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市子江中学(362200)李 晶
随着晋江市经济的发展,来晋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晋江市流动人口超过半数且还在持续增加。晋江市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秋,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共37.57万人,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21.3 万人,占比达到56.7%。来晋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晋江安居乐业,他们的子女在晋江生活和学习,成为新晋江人,但部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心中的乡愁无处表达和释放,他们无法完全融入晋江这座城市。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乡愁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在异乡不为异客”。
乡愁是数亿城市新移民共同的情感归宿,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乡愁文化凝聚了人们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的集体追思。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离乡”成为一种常态现象。大量的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异乡,部分人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回一次家乡,有些人甚至好几年才能回一次家乡。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看着这个相对陌生的城市,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心中的乡愁无处安放。
“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是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对晋江有一种陌生感,缺乏归属感,他们大多不会讲闽南语,不太了解晋江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在面对本地学生时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容易自我封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和表达情感,较难融入晋江这座城市。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晋江,对故乡的记忆比较模糊,乡愁文化缺失。
乡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刻苦、勤劳、正直、善良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将乡愁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讲述家乡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田,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创作关于乡愁文化的美术作品,还能帮助学生表达情感,抒发思乡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交流、欣赏和评价,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乡愁文化,表达和释放乡愁。
人文关怀,其核心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释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教学不能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美术教学应突出学科特征和学科价值,发扬人文主义精神。
每个人都有思乡情怀,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生活在异乡,每逢过年过节,看到本地人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思乡之情就会更加强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地方的文化又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多去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进行情感交流,讲述思乡之情,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书写感悟和做好总结。课中,教师先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让全体学生共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抒发情感的平台,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真诚沟通,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人文关怀释放他们的乡愁。
作为美术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多到实地去考察体验,感受生活,关注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了解形色各异的民间艺术,并形成人文意识。教师只有形成了人文意识,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乡愁文化,想方设法让学生传承乡愁文化。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第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先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对乡愁文化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学情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比如开展传统的民族服饰穿戴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还可以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跟大家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然后共同探究这些习俗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活动设计要注重紧密联系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多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家乡的乡愁文化,然后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第三,关注文化与生活,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文化,而乡愁文化就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术教师可以挖掘乡愁文化中蕴含的优良品德,引导学生了解并内化这些优良品德。比如引导学生从农耕文化中感受农民的勤劳,从传统技艺中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
乡愁是对家乡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讲述家乡故事,分享家乡的历史和民俗,挖掘家乡的传统文化,同时包容和尊重不同地方的乡愁文化,寻找不同乡愁文化背后的本质和共性,形成情感认同,促进文化交融。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营造真诚、友爱和理解的氛围。一方面,师生共同探究乡愁文化,寻找不同地方乡愁文化的共性,挖掘与乡愁文化相关的优良品德。例如晋江安平桥,只有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安平桥跟其他地方的一些古老桥梁在历史和意义上有所不同,但其涉及的文化内涵却大同小异,充分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了解不同地域的乡愁文化的内涵。例如不同地域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广西主要有挂艾叶、洗草药浴、饮雄黄酒等习俗,海南有洗龙舟水、赛龙舟、祭祀祖先等习俗,福建有水上捉鸭、采莲、吃桃子等习俗……端午文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清晰记录了中华民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学生只有多参与乡愁文化的交流学习,才能深入了解乡愁文化的内涵。因此,笔者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会包容和尊重多样文化,多关注晋江本地的乡愁文化,对晋江乡愁文化形成情感认同,把晋江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真正融入晋江这座城市,成为新晋江人。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描绘美好生活。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美术教师不仅要重视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还要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做”的方法。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图片资料,如条件有限无法实地收集资料,可整理以前的图片或者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课中,全班分享收集到的资料,激发情感,挖掘资料中的乡愁文化,从而为后面的美术创作打下基础。在美术创作环节,不要让学生局限于创作形式和风格,要多引导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融入乡愁文化,并注重情感表达,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创作活动,例如在校园内举办主题为“融在异乡不为异客——外地生乡愁文化作品展”的活动,或开展主题为“我们都是晋江人——感受乡愁,留住乡愁”现场长卷绘画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相关作品走出校园,走进乡村。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帮助学生找回缺失的乡愁文化,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乡情怀得以抒发。通过作品展览活动,让学生感受所展示作品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把乡愁文化转化为学生的文化认同。
让乡愁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既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充实了校园文化生活。
为了不断促进学生对乡愁文化的学习与研究,还可以对乡愁文化进行拓展延伸。第一,成立非遗文化或者传统文化研究社。可以由教师牵头,组织学生成立与乡愁文化有关的社团,例如家乡习俗研究社、乡愁文化研究社、家乡传统节日研究社等。社团可在全校范围内纳新,吸收来自不同地域对乡愁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应积极开设一些探究性强的课题,吸引社员一起探讨、研究。社团在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出校园,到实地受到乡愁文化的熏陶。第二,开展乡愁文化专题活动。每学年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一些乡愁文化专题活动,例如在每年的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开展主题绘画或者手工展览活动,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以“乡愁文化”为主题的现场书画比赛……通过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更好地传承乡愁文化。第三,开发和编写乡愁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乡愁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以美术学科为主体,融入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内容,进行多学科交叉渗透,取长补短,合理设计,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愁文化校本课程。例如开发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给学生介绍不同地方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学生关注民间的乡愁文化。教师要善于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乡愁文化校本课程教材,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优化,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通过课程的拓展延伸,乡愁文化从美术课堂走向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教师应鼓励社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还应丰富乡愁文化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完善校本课程教材、优化校本课程,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乡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之一。让乡愁文化走进初中校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乡愁文化,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家乡,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