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敬泰
“新形势下的汽车行业运行和市场发展”主题论坛现场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促进市场合理增长。
11 月10 日下午,在2022 中国汽车论坛,举办了“新形势下的汽车行业运行和市场发展”主题论坛。本场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主持。政产研媒人士齐聚一堂,全方位剖析新形势下的汽车行业运行和市场发展,共同探讨汽车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宋英杰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
产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汽车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汽车销量由2012 年的1931 万辆增长到2021 年的2628 万辆,连续13 年居全球首位,占据全球份额的约三成。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连续七年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和保有量均占到一半左右。二手车交易量由794 万辆增长到1758 万辆,增长了1.2 倍,成为拉动汽车市场增长新的重要动能。汽车保有量从1.2 亿辆增长到目前的3.15 亿辆,增长了1.6 倍,居全球首位。汽车消费额由2.4 万亿元增长到4.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总额的1/10 左右,真正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但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汽车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2 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芯片、疫情等对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
好在政府部门及时出台了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和有力措施。在新车方面,推动汽车限购地区放宽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明确在2022 年底前对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至2023 年底。在二手车方面,全国范围取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限迁,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交易登记管理规定,极大地便利了二手车的交易登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措施,为新车消费腾挪市场空间。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地,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恢复。“从前10 个月的情况来看,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24.2 万辆和219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4.6%。在今年整体宏观经济遇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汽车产业还是保持比较亮眼的成绩,增速比1-9 月扩大了0.5 和0.3 个百分点。”陈士华表示。
具体到乘用车市场,今年1-10 月,产销分别完成1955.1 万辆和1921.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3.7%。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刺激传统燃油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出口销量的增长也非常快。
与乘用车市场不同的是,商用车市场今年出现较大的降幅。2021 年商用车销量小幅下滑到479万辆,2022 年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全年预计下降到336 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0%,降幅非常大,几乎是一个“高台跳水”。第一商用车网总编辑谢光耀预测:“‘十四五’阶段将呈现明显的V 型曲线走势,今年是深度下滑年,明年是休养生息年,后年是快速增长年。”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源对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产销量做出预测:“汽车整车销量达到2750 万辆是没有问题的;乘用车比较乐观,可能达到2400 万辆;商用车比较悲观,大约350 万辆,降幅还是很大的;新能源汽车比较乐观,估计会突破600 万辆。”
但要保持长期稳健发展,仍然要看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毕吉耀表示,在全球局势动荡、通胀高企、经济减速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外贸外资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在毕吉耀看来,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新征程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宋英杰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增速换档、动力转换、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预测,随着汽车快速普及和保有量持续攀升,我国新车增量规模将趋于稳定,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发展,二手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老旧汽车淘汰更新加快,汽车后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汽车消费持续升级,汽车市场的总量规模将稳中有升,结构质量将持续优化。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持续影响下,全球经济和贸易秩序面临风险挑战,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多,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成为新常态。
具体到汽车产业,氢氧化锂、钴、石墨、锰、钛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态势,造成汽车企业采购成本飙升,与此同时,“芯片荒”的持续蔓延也让车企“心慌慌”。“贵电缺芯”等供应链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矿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孙景文预计,锂价在今年创下新高之后,2023 年可能会在一个高位宽幅的震荡。
过去几年,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市场,主要是在演绎需求超级周期的逻辑,但是未来的3-5 年,战略保供逻辑可能成为市场的主线。孙景文说:“有必要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具备韧性的锂资源供应体系,考虑到中国资源的禀赋,单靠国内资源肯定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海外的资源基地。国内是加快资源开发,海外需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有影响的地方,加快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
对于芯片供需紧张的问题,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认为,这在未来反而是巨大的机会。“国内的汽车芯片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因为我们国家是汽车大国,全世界第一的产销量,所以在市场的需求拉动下,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发展是迅速的。”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而汽车芯片作为里面的关键器件,也遇到了自己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原诚寅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上下游共同协同,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加速推动国产芯片的大规模上车应用,而且通过产业创新、技术研发的有效结合,真正打造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副总监鞠成鑫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功能发挥良好,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允性和权威性的价格信号,在服务服从国家宏观管理、助力保供稳价和提高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上期所共上市20 个期货和6 个期权品种,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品种体系与汽车产业链高度相关,是“车轮上的交易所”。未来,上期所在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品种建设,在做优现有序列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品种上市,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一是研究推出氧化铝、铝合金、镁、钨和冷轧卷板等期货品种;二是研发氢氧化锂、钴、石墨、锰、钛等动力电池相关期货品种,服务“双碳”目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汽车企业、汽车品牌如何破局突围?
汽车之家CTO 项碧波表示,从关注度上看,中国品牌占新能源车关注度近70%,销量占比更是超过80%,虽然外国品牌依靠深厚的品牌积淀与庞大的用户基盘,在声量上抢占了一批用户的关注,但在销量转化上,外国品牌优势被进一步瓦解。中国品牌的产品丰富,品质优秀,价格覆盖较为全面,对于用户而言,可供选择的空间更大。
项碧波建议,汽车企业要推进品牌高端化,抓住时代红利。从产业发展上看,品牌高端化势不可挡,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继续升级,还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从消费趋势上看,高端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一些新势力品牌的高端产品已经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高端新品牌需强化高科技、高品质等卖点持续突破。
“2021 年的时候,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了14.24%,成功由萌芽期、发展期进入到了爆发期。我们也看到在今年新能源汽车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年1-9 月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体量已经达到354.9 万辆,渗透率较2021 年增长10 个百分点,达到24.86%。”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产业办公室主任、销售研究院院长熊甜波认为,在产品力的拉动下,新能源市场由政策驱动开始转向市场驱动。家用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份额,由十年前的40%上升到现在的80%,新能源整个消费都聚焦到了个人的消费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在熊甜波看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高端化趋势非常明显,未来也将持续向上突破,相信接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助推自主品牌持续向上突破。
除了国内市场,海外出口也是车企着重发力的市场。“今年1-9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已经达到了38.9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1 倍。”熊甜波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近期蔚来、比亚迪等车企海外布局的相关资讯,尤其是进军国际汽车强国市场的信息,一度将新能源市场的关注点从国内拉向了海外。国内的燃油车销量替代空间加上海外市场的增量,又恰逢海外汽车产能受限的机遇期,这无疑为中国新能源品牌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项碧波建议,新能源汽车出口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出海之路道阻且长。汽车是长生命周期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很重要,属地化运营和售后服务同样重要。未来想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还要依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布局,需要搭建更完善的销售与运营服务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