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楷雁
“粪便手表”
这块恐龙粪化石里含有植物痕迹,是植食恐龙的粪化石
1.7亿年前,种类繁多的恐龙在地球上称霸,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植食恐龙。巨大的植食恐龙每天都要吃掉很多食物,堪比“植物收割机”。这就让人不禁担忧:那时地球的植被能供养它们吗?
其实不用担心,恐龙群在进食之后并不会一走了之,它们会留下一堆宝贵的“财富”——粪便。这些粪便都是上好的肥料,被细菌和小昆虫分解后,又反过来滋养着土地,新的植物很快就生长出来了——同一片土地上,实现了物质循环。
人类对恐龙的疑问,大多都是在化石中找到答案的。而恐龙化石中最令人惊喜的应该就是粪化石了。什么,粪便也能变成化石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粪便都能变成化石,只有那些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的粪便才可以。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矿物质会取代粪便中的有机物,矿化过程让粪便变硬,同时又让它们不再散发出臭味,形成了宝贵的化石。相比坚硬的骨骼,一坨粪便从安全落地,再到被埋藏,最终顺利形成化石的概率是较低的,所以目前发现的粪化石数量很少。而与肉食恐龙相比,植食恐龙的粪化石更不容易保存,极为珍稀。
粪化石有什么用呢?恐龙的粪化石可以让科学家们追溯和了解恐龙的食谱,据此推测那头恐龙当时的身体状态、生态特征,甚至是当时周边的气候环境等。当粪化石堆积成层时,还会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磷矿,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早在19世纪,英国的一些矿场就
开始开采粪化石用作农作物的肥料了。在瑞士,还有人把粪化石做成了“粪便手表”!这块被做成手表的粪化石就来自一头植食恐龙,自然矿化的过程使粪化石具有了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它成了漂亮的收藏品。
当然啦,恐龙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随意拉的一坨“ ”,竟有机会成为化石,在亿万年后被人类回收利用,发挥着这样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收集一个卷纸筒,变废为宝,跟着博物馆老师一起制作一只植食恐龙摆件吧!
《保护藏医药文化(上)》答案
1.密码是042。
2.书的价钱是5元。只有一种可能,哥哥没有钱,弟弟有4.9元。
3.A是预言家,B是藏医,C在农场工作,D是歌唱家并且没有迎娶格桑。
《名画被盗案》答案
a.中间这块小图是《清明上河图》的,见附图画圈处。b.当然是那名手持摄像机的“古人”,见附图画框处。c.不会碎,因为鸡蛋的高度=十丈+说话的人举着鸡蛋的位置到他的脚的距离,是大于十丈的,所以当鸡蛋掉落到十丈时肯定还没着地,当然不会碎了。d.湖中有一截高于水面的芦苇管(见附图画椭圆处),可见国宝大盗正潜在湖中。e.注意那人手上的伞,别人进入博物馆时带的伞都是湿的,可见外面在下大雨,而此人的伞是干的,说明他就是国宝大盗并且潜伏在博物馆里已有多时了,被调包的名画可能藏在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