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囊型包虫病发生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探究

2022-12-04 06:08:19白玛卓玛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宠物犬包虫病

白玛卓玛

(那曲市嘉黎县措多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那曲 852400)

囊型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全世界各个区域的流行广度较大,因此会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人体中会寄生大量的棘球绦虫幼虫,而且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性,包括了少节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等等,随着绦虫的不断增多,会对人体机能造成损伤。随着牲畜的增多,出现囊型包虫病的几率也会随之增长,我国西藏地区的畜牧业规模较大,因此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型包虫病流行现象,呈现出聚集性的特点。棘球绦虫喜欢生长在干旱少雨的区域,容易受到外界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应该在明确其基本特点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避免大范围传播而对西藏地区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1 概述

囊型包虫病是细粒棘球蚴虫引发的主要疾病,在西藏地区较为常见,会出现在狼、狗和狐狸等动物当中,具有寄生性的特征,除了上述最终宿主外,也存在较多的中间宿主,其中就包括了人类,也包括了猪、羊和马等家畜。该类疾病不仅能够通过犬科动物进行快速传播,而且鼠类传播速度也较快,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果在畜牧养殖中导致牲畜患上囊型包虫病,则会对其生长健康形成威胁,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会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限制西藏地区畜牧业经济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农牧民的生活品质。囊型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始于20 世纪50年代,进入21 世纪后,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囊型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督促防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旨在降低囊型包虫病对人类和牲畜的威胁,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例如,在《国家中长期动物免疫防治规划》当中,对囊型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国家包虫病免费救助计划”当中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有利于通过政府部门的力量加快囊型包虫病的预防与治疗,防止人类健康及牲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达到了统一化管理的目的。此外,在《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中,也规定了囊型包虫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在西藏囊型包虫病防治工作中也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要求,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疫情。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难度较大,会给治疗防控造成巨大挑战。

2 风险因素

2.1 犬类因素

2.1.1 农牧区

在犬科动物身上出现囊型包虫病的几率较大,因此与犬直接接触后有可能引发囊型包虫病。尤其是在农牧区,农牧民为了生活生产需求会养较多家犬,家犬的活动范围也较大,导致周围环境受到犬粪的影响,如果其患有囊型包虫病,则会导致传播范围扩增,给当地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在屠宰牲畜时缺乏完善的防疫措施,很多棘球蚴虫会对动物内脏造成感染,如果直接丢弃到环境当中被家犬吃掉,也会导致患病的几率升高[1]。同时,对畜牧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不足,长期采用不规范的屠宰手段,使得风险威胁逐步增大,感染患病的几率更高。除了家犬之外,流浪犬也是造成囊型包虫病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很多死亡的家畜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流浪犬在啃食后会感染囊型包虫病。比如在那曲县达前乡中的流浪犬数量较多,居民当中患有囊型包虫病的人数也相对更多。

2.1.2 城镇

从过往流行状况来看,农牧民是感染囊型包虫病的主要群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逐渐增强,在城镇中也出现了大量囊型包虫病患者,这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西藏地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会养较多的宠物犬,如果未能做好严格的防疫和检查工作,宠物犬身上的囊型包虫病病原菌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特别是很多人缺乏健康安全意识,在饲养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的状况,加大了囊型包虫病的发病率。由于未能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宠物犬的数量实施登记,因此在出现囊型包虫病后会给统计调查工作造成困难,此外缺乏切实可行的预防接种计划,使得宠物犬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引发不同程度的感染问题。

宠物犬受到人们的喜爱,且宠物犬会进入到人类的卧室甚至沙发、床上等,在频繁接触的过程中加快了寄生虫的传播速度,影响家庭环境安全。同时,在西藏地区城镇中的流浪犬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寺庙附近更加明显,很多僧尼在喂养流浪犬的过程中也会被其携带的寄生虫感染,这是引起寺庙内囊型包虫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缺乏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规范化管理,流浪犬的繁殖速度更快,也会对环境安全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宠物犬还是流浪犬,其患上囊型包虫病后都会对城镇居民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在防治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程度,以避免出现社区大流行的状况。

2.2 牛羊因素

西藏地区的牛羊养殖业发展速度加快,在接触患病牛羊后,也会导致人体感染囊型包虫病,在相关调查中显示,牦牛和绵羊的患病几率更高,一条虫卵可以感染10 类家畜,而绵羊和牦牛的感染率可以达到64%和55%左右,而猪的感染率在13%左右。因此中间宿主多为牦牛和绵羊,人们的养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疫措施或者操作不规范,则会受到牲畜感染而患病。在囊型包虫病的相关调查中,人的性别和年龄也会对囊型包虫病的感染率产生直接影响,比如男性感染率相较于女性而言更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也会随之上升[2]。

