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2022-12-02 00:29□张
山西农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吉林省现代化

□张 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正大跨步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但受到社会历史环境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建设中的短板。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可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纵观全球,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数字农业作为构筑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优势的方向,积极将数字科技与农业发展相融合,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数字化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1.1 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资料不断丰富,农业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也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但是对于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出现了粮食过剩和短缺现象同时并存的矛盾现象。

二是区域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售区都强调粮食自给,无法形成和发挥区域优势。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民就业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业方面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增收渠道有限,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矛盾。由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浪费了农业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机结合。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通过市场需求使农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水平,以此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平发展基础较好,存在剩余劳动力,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延长农业发展产业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加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日益融入到人民生活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向有效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强有效产品供给,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1.2 以数字化赋能高效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应走“竭泽而渔”的道路,绿色、协调、可持续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才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的应有之义。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式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再到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环节,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新动力。

在农业的生产环节过程中,使用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监测农作物生长的阶段性变化,运用无人机高效喷洒农药可解放劳动力,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运用高科技检测设备分析各地区适宜生产的农作物品种,可提高农作物质量,实现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产品消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并整理收集数据,使高科技与个性化发展有机融合。在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精准有效供给,将生产和需求、销售和购买紧密衔接。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2 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吉林省将数字化产业升级作为了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重点。数字农业的快速推进是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的有效渠道,对建设数字吉林、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1 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吉林省把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已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衔接,使得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大幅度增强。

2.1.1 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升级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进一步融合,吉林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升级、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转变成为农业发展新动能,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吉林省与全国农业生产数据的有效对接,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实现新发展。例如,近年来吉林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并利用无人机等新科技精准灌溉、农药精准喷洒,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调整农作物生产品类和生产周期等。

与此同时,吉林省农村电商数量不断递增,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面投入巨大精力,并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带动农民就业、稳定农民精准脱贫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1.2 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创新

信息化能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引导农业品牌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全链条、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种植到销售,从生产到流通,信息化正在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活力。目前吉林省已经搭成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农村供求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分析系统等平台,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三农”信息服务水平。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开展了农业综合性业务应用。例如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分析信息平台,紧密融合企业信息、监管信息和公众信息,实现了对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过程的全覆盖,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全方位监控,对农产品溯源等,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要素生产、变革农业发展动力。通过进一步健全吉林省农业发展数据资源系统,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大数据掌控能力,实现了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2.2 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一是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吉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覆盖水平不足,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快递网点派送速度较低,甚至部分农村地区仍未实现快递网点的全覆盖。乡村物流行业发展、监管系统的完善和建设程度与城镇相比处于滞后状态。农村家用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发展相对薄弱。这些因素都是阻碍吉林省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影响了实时掌握农业市场需求的进程,从而使数字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

二是农业产业数据联通系统不健全。当前吉林省各涉农企业都在尝试利用大数据指导运营,但是获取相关农业数据较为困难,能获得的数据十分有限,使各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出现障碍,产销信息无法互联互通,导致多次无意义重复工作,难以推进智慧互联农业建设[1]。另外,农村碎片化的数据使数据采集整合变得较为困难,无法分析数据的变动趋势,导致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仍然存在,线上线下对等传输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吉林省农村数字人才的培育模式不健全,政、企、社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与数字经济有关的知识分子回乡概率极低,现有的数字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业务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吉林省农村高素质人才不足,人才培养系统不健全。数字人才匮乏直接导致农业技术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产生可观的进步。目前吉林省的科研部门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水平还较低,智慧农业相关数字设施的实用程度不强,农用传感器方面仍有许多空白领域。另外,吉林省农业科研部门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僵化的制度使科研人员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和农民创新管理程度较低,农民的基础能力一直落后于城市居民,不利于吉林省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

四是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目前,吉林省的农业资讯传输不畅,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资金,信息化设施不到位,使信息共享的最终环节出现漏洞,导致信息丢失、信息浪费。农业统计数据不全面,平台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较薄弱,大量的信息数据处于分散和隐蔽的状态,使得社会对信息的利用率处于瓶颈期。信息服务机构不够健全,信息部门经常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常因忙于其他业务而忽略了信息工作。信息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缺乏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使吉林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很难提高。

3 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明确投资方向。要基于农业全产业链及其薄弱环节和瓶颈,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应农业基础设施规划,将资金投向这些领域。从现有投入领域看,国家对产中的基础设施投入最大,但对于产前产后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如农产品仓储和物流体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等领域均是当前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要基于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集聚,并以此带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结合吉林省现存的问题,对互联网接入宽带用户,建议着力增加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端口,继续拓展互联网市场,增加互联网接入宽带用户,进而增加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设乡村快递网点,完善村镇物流系统、支付结算系统以及监管系统,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加紧建设无线网等专用型信息化设施,力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全覆盖,使数字经济的效应向农村渗透[2]。

3.2 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农业产业集群

农产品精准营销要求农产品经销商在充分了解消费者偏好、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定位不同农产品的受众群体,针对目标人群展开具有高效性、直接性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在该销售新状态下,对农产品进行高质量改造,深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随着全国经济普遍繁荣发展,吉林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由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到了实现小康水平,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扭转。人们逐渐把购买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不满足以往市面上充斥的价格较为低廉、品相一般的农副产品,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幅度攀升的态势,而且还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元化的特性[3]。

3.3 加快构建数字化农业的人才体系

为了保障数字经济赋能的过程有效运行,还要加快培养出一大批数字农业生产者,鼓励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形成针对数字农业生产者的人才培养系统。

一是建议吉林省政府注重对人力资本的培育,加大对于农村数字教育的投入力度,加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远程培训,健全农村数字人才培育模式,完善多角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增设数字人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创新管理程度,打造一系列擅长使用互联网的农业生产者和产业化联合体[4]。

二是加大对数字农业生产者的培养力度。培养能够处理数据信息、具备数字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三是出台激励政策,提高农村工作待遇,吸引高级知识分子回基层就业。加强“产学研”融合模式,改变农民基础能力一直落后于城市居民的不良状态,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3.4 提升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面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想要实现吉林省农业产业的腾飞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结合数字技术的优势,随着网络时代发展,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通过对传统农业产销地数字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农业电商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工程,立足吉林省各地区农产品特色优势,利用多种电商方式大力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吉林省现代化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登泰山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反腐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