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服务视域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与实践

2022-12-04 13:04:43柳州工学院孙晓明李亚云黄芸
区域治理 2022年38期
关键词:智库图书馆服务

柳州工学院 孙晓明,李亚云,黄芸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是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以及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实现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融入协同服务相关理念极为必要,以此助推高校整体更好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主要特点分析

第一,社会知识传播者形象的树立。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社会知识传播者形象为各大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存在形象,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内聚集大量人才,实际所拥有的人才资源数量极多[1]。同时,由于高校内不同专业学科所具备的人才数量表现出日趋增长的发展水平,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对应专业领域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也更为明显,且这些专业人才在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与发展方面也发挥出较大的支持性作用。

第二,信息资源丰富多样。通常来说,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且多样性明显,主要来源于实际采集数据以及官方数据。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整合研究成果,并将其利用校内数据库统一保存管理,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集中管控,提升相关专业研究成果安全水平,也支持对相关研究人员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且可以促使大量研究成果能够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智库服务中。

第三,学科领域交叉明显。对于不同高校而言,其学科设置相对独立且完整,且各个学科设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通性。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对高校学科资源充分利用,并实现对高校图书馆自身在图情领域所具备的学科优势实施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发挥,助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加速融合,保证从跨学科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实现对研究领域的持续拓展,保证可以在复杂问题处理与解决方面综合利用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

第四,发展过程相对独立。高校图书馆包含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范畴内,需要切实满足用户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需求,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具备客观独立属性,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够提供客观性以及独立性更强的咨询建议。

二、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作用分析

第一,以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在文献信息资源传播方面发挥着枢纽性作用。想要实现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引入大量信息资源的支撑,可以说,知识与信息资源已然成为对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质量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切实把握、迎合时代需求求,针对传统服务模式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进行全面性弥补与处理,对本身所具备的文献资源库落实全面性、实时性丰富扩充,搭建起更为完善的子案子资源库,并切实参考高校图书馆的现实情况与发展需求进行硬件设备的升级。依托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学科研究、信息决策等方面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助推高校图书馆服务逐步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加速转变为基于智库理念的个性化服务。

第二,以高校图书馆影响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科研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已然作为高校内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以及资源集散地而存在。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发挥,也阻碍着高校图书馆的更好发展,而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进程的加速就能够达到规避上述问题的效果,促使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决策支持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显现与发挥。实践中,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持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结合图书馆服务咨询方式的更新、服务功能的优化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程度的加深,实现高校图书馆总体服务模式的更新,支持高校图书馆自身实力的增强。在此基础上,依托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加速展开,还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扩大,提升对专家队伍获取决策咨询服务的吸引力,支持高校图书馆良好服务品牌的优化构建,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效果。

三、协同服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优化路径探究

(一)切实参考用户需求推动智库服务水平的提升

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当及时追踪政策动向,调整分析策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多维度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智慧服务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特征,在开展实际的学科情报订阅时,应当基于用户需求分析,设定服务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开启针对科研教学的多渠道服务。总体而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牢牢把握一流学科建设的最新动向和机遇,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全面有效地组织和优化海量知识资源,分层分类按学科规划、设计开展各项服务。同时,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深度揭示、挖掘、整合、分析、评价、可视化展现各种类型的大数据资源,可以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知识服务与决策咨询[2]。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围绕用户需求推动智库服务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要点:

第一,引入智库人才模式。围绕高校人才优势的充分发挥,构建并推行新的智库人才模式,即“优势科学专家+图书馆学科馆员+专业硕士与博士”,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升级。同时,要注重利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更多不同专业的人才作为馆员,并引导其结合自己的专业推出社会化信息服务。第二,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指挥决策的科学合理形成是智库的主要职责,实践中,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切实参考用户的实际信息要求,结合沟通渠道的优化构建与利用,为用户及时提供更为全面、科学且权威的信息,以此促使智库研究质量表现出明显提升的发展趋势。此时,需要加强馆员与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可以为不同专业相关研究的展开及时提供高质量服务。第三,积极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可以主动与不同专业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促使高校育人资源进一步拓展,强化实训与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高校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的“双赢”。第四,制作用户专属档案。对用户常用信息资源类型、服务过程与反馈、研究方向等信息进行长期性记录与保存,形成用户专属档案以及数据库,以此为新研究项目的题目、方向等的确定提供支持,保证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特色性相对较强的智库服务。

