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郭艳
浮格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8 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是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在伦敦、上海、重庆设有工作室。 F.O.G. 关注空间背后的运作逻辑,将每一次设计实践都视作探索事物本质的机会,试图去寻找空间所赋予人的潜在而不可名状的稳定感。通过不断审视材料、光线、地形、功用以及文脉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希望能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将“体验”与“感觉”加以固化,直至形式与空间逐渐显现。相信美好的空间富有情绪,能穿透时间的屏障,与人共鸣。
华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0 年5 月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建系合并而成;下设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坚持以教学及人才培养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教育素质为一体,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曹筱袤
F.O.G.建筑事务合伙人,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候选人。在加入F.O.G.前,曹筱袤曾就职于Woods Bagot 和Remapping Studio,期间参与多个大型综合体和TOD 项目设计。加入F.O.G.以来,致力于将研究与设计实践结合,通过不同尺度的设计来解决当下城市与乡村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
詹迪
于谢菲尔德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获得Diploma,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在同郑宇成立F.O.G.前,詹迪曾就职于Woods Bagot 和Grimshaw Architects,在此期间参与设计了全球各处的多个大型综合体及交通基础设施。成立F.O.G.以来,詹迪致力于将建筑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运用于不同领域,与国内知名舞台设计师合作完成了多个音乐剧及舞台剧的舞台设计,并与郑宇共同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了A.N. House、 BIK 幼儿园、观夏客厅等多个室内及建筑改造项目。
1 观夏闲庭沿街立面
郑宇
F.O.G.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毕业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并获得 AA Diploma Honour 提名等殊荣。曾任教中国美院课程指导以及 AA Diploma 17 课程指导。在与詹迪成立F.O.G.建筑事务所前,曾就职于LASSA Architects, Urban Systems, PLP 等 建筑事务所。成立F.O.G.以来,郑宇与詹迪一起主持设计了一系列标志性作品,如观夏客 厅、HCH 展厅、Dresscode 概念店、A.N HOUSE 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建筑与室内项目。
项目面积:400 m2
出品人:Elvis . Li . Khoon
设计团队:曹筱袤、詹迪、郑宇、吴雷蕾、何宇妤、庄少凯、
雷荣华、熊爱杰、侯绍凯、黄政、宋禹正、邹德静、蒋璐、
黄莺子、Khoon Choi(业主代表)
项目管理:王倩(业主代表)
景观设计:一宇景观设计
灯光设计:张旭 (立本社)
软装顾问:Linda Wang(二十世纪画廊)、Grace Wang (尚艺画廊)
工程总包:有龙金胜
改造施工:上海维方
空间摄影:SFAP
设计时间:2021 . 4 ~ 2021 . 10
竣工时间:2022 . 3
1 观夏闲庭立面细节
观夏上海旗舰店位于湖南路111 号的一座100 年前建成的“西班牙式”老洋楼处。当新的功能植入这座百年老建筑时,势必将引发功能上、结构上、使用上甚至是感知上的系列冲突,而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冲突,成为本次设计思考的起点。
“西班牙式”通常指19 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复古式建筑风格。在“教会风格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美国本土设计师引用14、15 世纪西班牙建筑中以拱廊、半圆形的阳台,特别是极具西班牙特色的中庭(patio)为代表的空间符号,同时借助新的砌体结构组合而成的建筑风格。对于现代设计师而言,了解建筑形成的历史与设计方法十分重要。对历史保持谦卑的态度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能从容地展开新的设计。
细心观察,在步入观夏展厅的过程中有随处可见的“错缝”,这些“错缝”并非施工错误,而是设计师有意为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区分了既有空间结构与新植入的元素,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对于新与旧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设计策略。
2 观夏闲庭内院
3 观夏闲庭一层展厅
4 通往楼梯与展厅的公共走廊
对于旧的空间结构而言,设计的目的在保证使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复原。区别于现在的建筑,老洋房为了实现防潮,在地面设计了很高的架空层,因此室内首层的层高较低。在现场勘探的过程中发现架空层下的基础砖与地梁已经“酥”了,存在结构隐患。为了加强地面结构,同时尽可能地为满足商业功能增加层高,在强化地面结构后对架空层进行了拆除。由于室内标高的降低,楼梯处需要增加一级新的台阶,门框处需增加新的柱基,包括壁炉也需要多加一部分。这些多出来的部分并没有延续旧的做法,而是采用洞石来回应新建的需求,在做法上也体现出明显的“错缝”。
新与旧的对话还在其他地方发生着:观夏二楼的次梁受到白蚁严重侵蚀,基于安全性的考虑,设计师使用钢梁进行了局部加固,此处原有的木柱虽失去了作用,但依然选择保留了它们,以此维护结构本身在空间里的张力与回忆。
设计的另一个难题在于处理建筑已有的“西式”风格与观夏品牌特有的“东方”品味之间的矛盾,而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联系建筑内不同空间的“洞”。与其他建筑风格相比,“西班牙式”建筑的传统设计方法常会通过强化空间边界增强使用时的场景感,因此,室内会存在更多的门洞与窗洞。由于产品展示的需求,更多的镜子嵌入展示柜被置入空间中。设计师将室内众多墙面元素统一整合为墙面上的不同的“框”,并通过调整“框”的形状、大小和高低来创造各个角度所看到的不同“景”,以实现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将窗变成门、门变成过道,拓宽调整门与门、窗与窗的关系,加强空间的层次递进,并将庭院和花园的景色透过“框景”连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各个空间之中。与此同时,通过镜子这一框景元素的运用,在并不大的空间创造虚实结合的观景体验。
1 与内院相连的半室外展墙
2 从展厅看向内院
3 观夏闲庭二层室内
打开门窗,建筑的内与外共同构建了观夏园林。室内与室外的联系是展开设计的另一条线索,希望体现一以贯之的园林式的空间体验。这不是简单的将室内空间“室外化”处理,而是将室内外的要素作为不同气质的空间节点,通过空间中的动线彼此相连,通过观者的使用,塑造具有画面感的空间体验。
在尊重既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新功能的植入无疑是困难的。这种困难来自于如何将设计作为沟通新与旧、框与景、内与外的桥梁,留下足够多的空间线索,让观者能够跟随设计师的视角,来体验这里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空间中的故事。
4 与原有结构形成对比的展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