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类主观题解题技巧分类例析

2022-12-02 10:10:36吉林刘兴吉于波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落绿色材料

吉林 刘兴吉 于波

“结合材料并运用教材中某一特定原理或相关知识,让考生说明、分析或者阐明某一做法、某一道理、某一原因、某一思想的科学性等等”,此类试题多出现在哲学类的试题中,设问中常出现某一特定原理或“相关知识”“说明”等关键词,它能与其他题型形成交叉,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说明类主观题从设问的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说明类与原因类交叉

【例1】(2022·全国甲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夏明翰视死如归,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王进喜崇高人生的写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年轻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 分)

第一步,找出能引起设问中结果的材料信息。从材料来看能引起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的材料信息有: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②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无限忠诚;③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人民;④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⑥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第二步,归纳梳理材料,这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若材料信息比较简明,逐条归纳和概括即可;若材料信息较多,在梳理时可遵循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共性后个性的思维路径,这样可以准确完整地呈现出材料信息。本题能引起结果的信息多达六条,因此从材料整体上看,展现了我们党在百年来的征程中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各个部分来看则是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因此,从共性角度可归纳为我们党百年来的初心使命和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材料较多时可以注意合并同类项并做出个性的归纳:①中国共产党关心群众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②始终以人民为标准和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③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党是如何了解“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那就需要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百姓诉求。第三步,依据归纳梳理的材料,与原理内容一一对应。始终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关心群众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以人民为标准和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做到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百姓诉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参考答案】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初心使命和不同时期的实际行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始终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始终以人民为标准和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百姓诉求,使中国共产党能一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二、说明类与措施类交叉

此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运用某一原理,来说明某一做法、措施,属于说明类与措施类交叉试题,若与措施类交叉,我们需要注重材料的呈现特点。从材料的呈现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材料呈现一系列的成就或者成绩

【例1】(2021·北京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1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 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 年到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

材料二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

2021 年4 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第一步,研读材料,找出成就或者成绩有几个。通过研读材料,我们能找出两个方面的成就:①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②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第二步,若设问中有具体的教材知识,我们可分解出知识要点。若设问中没有具体知识,此时试题难度适当增加,我们需要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材料的归纳,为了便于和设问中有具体的教材知识的题型同步,我们直接看第三步:归纳材料,与分解出来的知识或者相关知识建立起正确的关联,关联的原则是材料和知识语境的一致性。①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可归纳为中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植树造林,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积极为世界生态建设贡献力量。②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可归纳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需要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务实合作。据此,我们可以看出:①是通过局部(中国)的发展推动整体(世界)的发展;②是树立全局观念。至此,我们知道了此题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哲学中整体和部分的知识,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构建答案。

【参考答案】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角度考虑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把本国的事情办好,坚持植树造林,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本国的绿色发展,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务实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通过加强部分之间的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材料呈现一系列的问题或者不足

【例2】(2019·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 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 分)

第一步,研读材料,找出问题或者不足。研读材料可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步,依据教材知识,概述原理。我们可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概述为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方面指向的是“想”,一方面指向的是“做”。第三步,依据问题或者不足从反方向找出对策,与原理内容建立正确的关联。针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第一,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的价值;第二,需要自觉地保护和传承。

【参考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

三、说明类与体现类交叉

【例1】(2020·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教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 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 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 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 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 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12 分)

第一步,分解知识框架,确定答题要点,把知识框架依据教材,按照作用、要求、内容等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认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以此初步确定答题要点。第二步,引述概括材料,对接答题要点。从第1 版到第7 版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全面的过程,也是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

总之,说明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灵活,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实际和题型的特点灵活选取解题方法,从而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村落绿色材料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0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