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线上答辩、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中国地质学会将对嫩江-黑河浅覆盖区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等19家创新基地进行建设,现将建设的创新基地予以公布(附件2)。
请各创新基地结合专家论证意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保障,编制《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22-2024)》(附件1)。创新基地建设期以本通知日期起算。中国地质学会将组织专家对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并对建设期的创新基地进行的评估、指导和支持。
请各业务主管单位、依托单位给予挂牌建设的创新基地必要的政策、场地、资金等保障条件,加强检查督导,着力将创新基地打造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地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
附件1: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22-2024)
附件2:2022年度创新基地(首批)评选结果名单
(刘恋 供稿)
LIU Lian:GeologicalSocietyofChinaannounced the Results of 2022 Innovation Base (First Batch)
附件1 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22-2024)
一 创新基地基本情况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创新基地定位、研发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等,简述现有研发及工程化能力水平,拟转化的代表性技术成果等。
二 主要目标
三年发展目标(包括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等)、阶段目标、预期成果等。依托单位应发挥主体作用。
三 年度工作任务
包括研究开发能力建设、工程化条件提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情况、开放服务与合作交流等方面,应分年度编制,任务具体、明确,可落实。
四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组织管理架构(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的职责、人员组成等),运行管理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科研决策机制、风险机制、人员激励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共建合作机制、投入机制等),经费投入预算及保障措施等。
五 共建协议
优化共建协议,明确共建单位职责任务、知识产权归属、收益分配等问题。
六 依托单位意见
七 业务主管单位意见
附件2 2022年度创新基地(首批)评选结果名单(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