上述现象与西藏地区的生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畜牧养殖中女性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了放牧、剪羊毛、清理粪便和挤奶等等,而且也会用牛粪生火,因此与中间宿主的接触时间较长,这是导致女性更容易感染的主要原因。在生产生活中的健康安全意识不高,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会通过手口进入人体,引发囊型包虫病,进而传染到其他人当中。

2.3 水源和食物因素

西藏地区的游牧生活方式较为常见,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生活环境较差,而且水资源相对较少,水源不仅用于人类的饮水,而且也用于牲畜的饮水,如果牲畜中患有囊型包虫病,则会造成水源的污染,进而引发人类的囊型包虫病。特别是家犬和流浪犬的活动范围较大,其产生的粪便会对饮水源造成污染,尤其是当水源的流动性较差时,会导致病原菌的长期存在,造成囊型包虫病的几率升高。此外,西藏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相对较少,缺乏对水源的有效保护,随着海拔的逐步提升沸点下降,饮水中的虫卵无法在高温下彻底消除,风险隐患增多。部分牧民的健康意识较差,对囊型包虫病缺乏正确的认知,生产生活习惯不好,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绵羊肉和牦牛肉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受到西藏地区人们的广泛欢迎,同时也有喝牛奶、喝羊奶的习惯,如果在饮食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会加大囊型包虫病的患病风险。在农业种植活动中,对于动物粪便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会造成一定的土壤污染问题,使得蔬菜和水果等受到损害,人们在食用后也可能患上囊型包虫病。

2.4 社会因素

西藏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比如在拉萨形成了极具规模的旅游体系,各类物品和食品的流通更加便捷,人口流动也十分频繁,这是造成囊型包虫病大规模扩散的主要原因。缺乏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信息,因此给囊型包虫病的研究造成了困难,乡村与城市囊型包虫病的流行规律及关系也难以确定。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的附着能力较强,可以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类物品当中,包括了衣服、鞋子、汽车等,如果随着人口和物资的流动进入到非流行地区,则会导致该地区出现囊型包虫病感染的情况。特别是生态旅游行业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亲近乡村生活,但是也会造成感染囊型包虫病的几率增大[4]。

3 防控方案

3.1 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政府部门应该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囊型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以阻断囊型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传染源的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囊型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机构,为实践工作开展创造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更加详细的了解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乡村与城市传染源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重点防控的目的,避免在防治工作中出现盲目性问题。针对患病群体,也应该对其加以重点照顾,通过改善医疗环境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与负担,使囊型包虫病得到有效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传染状况。政府部门应该协同西藏地区的相关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公益性卫生组织的力量,在调查与防治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提高囊型包虫病防控水平。

3.2 切断该病传染渠道

农牧民在囊型包虫病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健康安全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以降低囊型包虫病的发病几率,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聘请专家到乡村开办专题讲座,使农牧民认识到囊型包虫病的危害性及其与自身经营利益、健康安全的关系,以便在生产生活中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确保牛、羊和猪的健康生长,避免病原菌传染到人类当中[5]。鼓励农牧民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做好消毒工作,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改善当前畜牧养殖的现状,防止出现随意丢弃动物粪便和尸体的状况。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国家相关防疫政策和技术方法等,帮助农牧民提高自身的防疫水平,在养殖工作中做好规范化管理。注重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动物粪便直接污染饮用水源。

3.3 完善防疫细节

由于囊型包虫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对于防疫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其掌握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技术方法,针对西藏地区的重点区域实施科学化管理,以保障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逐步提高乡村地区医生的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无论是在动物疫病防治还是人类疾病治疗当中,都要确保治疗经验和技术的先进性,为疾病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6]。增进人才的交流沟通,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囊型包虫病防治对策,增强整体防控力量。

4 结语

囊型包虫病会对西藏地区居民和牲畜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加强防治,以避免造成大范围传播的情况,为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打造更加健康的环境。受到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在西藏地区囊型包虫病的感染率仍旧较高。尤其是在犬类因素、牛羊因素、水源和食物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严重的传播现象。为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宣传教育和培养专业人才等途径,逐步提高囊型包虫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宠物犬包虫病
宠物犬慢性腹泻的治疗
简述宠物犬美容与健康
以假乱真的4D打印宠物犬
科学大众(2021年21期)2022-01-18 05:53:42
关于宠物犬常见不良行为纠正的思考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8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青海政报(2017年17期)2018-01-31 02:25:45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8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09:02:06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2期)2015-09-26 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