(二)依托专业化信息服务加速智库资源的整合

第一,推出科技查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实践中,需要为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服务,此时就需要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大量积累与保存,支持用户进行更多优秀研究成果的产出。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同专业领域的智库迅速发展,助推智库决策体系以及决策过程持续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促使现实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专业科研机构等组织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搭建具备高校特色的智库数据库。在进行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参考高校实际设定的办学方针、特点以及区域特色、图书馆现有馆藏特色完成,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特色资源库,为用户提供特色资源查询服务,扩充智库服务内容。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图书馆均包含特有的存储系统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当以此为基础推出全网与馆藏资源的统一检索服务、基于专业知识储备的学科决策咨询服务等等,优化高校图书馆特色智库数据库的构建。应当进一步加速推进智库专家管理平台以及智库成果转化平台等多个服务平台的整合建设,综合保存科研数据信息,支持科研数据信息共享,达到长期保存、开放获取智库科研数据信息的效果,以此为基础助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第三,搭建文献检索与传递统一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与各类知识平台,如知网、维普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本校乃至区域内的文献统一检索与传递平台搭建,为用户提供文献资源直接检索服务,依托馆际互借的方式保证用户更好、更快地获取所需文献资料的全文内容[3]。应当主动与国内外高校、文献中心等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此补充高校图书馆智库资源的不足,鼓励馆员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即为课题研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收集、整理、保存以及推广传播智库成果。

(三)结合高校图书馆联盟共同建设与发展智库

第一,引入服务协同模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不再适用,个性化服务模式逐步兴起并受到更多关注。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其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高校本身所拥有的大量专业人才智力支持以及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整合性利用,构建并推行“政府(或是企业)-高校-高校图书馆-政府(或是企业)”的循环协同服务模式。具体而言,由政府部门或是相关企业提出科研项目;由高校专家学者结合所提出的科研项目展开分析,提供项目决策咨询服务;由高校图书馆负担整个科研项目开展期间所需所有文献资料、信息数据的提供任务,收集、整理与整合信息,并传递至政府部门或是相关企业,支持科研项目的科学、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主动与政府部门或是相关企业交流与沟通,助推基于智库理念的图书馆服务逐步转变为个性化服务,实现智库服务队伍的优化组建,促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成为现实。

第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智库国际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协同服务视域下的必要举措。实践中,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实现智库建设,就需要依托课题合作研究、国际性学术论坛、访问国外高校智库等方法深化展开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吸纳国外知名高校在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成果,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借鉴与引入。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将决策项目设定为枢纽,综合国内外优秀学术研究人才,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深化交流沟通,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实现决策咨询的国际化建设。依托对外交流合作活动的深入开展,还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提供更加多样、丰富的资源信息,以此为高校各项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有力的支持,实现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相互借鉴学习,高校实际具备的国际竞争力也呈现出逐步提高的发展趋势,驱动高校图书馆智库加速建设为国际化高校智库。

第三,加大建设经费支持力度。资金充足是确保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质量达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过程中,经费支持更多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拨款[4],但是这种单一来源的资金支持无法切实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现实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当着力拓展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建设经费支持力度。实践中,需要在提升现有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国家与区域图书馆、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助推高端品牌智库的建设,确保高校图书馆与智库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发展的新趋势。

(四)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智库的评审机制

第一,推动评审机制的规范化建设。评价科研项目及其成果质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智库评审的主要任务,实践中,必须要完成更具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价机构建设,加速评审机制规范化发展,落实评审内容的具体化设定,以此为基础独立完成对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成果、社会责任以及职业操守等内容的权威性评估,从而达到更好维护智库成果质量的效果。依托健全、完善的评审机制,可以更好地规避高校图书馆智库重视理论研究、纵向课题研究以及成果数量,轻视对策研究、横向课题研究以及成果质量这一问题,助推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升级。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相关政府部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依托高校图书馆智库评审机制鼓励相关研究人员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质量提高,提高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竞争力。

第二,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根据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与需求变化情况,对评价指标落实动态性更新调整,以此更好地激发高校图书馆馆员自我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促使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与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促进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智库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保障这几项一级指标,其中,服务质量可以细化为服务新颖程度、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权威性、服务时效性这几项二级指标;服务效果可以细化为服务认同度、服务实用性、服务满意度这几项二级指标[5]。应当安排馆员定期围绕嵌入服务的重心、规模等内容展开深入性探讨,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并结合高校设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采购补充,支持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以及服务升级。

第三,更新调整激励制度。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不仅要立足于高校教师,还要能够为需求者提供优质服务。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对信息进行全面性收集以及动态追踪,把握当前更为热门的研究方向,落实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以此为更多用户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信息产品,支持科研项目决策方向的合理设定。同时,依托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设定与落实,调动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政府决策研究与课题研究,切实发挥激励制度在优化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助推高校图书馆智库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在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升级以及影响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智库人才模式、服务模式、评价模式等多内容的更新,实现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建设升级。

猜你喜欢
智库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飞跃图书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全球化(2015年9期)2015-02-28 12:40:12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