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隋胜伟 明 剑
“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努力让学生‘上好学’”成为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的第一项内容。这件实事中提到的,“扩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正是省人大代表、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燕所提的建议。“很欣慰,我的建议得到了关注。听了报告之后,感觉非常兴奋和喜悦。”刘燕在接受采访时说。
2021年11月,省财政厅领导来到中山与省人大代表座谈,就省2021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编制初步情况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刘燕介绍了珠三角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张的状况,建议支持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的建议。在随后的多次沟通中,刘燕明确提出将支持中小学校建设、增加公办学位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幼儿园的孩子,3年之后就要进入小学,前几年我们只是感到幼儿园学位紧张,现在正向小学、中学蔓延。目前真正的高峰期还没到,2023年的需求可能更大。”刘燕说,近年来,随着义务阶段小学中学学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对于公办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越多。以中山市为例,根据中山统计局网站信息,2020年小学生人数比2016年增加了4.97万人,中学生增加了2.54万。
这并非刘燕首次关注这一问题。2018年新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时,她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到,应当像重视学前教育学位一样,尽早谋划启动中小学校建设,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迎接学生入学高峰到来。
2020年省人代会时,刘燕结合省政府报告提出的“放宽除广州、深圳以外城市的落户限制”等内容,建议不仅要增加幼儿园学位,更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未来的学位紧缺问题,增加学位、学校以及教师编制。
2021年省人代会时,刘燕建议,城镇学校的建设迫在眉睫,必须提前规划,储备足够的教育资源。
5年来持续的关注,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明确回应。
“现在不仅提出来了增加公办学位约50万个,还提出了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公办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建设。我们的政府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刘燕说。
作为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刘燕每年都将目光聚焦在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上。
刘燕调研发现,珠三角部分地区存在中小学教职员缺编的情况。2018年11月,刘燕代表领衔,会同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以及其他6位来自珠三角地区的省人大代表就推动解决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紧缺问题约见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等国家机关负责人。
“整个珠三角地区现在及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小学教师编制缺口数量将是多少?”刘燕在会上提问。为此,省教育厅作出回应,表示正计划协调省有关方面对全省各地受教育人口变化情况进行差异化、精细化测算,为今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下良好基础。
2021年,刘燕在省人代会上再次就教师队伍问题发声。她说,国际上,开设教育学院几乎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标配,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均设有教育学院,发展教育学科,培养专家型和领袖型教师。最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要为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提供高水平师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