项目的绿色建筑是否满足上述要求进行评价;最后,实行奖惩相结合的制度,对施工合格、落实绿色管理理念的工人给予精神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对于施工不达标的工人则要采取惩罚措施,及时进行培训、教育,从而增强其绿色环保意识,争取在后期建设项目施工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1]。
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本质上在于维护周围的环境,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下面几点:其一,保护周边设施。在施工前,建筑企业要系统勘探周围的环境,深入了解、掌握周围暗沟、电缆、管道分布情况,从而保证施工时不会破坏周围设施。其二,强化防污、防噪音、防粉尘,将绿色管理思想落实到建筑项目管理中。其三,控制光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在进行电焊操作时,必须在周边进行遮蔽,以避免影响周围居民和行人。在晚上施工时要安装节能灯,并且要对照明方向进行调节,将废电池、焊渣、机油等废弃物料进行封存,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其四,制定节能措施。为了使绿色管理理念得以贯彻到建设项目管理中,可以在工地现场制定节能措施,明确节水、节电、节材、节地具体目标,并将工人分成工作小组,为各个小组提出节能指标,并及时总结节能经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
为了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对有关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其一,方便查询。在设计文件系统时,要注意文件种类,例如文件的名称和日期,还有文件的存放位置,都要仔细标注,这样才能方便后期查找。其二,记录在案。文件的发放、使用、返还都要记录,包括文档的变化和作废,且档案管理员要保存最新的文档。另外,设定科学的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效能。其三,要保证环境文档的实时性和科学性,就必须对相关文档进行科学的审查,对失效文档及时回收,且做好相应记录工作,并要认真标明所需的文件,避免使用不当[3]。
在建设项目中,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因此,要想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制订相应应急方案,这样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另外,在制订应急方案之后,还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在紧急情况下,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突发事件进行有效识别,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及紧急事件处理和责任认定工作。
为保证环境管理的有效,确保环境管理符合环保管理要求和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单位必须制订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审查方案,并将结果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确保在评审期间,对项目环境影响及重要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并能有效地借鉴以前的评审成果。另外,在评估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二是检查环境管理制度对废物的回收利用效果,做好审核工作[4]。
在进行建设项目环保控制时,要根据相关预算,对各区域垃圾进行相应的估算,划分为地基土方、地面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及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并对施工产生的废物进行量化,定期进行计量和搬运,确保所产生废物数量有记录。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地磅设备,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检验,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对其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费用、运输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定。在建筑项目中,所有可循环再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的废物,均应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在施工现场,要将垃圾站封闭起来,对不可循环使用的废物,应由有关专业单位处理,且存放期不得超过30天,可循环使用废物不得超过15天[5]。
在施工中,既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又要保证临时设施的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并合理地利用建材,防止资源的浪费。同时,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分配劳动力和材料,实行项目总承包。在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基础上,实行全流程的环保管理。
一方面,要用最新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结构、装修材料相关零件等都要进行工业化处理。同时,要节省能源,不断改善周围的环境。在建造时对工艺做一些改进,以确保装修的合理性,保护生态,同时也利于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有关环保建筑的质量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市场发展较快,如果提高了门槛,大部分建筑公司都会选择离开,这会导致就业困难;二是建材价格会上涨,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这就需要在常规化作业时加大节材控制力度[6]。
在科技发展和创新基础上,注重节能、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中通过对比和判断,最终选择更好的方案。同时,也要合理地设计工序,相邻工作区要确保所需资源充足,确保所需电力消耗正常。合理使用相关机械设备,确保在使用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设备功率过大而使其负载不成比例,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根据施工进度,对施工项目进行相应监控,合理地使用环境友好型机械设备,提高建设项目绿色管理有效性[7]。
综上所述,要使我国绿色建筑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就必须对目前绿色建筑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对策,以保证建筑节能的长效发展。同时,在工程后期,需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实行环保控制,开发和改进绿色建筑技术,从而推动我国建设项目绿色管理不断完善,切实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相关链接
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
与传统的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绿色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综合性。绿色管理是对生态观念和社会观念进行综合的整体发展。
(2)绿色管理的前提是消费者觉醒的“绿色”意识。
(3)绿色管理的基础在于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
(4)绿色标准及标志呈现世界无差别性。
5R原则
可概括为“5R”原则:
(1)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
(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用“绿色标志”。
(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全程控制原则
企业大多只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而对产品在发挥完使用功能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则缺乏相应的管理。因此,实施以产品为龙头,面向全过程的管理是绿色管理的原则之一。
双赢原则
即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这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时这一原则表现为彼此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的相互做出的一定程度的妥协,而不是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