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校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情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2022-12-02 00:29孟祥燕杨新鸣张力凡谢佳萌张欣瑜
山西农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团省委团员青年团委

□孟祥燕,杨新鸣,张力凡,谢佳萌,张欣瑜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1 河北省团组织实践情况

1.1 定州市高蓬镇团委的探索

高蓬镇团委在2020 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近年来,高蓬镇团委积极开展团组织的各项工作,通过“三大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在多方面作出探索与贡献。

1.1.1 实施基层团组织提升行动,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一是推进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团支部建设,规范团员、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与评议工作,定期组织主题团日活动,开展青年大学习,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保持团员在青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流动团员团支部,及时了解、掌握流动团员青年的思想状态和工作动向,营造流动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切实为农村流动团员带来归属感。

二是打造活动阵地。按照规范、节约、使用的原则,积极打造青年活动阵地,成立“青年之家”,完善基础设施,并将《团员权利和义务》等相关制度上墙,增强团员青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光荣感,同时促进镇团委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托“冀e 青春”青少年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团建,规范团员关系转接等基础业务,提升基层团支部的组织能力,夯实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依托青年中心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婚恋交友、文化教育、思想引领等服务,开设青年热线频道、组建流动团员微信群,及时传递、收集青年需求信息和服务信息,建立与青年之间的开放式的沟通与互动的桥梁,为辖区内团员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1.1.2 爱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

2021 年以来,高蓬镇团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寸草心爱老敬老活动8 次,号召团员青年爱老敬老,给予老人最温暖的亲情陪伴,参与人次达200 余人。高蓬镇团委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当地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了传统美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了爱老敬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1.1.3 疫情防控彰显责任担当,青年主力军助力乡村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高蓬镇团委动员73 名团员、组建16 支防疫突击队,积极配合各村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服务时长总计936 小时。在疫情防控中,众多团员冲在一线,作出表率。

1.2 共青团河北省委助力乡村振兴亮点项目

1.2.1 开展家政服务助力产业项目

为落实河北省中期青年发展规划,助力推进家政服务产业,团省委以保安就业引导服务为突破口,打造“小青虎”河北保安服务培训品牌,依托河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举办帮助青年掌握保安从业技能的短期免费培训,为组织引导农村家庭年轻劳动力通过保安等途径就业作出积极探索。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同志作出肯定性批示2 次。

1.2.2 启动5 000 万元青扶贷金融支持项目

团省委多次赴中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沟通,争取青扶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500 万元,协调承德银行以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放大10 倍,共计5 000 万元贷款,重点为扎根农村地区创业青年提供免息借款、小额资助、低息贷款等支持。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赵一德同志作出肯定性批示。

1.2.3 参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

推动阜平阜新区、丰宁人才家园作为全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项目(全国共30 个)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团市委、优秀青年社会组织、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青联委员等多方支持,并多次赴社区进行督导、定期召开视频调度会,取得积极成效。2020 年9 月在全国共青团参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范项目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共3 个典型),两次被团中央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简报报道(共4 期)。

1.2.4 服务关爱少年儿童群体

实施“童心港湾”建设项目,支持在5 个县10 个村开展试点工作,累计开展活动118 场、服务留守儿童1 600 余人次。实施青春守护点对点亲情小屋项目,建成亲情小屋103 个,为5 000 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等帮扶。2018 年第11 期《中国共青团》杂志以《团河北省委: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改革活力》为题刊发报道,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吴刚同志给予肯定性批示。

1.2.5 开展“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行动

积极与河北省基础典型乡村联系,筛选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电商平台销售,在网络平台上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打造“培育+宣传+销售”的“链条式服务”,联系农产品企业700 余家,注册家乡代言人超8 000 人,累计实现订单超过2 万单,销售额突破600 万元。

2 团组织促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2.1 乡村提出具体需求,高校对口解决问题

人才与乡村需求对口,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开展。为了让乡村的需求与提供人才的高校更好地对接,需要一个能够及时联系双方、促进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组织需要把握乡村需求,寻找到能为乡村提供支持的院校。

2.2 团组织凝聚青年,引导新青年投身基层

团组织应当具有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责任。要服务青年,需要了解青年的需求,同时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去满足这个需求[1]。团组织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并创造机会将先进青年凝聚起来,为他们创造机会进入乡村。高校团组织、乡村基层团组织和上级团委应密切配合,探索让青年接受、让乡村受益的常态化活动。

2.3 探索激励引导机制,激发青年回乡热情

团组织需要探索出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的热情,使青年不仅愿意短期下乡,更愿意长期留驻。这套激励机制应该在广泛收集青年意见的前提下,从青年就业、待遇、未来发展、个人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单是物质上的鼓励,也不仅是让青年看到短期效益的努力,应该探索出一套让青年愿意长期留在乡村、看到希望的机制[2]。

