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吉祥 图/马艳菊
每天我们都会说到门这个字,“把门锁好再走”“商店开门了”“快递放门口了”……带门的词也特别多,比如门钉、门面、门户、门神、门客、门生、门路、门诊等,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门户”这个词。
“门户”现在主要有5种含义:第一种是门的总称,1899年,正当英、法、俄、德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抢占势力范围、极力瓜分中国的时候,美国让中国“门户开放”,以便尽情宰割中国,这里的“门户”象征中国的国门;第二种是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如称某地是“这一带的门户,一定要加强守护”;第三种指家,如“兄弟分居,自立门户”;第四种表示的是某个派别、某种团体,如“门户之见”;第五种就是门第,如“门户相当”。
那你知道门户的本义是什么吗?它原来是指院落的出入处。院落是由人工围合起来、隔绝于外界的私密场地,院落里的人要与外界相通,相通的出入口就是“门”,门是院落的重要构成部分;“户”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它是个象形字,像一扇门的形状,古人将单扇的门板称为“户”,也就是有门必有户,门户开启,内外贯通,门户关闭,内外隔绝。这样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门户”组成一个词了吧!
“户”的字形演变
在古代,一个院落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每个院落都有一个院门(也叫街门、大门)。由于人们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差异,他们各自的院落自然也有诸多不同,院落的面积大小、房屋高低、建材种类、装饰内容等方面都有差别,这些差别在院门(也就是门户)上有着最鲜明的体现——只要一看院门,人们就知道院内是一户怎样的人家,所以就有“门当户对”之说。
那怎样才是“门户相当”呢?下面就以中国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四合院的门为例,简要说明。
四合院的门,犹如一幅画作的点睛之笔,门上的讲究可大了。按照建筑的规制,四合院的门可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大类。
屋宇式大门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设有这种大门的院落,主人一般有相当高的官职或者经济实力雄厚。屋宇式大门又可以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这五种,每一种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四合院里等级最高的门。在清代,只有获得相关爵位的人的住所才能称府,如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等。
醇亲王府大门
等级第二高的门,形式很气派,只有高官显贵才能使用。
等级仅次于广亮大门,比广亮大门的门要窄小一些,有的甚至只有广亮大门的一半宽,但其他形式与广亮大门相同。
比金柱大门略低一等,最大的特点是将门扇装在了檐柱的位置,门里空间很大,可以存放更多物品。
院主人一般是没有官职的富人。
随墙门
墙垣式大门的院落多是普通百姓居住,这一类院落里最常见的就是随墙门了,也有人叫它窄大门,一个“窄”字和一个“墙”字,都极其形象地概括了这种门的特点:它没有门洞。
四合院的门,两边竖着的是门框,上下都有横着的门槛,上面的门槛也叫门梁。门框的底端不能埋进地里,那样会很快腐朽,而要插进门枕石的沟槽中;下门槛也要嵌进门枕石侧面的沟槽中,这样门框底端和下门槛就通过门枕石牢固地连为一体了。
末代皇帝溥仪年轻的时候在紫禁城中骑自行车,那一道道大门的门槛使他感到很不方便,干脆就下令把后宫内东二长街等地几十扇大门的门槛给锯掉了。你去故宫参观的话,还能看到那些被锯掉的门槛安静地横在距离宫门不远处的宫墙下。
古代大门一般是往里开,门槛在门外,门槛的高度与门口大小有关,凡是大型的门,门槛必定高,所以门槛也可以用来比喻进入某种范围的标准或者条件。
这是一种长条形的石头,它露在门外的部分被制成了具有装饰性的门墩,有长方形的,像书箱;有圆形的,像战鼓。门墩的形式与身份地位有关,明清时,只有做官的、有功名的人家才能用圆形门墩,没有官职或功名的人家只能用长方形门墩。
门墩
大门门梁上的门簪本是锁合上门槛等相关木构件的一个木栓钉,由于工匠们刻意把它露在门外的一头做得很大,像妇女头上的发簪,所以被称为“门簪”。
门簪有四边形、六边形、圆形等多种式样。门簪上的文字、纹饰往往也能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意趣。比如有的门簪上描绘着兰花、荷花、菊花、梅花,喻示着春、夏、秋、冬四季;有的门簪上则是寓意美好的文字,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天下太平等。如意门就是因为门簪上大多写“如意”两个字而得名。
门,或者说门户,本就是一个建筑元素,有着极强的实用功能。然而,由于门(门户)的使用者不同,它的形式也就有了差异。反过来,这些门上的种种不同,又成了人们判断其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等因素的窗口。古代人给儿女们提亲、定亲之前,都会专门派人到对方院门前看一看,看是什么门,以及那门墩、门簪的式样和纹饰,以此考虑这门亲事是不是门当户对。如果对方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而自己是如意门、随墙门,那肯定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了。仅仅靠一扇门,就可能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婚姻大事,这是旧时代阶层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而今时代进步了,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已成为一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