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海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精神建设和精神引领,这是百年来党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挫折和困难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时代价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对于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并指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关联。新的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拥有9 500多万名党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值此民族存亡之际,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相继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随之成立,此后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组织。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了。”[2]“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和方向指引。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作为自己的纲领。第一,坚持真理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二,坚守理想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湘江战役是关系到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一战,红军之所以能够渡过湘江,最终取得革命成功,最大的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靠的就是一个个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理想,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举国上下正高歌猛进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践行初心,才不会迷失方向,方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担当使命,才不会精神懈怠,方有强大的奋斗动力。
第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实干精神,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苦干实干、拼搏创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这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4]。“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与生俱来的优良品格、一贯作风。不怕牺牲,是指为了党和国家事业舍生取义,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甚至奉献生命。不怕牺牲,是因为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坚定的信仰,为了理想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斗争是一门艺术。英勇斗争,就是指在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时候要有勇有谋,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13名全国代表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先后在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和国家大业,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忘死,与敌人英勇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亦然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不惜付出宝贵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数英雄在与贫困较量的过程中付出了宝贵生命。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称号且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在脱贫攻坚中表现出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的黄文秀同志,牺牲时年仅30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动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一切损害党和国家利益,损害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质。对党忠诚,一是要忠诚于党。党章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就专门强调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党员最起码、最基本的义务,入党誓词里面就有“对党忠诚”的规定,强调共产党员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推向前进的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4]。对党忠诚要求广大党员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拥护党的纲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组织的命令和决定,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是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人民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就86次提及“人民”。新的征程上,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关心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缩小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荣历史,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筚路蓝缕、铸就辉煌的一百年。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引领党和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5]一百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中共党员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成功召开了党的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领导组织,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了红船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具体精神形态。这些精神形态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们和伟大建党精神之间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党团结带领人民积极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 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1]可见,中国共产党发展之迅猛,取得的成绩之巨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中国共产党就面临“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思想腐化堕落、工作干劲不足、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治党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惩治腐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思想精华,是共产党人最好的精神营养剂,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上坚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良作风,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顶梁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6]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中华大地一片凋零,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许多仁人志士,如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最早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毛泽东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目标不断迈进,赢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党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英勇斗争,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综合国力、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但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激烈,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仍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不稳定因素增加;而且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7]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奋斗精神,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撑。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助力于建国兴国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斗力量,加强以思想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一百年来,党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就在于党始终心系人民,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精神文化也还不够丰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642元,21个省份未跑赢国家人均收入线。站在时代的路口,我们还需要继续砥砺前行。“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8]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重民、为民、安民、利民、爱民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坚定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责任担当。一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发挥着提振人心、凝聚力量、团结人民的精神武器作用,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英勇斗争、舍生取义,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育人,注重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育人的精神养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成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上“缺钙”,工作上只求应付过关,缺乏干事创业的干劲。究其根源,就在于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立场不坚定。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成长成才,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有助于共产党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补足精神上的“钙”,牢记“国之大者”,矢志不渝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先天下忧、后天下乐,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先锋作用。
精神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立命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与伟大建党精神密切关联。新的征程上,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关键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和制胜法宝。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首先,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10]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至关重要,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政治素养。只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党的领导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其次,要牢记“国之大者”,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体现到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工作当中,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执政考验位列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之首,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增强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通过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增强党长期执政的能力。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组织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行稳致远,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1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来时的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积极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一,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发展凝聚人心,赢得群众支持。 第二,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我们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内在要求。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第三,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2]要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协调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提升,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践行初心使命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是不谋而合的。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通过多种比对后作出的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作为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过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马克思主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新的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悟真理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3]。其二,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唯物论、辩证法真谛,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始终铸牢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稳步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4]伟大建党精神是奋进新征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精神武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特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践行“九个必须”,坚决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荣光。
一是要通过有效途径领略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内涵里面就包括了“斗争”“担当”等奋斗的元素。比较伟大建党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每一种具体精神形态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练出来的。要利用整体思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听取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等方式,科学把握和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二是要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和实际行动上。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新的征程上,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