3 高校团员的需求

3.1 就业需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促进高校青年就业,特别是每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调研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需求、协助青年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等问题上,团组织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经过调研,青年希望团组织能够协助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 方面。一是希望团组织能够利用互联网和线下多种途径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信息;二是希望团组织能够介绍、帮助协调一定的就业岗位给予希望得到锻炼的青年;三是希望团组织能够提供更多的政策帮助青年自主创业。

3.2 未来发展需求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希望在广阔的天地能够大有作为,但在就业上有好高骛远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青年未来发展需求,高校团组织有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和责任。高校团组织应当帮助青年制定正确的未来规划,并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规划,要让青年认识到在农村同样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

3.3 个人生活需求

很多青年离开乡村去往城市的原因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较差,环境较为艰苦。一方面,青年人还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乡村发展。无论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为了留住人才,都需要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从道路、水、电等刚需,到互联网、快递等现代生活需求,都需要团省委协调各部门加强建设,满足青年的个人生活需求,让青年能够更长时间扎根乡村和基层。

4 高校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4.1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团省委可以建立一个高校与乡村基层双向互济的信息交流平台,由高校收集并上传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需求等信息,由乡村基层提供人才需求、岗位空缺等信息。利用现有的冀e 青春、冀展翅等平台,让高校、乡村基层和团员能够查找到相关信息和负责人员或单位,有效促进高校向乡村基层输送人才,也让人才能够主动向乡村靠拢。团省委在线下定期组织开展高校团委与各地方团委的研讨会、交流会等,让双方充分了解优势与需求,更好地促进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4.2 建设三方联动机制,促进三方融合推进

探索建立出团省委、高校团组织、乡村基层团组织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人员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以青年为纽带与核心,实现省、校、乡三方联动解决问题的新模式。

如果用商品流动比喻三方的话,团省委就是负责推销人才和采购人才的工作人员,高校是人才制造和输送的“厂家”,乡村则是购买人才的“顾客”。团省委需要向乡村基层了解人才实际需求与需要人才发挥的作用并向高校提供信息,高校根据乡村基层提供的信息结合专业情况寻找出适合乡村基层的人才并由团省委“推销”给乡村基层,形成三方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三方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4.3 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好学社衔接

完善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提[3]。要加强乡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符合要求的合作社、社会组织等多种社会团体都要建立团组织,并选举出年龄适当、工作适合、大家满意的团支部书记,让团员青年“有家可回”“家有人在”。

同时,乡村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要做好学社衔接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意识,让青年“回得来”“来了用”“用得好”。乡村基层团组织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让青年即使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到场也能在云端利用自身才能为家乡提出建议、作出贡献,享受团员应有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4.4 “一校助一乡”,一对一定点扶持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河北省61 所高校可以采取就近原则,一对一定点扶持所在地区的乡村,以高校之智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选拔优秀团干部代理所帮扶乡村的团支书,团干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到帮扶乡村调研收集寻找问题,回到高校寻求解决方案后,提供给帮扶乡村。这样既能够让高校团员、团干部深入基层了解乡村,也解决了乡村团组织建设缺失问题,还没有增加开销,可谓一举三得。

4.5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团组织和团员的积极性

团省委要完善激励机制,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高校团组织和团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激励。团省委可以效仿“青年大学习”工作,定期对高校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评比,每年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运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高校团组织和团员参与进来。

4.6 洞察青年需求,立足团员青年发展需要

当高校团员青年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后,团省委、其所属高校团委、当地乡村基层团组织要关心其思想状态、工作情况、生活需求等。在遇到阻力和困惑时,高校团员青年能够及时找到组织;当在工作中遇到需求时,能够有渠道及时向团组织反映。同时,团省委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建立线上沟通机制等形式,利用互联网实时了解支援乡村的高校团员的各项需求,让团员青年互相交流经验,更好地开展工作。

4.7 以团带队,推优入党,承上启下配合全面发展

团员青年可以通过支援乡村振兴的实际经历和事迹,带动被帮扶地和其身边的少先队员培养理想信念,接触先进文化。团组织选派优秀团员或者聘请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知识丰富、热爱少年儿童的团员青年担任当地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并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他们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对有显著成绩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优异的团员青年可在入党时给予照顾。

4.8 把握时代机遇,依托“后喻文化”促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逐渐由传统的经验总结和前人传授变成在网络上查找和汲取。许多新思想、新知识是由青年人传授给老一辈,因此形成了“后喻文化”。

高校团员青年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把握时代机遇,将自己在课堂上、在大城市接收到的知识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前人几十年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对于自己在网络上学习到的新知识,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检验。

同时,高校团员可以利用自己对互联网的了解,教授当地年纪较大、“被社会遗忘”的老年人接近和使用网络,帮助当地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熟悉互联网的各项系统和功能,有效促进当地发展。

猜你喜欢
团省委团员青年团委
打造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团员青年队伍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团省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座谈会
浅谈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如何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工作
新时代 新青年新征程
——2017年陕西共青团工作巡礼
真情关爱 事业关怀加强贫困地区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探索
团省委启动2008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
批评艺术十则